起诉“虐猫者”
2021-01-07汪徐秋林
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
2020年12月10日,青岛,一位爱猫女士带着猫粮来喂食流浪猫。近年来,城市爱宠、养宠的人越来越多,虐待动物的事件也更为多见。
视觉中国供图
★目前,我国尚无明确针对小动物权益保护的法规,动物保护人士通过不同的起诉理由发起诉讼,暂时难有突破,但新的诉讼依然不断出现。
截至2020年末,诉讼基本遭遇几种情况:四个城市的法院签收后未予回应,四个城市的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一个城市的法院直接短信退回,还有几个城市的法院还在庭审程序中。
重庆动物保护志愿者陈明才清楚地记得,2020年4月的一天,他无意中打开微信群转发的一个视频,看到“一只小猫浑身起火,在房间里翻滚尖叫”。
作为一个具有20多年流浪动物救助经历的动物保护人士,陈明才立刻感到浑身发麻、呼吸急促,随后一周,他开始失眠,出现心慌、焦躁等症状。
受此影响的不仅陈明才一个人。
当时这个视频在网络引发舆论热潮,“山东理工大学生拍虐猫视频”登上微博热搜,爱宠物的网民难以理解大四学生范某庆的行为,不仅虐杀流浪猫,还将虐杀视频用于牟利。愤怒的网民冲向范某庆所在学校举报,随后学校将范某庆予以退学。
舆论热潮消退后,陈明才内心依然无法平静,他和其他来自天津、荆州、武汉等不同城市的11个市民无法忍受范某庆的虐猫行为,以侵害当事人生命健康权为理由,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将范某庆告上法庭。
过去几个月,各地法院陆续对这批诉讼作出回应,一些法院不予受理,一些法院不予回应,还有的案子正在诉讼程序中。引起媒体关注的是湖北省荆州中院的裁定书。2020年12月4日,湖北省荆州市中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驳回”决定,指出主要原因是“被告身份信息不清晰,被告主体也不明确”。
这一结果并不意外。目前,我国尚未制定明确针对小动物权益保护的法规,动物保护人士只能通过不同的起诉理由发起诉讼。虽然难有突破,但新的诉讼仍然不断出现。
“这样的结果,我们有所预料。”参与推动该诉讼的动物保护资深公益律师律师孟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他们相信,对于反动物虐待,这是“需要迈出的一步尝试”。
起诉虐猫人
看了视频几周后,陈明才持续感到焦虑,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流浪动物就像自己的孩子,看到动物遭受虐待的视频,他产生了强烈共情,“感到十分痛苦”。荆州的李女士有类似的经验,她在起诉书中自述“经常梦见猫咪们哀求和挣扎的场面”。
2020年4月17日,陈明才来到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医生认为他可能存在焦虑的心理状态,给他开了助眠、镇定情绪的药物。
就诊后,陈明才向孟冬咨询,是否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形式,要求范某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同时对虐待动物的行为进行限制,“毕竟法律方面存在空白,才让他们有机可乘。”陈明才认为。
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地动物保护民间组织的响应,武汉、邯郸、北京、广州、杭州、青岛、贵阳等11个城市的动物保护人士,分头在2020年4月发起诉讼。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动物保护法》或者《反虐待动物法》,关于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制主要集中于动物管理、防疫和登记等方面,包括畜牧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从现有法律框架中提起诉讼,志愿者们多数以侵犯健康权为由。
这些诉讼在各地进行得都不太顺利。
荆州沙市区人民法院一审发现,案件进入审理环节后,起诉人提供的被告人联系电话已停用,提供的通讯地址邮寄文书被退回,此外,由于被告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并未加盖户籍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公章,起诉人未能明确说明证据来源,“无法确定本案被告真实身份,故被告主体不明确”。
2020年8月,重庆渝中区人民法院回应陈明才和代理律师的诉求,在裁定书中说明法院驳回起诉理由,认为陈明才出现的心慌、抑郁等情绪,与看过范某庆虐猫的视频“不能证明具有直接利害关系”。
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杜帆在居住的武汉市洪山区向法院提起诉讼,洪山区人民法院首先要求杜帆提供在洪山区的租房合同,随后,洪山区人民法院以“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为由,建议杜帆前往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杜帆将起诉材料送至黄陂区人民法院后,诉讼却石沉大海。
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将诉讼材料退回,建议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而后杭州互联网法院以短信形式通知该案“不予受理”。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法院则认为,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其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起诉没有事实依据,认为该案件不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建议当事人提起公益诉讼。
孟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截至2020年末,诉讼基本遭遇几种情况:起诉材料12个法院全部显示签收,四个城市的法院签收后未予回应,四个城市的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一个城市的法院直接短信退回,还有几个城市的法院还在庭审程序中。
孟冬认为,此类诉讼在实践中没有相关判罚先例去“认定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对不特定的对象进行侵权。”此外,“虐猫”等行为难以找到施虐者,不易明确诉讼主体。
“但是包括荆州、天津、重庆三个已经开庭的法院审判员都承认,从道义和公益上起诉虐待动物的行为,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只是现行的法律框架并不支持我们的起诉。”孟冬分析。
虐猫视频不是孤立事件
在12起“起诉范某庆虐猫”损害健康权诉讼的同时,另一起“反虐猫起诉新浪微博”案进入了诉讼环节。
2019年11月1日,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妍在新浪微博无意浏览到几张虐猫图片,持续多晚难以入睡。去医院就诊后,她委托朋友多次向微博管理员举报发布虐猫视频的相关账号,却发现一个账号被封禁后,又会出现新的账号继续发布并兜售虐猫视频。
陆续发现了十几个具有密切关联的虐猫账号后,李妍认为新浪微博没有尽到管理职责,便委托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陈洁,于2020年3月25日,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侵犯健康权”为由,要求新浪微博永久禁止该账号的实际所有者注册微博,并公开赔礼道歉。
“(选择新浪微博作为起诉对象)是诉讼策略,希望通过平台方找到虐猫视频的发布者,另一方面希望互联网平台能更积极杜绝相应虐待动物的视频传播。”陈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反虐猫起诉新浪微博”一案经过了庭前调解失败、属地管辖权争议、庭前证据交换、法院审判程序变更等数次等待后,于2020年10月26日在长宁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
陈洁自己也是一个动物保护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此案,她在多个法律规章中,试图证明通过互联网制作贩卖虐猫视频的违法之处。
“一开始走民事诉讼,是因为当事人觉得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了侵犯。但细究起来,制作贩卖虐猫视频,真的不违法吗?”在给长宁区人民法院撰写的法律意见中,陈洁认为,虐猫人士制作、传播相关血腥暴力视频,可能会违反刑法第287条“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该法条的立法本意是禁止利用互联网,制作、销售、发布违禁物品及各种违法犯罪信息。而虐猫视频是否属于条文规定的违禁物品,已有包括《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音像制品管理条例(2016修订)》《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出过相关的规定。”
目前,陈洁对此案抱有比较大的信心。“私底下虐待动物的行为,要求现行法律进行规制,或许还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约束网络上发布、销售虐待动物视频的行为。”
幕后产业链
对于青海的反动物虐待志愿者魏文书来说,虐猫事件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生。
魏文书的工作之一,是与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在网络上寻找“施虐者”的踪迹——通过不同平台、不同账号发布的视频,辨析是否存在动物虐待的行为,经过团队核实后,再向网络平台举报。魏文书所在的志愿团队曾有志愿者深入虐猫组织团体。“在这个组织里,除了流浪猫,兔子、小鸟、小狗都可能成为他们虐待的对象。”魏文书说。
魏文书做了三年多志愿者,本职工作是中学老师的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举报虐待动物的视频,一方面是出于对动物虐待行为的愤慨,另一方面则是担心青少年群体也因此受到虐猫团队的诱惑,“毕竟我们发现最年轻的虐猫人只有13岁”。
陈洁通过诉讼还发现,在发布虐猫视频的账号背后,可能还存在一条传播血腥暴力视频的灰色产业链。
在证据搜集期间,陈洁和李妍搜集到了十九个与原先虐猫账号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新浪微博账号。这些发布过同样虐猫视频的账号,具有一样的头像、相似的微博昵称、前后相衔接的注册和使用时间及相同的发布手机型号。
在诉讼案件的证据交换期,新浪微博向陈洁提供了原始账号的注册信息。经过查询,陈洁发现该虐猫视频的注册手机号已经停机,但属于一家虚拟运营商。
通常情况下,虚拟运营商会向电信运营商购买一些手机号,提供给有需求的商业公司。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在合同中规定使用者需要尽快落实到个人,登记身份证信息。如果不实名,半年后号码会自动注销。注销之后,这个号码会冷冻半年,再出售给其他企业。
陈洁找到了这家虚拟运营商,并通过申请法院调查令,查询到了这个手机号在2019年案发期间的实际使用公司。“这家公司位于山东潍坊,我们高度怀疑,它与虐猫视频的发布有着密切联系。”
她推算,李妍看到虐猫照片、视频的那段时间,发布者正是使用了这个虚拟手机号,注册微博账号并发布了相关信息。2021年1月6日,陈洁向法官申请将这家公司追加为共同被告,法官已接受陈洁的申请。
“网络平台在这一层面存在管理漏洞”,陈洁希望能通过这起民事诉讼,“揪出躲在幕后的发布者”。
虽然诉讼困难重重,但律师和动物保护人士将希望放到了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民法典1194条规定新增了“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内容。“此前我们与各地法院沟通时,这条法律还未生效。但2021年,或许是一条新出路。”孟冬说。他认为,该规定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法律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或将更加严谨,加强内容约束。
此外,陈洁发现,此前发现虐待动物的相关视频,除了投诉,似乎没有更多办法,“现在包括政府部门、网络平台和网友等各方力量,都在逐步形成共识”。
2021年伊始,在一场公益组织的线下讨论会上,孟冬和其他数位代理律师、各城市的动物保护人士下决心,要继续追究网络虐猫相关行为的法律责任。“在那些还没有被法院最终判决的城市,我们要继续起诉”。
(应受访者要求,孟冬、魏文书、李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