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分析
2021-01-07戴韬
戴 韬
(贵州双龙航空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5)
0 引 言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们出行安全,随着图像监控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智能化管理等现代化软件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概念逐渐出现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并逐渐受到交通管理单位的认同。对于部分特殊地区,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社会发展状况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条例,通过对不同道路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使用功能性。
1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现状
在我国现代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定中,设计要点就是路基与路面,针对传统性内容进行了限定,不仅决定了交通系统工程质量,也对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就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中,其覆盖范围不足,缺少对专项规划的详细设计体系结构,地方政府部门重视一二线城市的交通设计,却忽略了小城市交通设计的需求,这种带有偏向性的设计模式造成局部地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随着近年来绿色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实普及,智慧应用、风貌管理、个性建设等多类型城乡建设专项计划正在不断发展,而传统的老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难以适应这新时代的发展模式。此外,部分地方存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条款界定不严谨,对专项要求评判标准不一,导致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发展缓慢,无法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对于不同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项目分类,所适用的规划层次也不尽相同,要明确各层次设计分类的编制规则。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没有针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只有在发生交通问题时才会进行相应解决措施研究,导致同一问题在多个地区重复出现,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原则
2.1 “以人文本”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服务对象是人,其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也就是说,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基础就是人。传统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项目中,常是“以车为本”,强调车辆流通的合理性,却忽视了行人、非机动车及各类交通参与者的实际感受。在道路设计时,应考虑到非机动车道及盲人通道,并体现出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切实保护老幼病残孕的公交乘坐利益。
2.2 “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可持续化发展”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城市发展战略,其根本目的是保护自然资源,以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满足当代社会需求。将其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中,不仅是一种现代化城市的文明象征,更是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城市现代化建设。现代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道路安排,实现不同城市交通情况的合理规划,降低交通污染,加强交通供给,切实改善交通大环境。就国家角度而言,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设定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总体规划进行详细控制,实现城市更新的编制发展与绿色生态建设相结合。
2.3 “功能性准则”设计原则
在复杂多变的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要强调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更新情况分析,比如城市道路和交通情况、城市区域特点的情况等。通过对这些复杂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车辆驾驶特点与规律,使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更新理论遵循协调性,调查分析场地内的限制元素,实行城市道路功能分区,符合各种环境的生存与发展。落实层次与环境的匹配模式,增强政府管控能力与职能作用,实现城市交通规划发展最优化配置。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间的实际情况,实现合理的规划管理,在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对现代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进行合理化设计。
3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应用探讨
3.1 交通枢纽设计
城市交通工程枢纽设计,主要是指以火车站、公交车站为中心,将其作为带动城市交通的周转枢纽,保证整个城市道路设计的科学性、紧密性,降低拥堵情况发生的可能。首先,根据国家要求成立统筹发改、规划、环保等规划编制的统一交通管理部门,分配各部门的负责任务。设立地方规划管理局,统筹规划年限、生态指标、数据来源等信息管理情况,做到“无缝对接”,在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完成交通枢纽设计工作。其次,整合规划技术,以基础数据的规划发展为主要方向,将火车站等交通流量密集的空间规划布局、技术、设计、用地划分标准、规划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完善规划衔接技术,为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数据的管理使用做好铺垫。最后,构建动态思维规划原则,由于整个交通枢纽设计项目处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中,包括许多动态因素,比如人文环境、自然因素、建成要素、集体尺度等方面。所以进行交通枢纽设计时,要依托动态思维原则,强调某一部分的变化对整体影响情况较小,促进城市交通合理化发展。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城市规划信息重合叠加,消除各部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时存在的差异与矛盾。
3.2 绿色美化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探究时,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关键影响因素,能够决定城市交通规划发展水平,实行技术性规范与生态型规范的道路同步发展。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图像描绘、矢量测量等现代化专业技术,以及制度设定、规划调整、区域划分等管理技术,做好将技术型规划与生态型规划的协调工作。城市道路美化能够在发挥交通功能设计基础上,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使得道路设计存在一定的美观性。保证各城市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同时,探索生态城发展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完善相关战略引导,实现技术衔接。就环境角度而言,无论是自然环境或是人文环境,都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从而改变行为方式。而就人的角度而言,进行城市交通工程设计不仅要具备强大的技能水准,更要拓宽知识面,了解绿色城市道路规划的工作进程,革新城市道路设计模式。所以,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离不开人与环境的发展协调,并且这种科学美观的交通设计,也能为城市市容增添色彩。
3.3 智能交通设计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发展智能化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国外一些国家利用综合信息平台的高度集成,以及现代化服务建设,已经实现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智能化设计服务系统。基于图像感知构建的现代化数据信息库,不仅能够完成信息传递过程中对于城市交通情况的提取要求,更促进了公路施工信息资源的实际应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中,实现信息的合理化运用,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交通出行水平,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以“GIS空间分析系统”为例,这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将整个城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应用、描述的技术系统。在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环节,将LBS作为核心,在获取到用户所需的地理位置信息之后,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数据化处理,强调信息查询和环境分析,从而为城市交通规划活动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
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设计系统的普及,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城市交通指挥效率,更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通过智能控制终端,实现交互性、及时性、复合性的有机结合,为管理部门提供多种方式的信息数据形式。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智能化设计是当代多种信息数据传递方式的集合体,以图像网络为信息传递基础,实现道路交通数据的接收、储存、传递等功能。其实际应用领域,基本涵盖了数据传递、感应控制、图像解析应用等现代信息数据技术的所有范畴,完成数据间的高效传递及交互处理。作为目前科技领域范围中较为前沿的信息传递技术,城市道路智能交通设计已基本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其高效、高质的技术特点,为人们出行安全及社会建设提供助力。
4 结 论
在城市基础建设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强调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应用探讨,对于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意识到现代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它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要做到有的放矢,结合环境保护,逐步实现道路交通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