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

2021-01-07宋彩娜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外加剂粉煤灰原材料

宋彩娜

(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1 公路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方法

1.1 水

水的可选类型较多,例如自来水、干净的地下水均具有可行性。在选用水时,需重点关注其纯净度、有害离子的类型及总量,将其作为试验检测工作的重点考虑对象。

1.2 石子

在石子的试验检测工作中,技术人员需着重考虑压碎值,若该值偏大,则不宜投入到高标号混凝土的生产中。若存在较明显的针片状现象,且级配不高,此时将导致石子存在较大的空隙率,将其应用于生产中,易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若因条件限制而需使用此类石子,则需合理调整黄砂和水泥的用量。

1.3 黄砂

在选用中砂时,含泥量是试验检测工作中的重点指标,应判断是否存在含泥量偏高的情况。技术人员可通过洒水的方式将黄砂润湿,取适量样品于手中搓揉,若手中残留的泥粉量较多,则表明含泥量偏高,缺乏可行性;若选用的是粗砂或细砂,则需重点考虑砂率,必要时可掺入适量粉煤灰,以便充分发挥出黄砂的应用价值。

1.4 粉煤灰

通过粉煤灰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例如流动性将随着粉煤灰的使用而发生改变。但粉煤灰的生产厂家较多,各自所采取的生产工艺不尽相同,粉煤灰的质量良莠不齐,在实际应用中粉煤灰对水的需求量将存在差异,需差异化对待。在粉煤灰的试验检测中,需重点考虑其对水的需求量。通常,在粉煤灰细度加大时,其耗水量将随之增加;在细度偏小时,粉煤灰的耗水量减少,有助于降低水泥的用量,同时外加剂的使用量也随之减少,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同时还可减少材料投入量;而对于耗水量较多的粉煤灰,在施工中需掺入相对更多的水,其水灰比加大,混凝土的强度偏低,为保证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则需额外掺入外加剂,存在质量控制难度高、材料用量多的问题。

1.5 外加剂

外加剂的用量虽少,但在改善混凝土性能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对于减水率低的外加剂,将其应用于混凝土生产后,为确保坍落度可维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将增加耗水量,或是在原基础上调整外加剂的掺量。为判断外加剂的减水率,部分试验检测工作中将净浆流动度作为控制指标,但其代表性不强,易出现误判。对于陈化时间偏长的水泥,相较于常规状态而言其正电性较小,初始净浆流动度较大,在初期(1 h内)虽然存在净浆流动损失但甚微。经试验检测发现,对于相同批次的外加剂,通过与新鲜水泥的混合后,制得的净浆的流动度为163 mm,1 h后该值减小至68 mm,而水泥陈化21 d后,再次检测发现该值达到240 mm,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试验检测中需充分是否使用到新鲜的水泥,以免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1.6 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强度是衡量水泥性能的关键指标,而水泥在此方面的性能将随之对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带来影响。根据C/W=fco/(fce×0.46)40.07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强度fco与水泥强度fce具有正比关系。若原混凝土的强度为C30,应用P.042.5级水泥(强度48 MPa),经检测后可知水灰比C/W=1.63,若由于种种原因而采用的是P.032.5级水泥(强度38 MPa),在水灰比不发生改变的条件下,制得的混凝土在强度方面有降低的变化趋势,即27.3 MPa,难以满足强度等级要求。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应当充分考虑水泥强度级别,根据此方面的参数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乃至综合质量。

2 公路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1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配合比反映的是水泥、砂、水、外加剂等各类材料的使用比例情况,配合比将直接对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带来影响。在配合比的控制中, 应组织物理性能试验,确定混凝土性能达到最佳状态下的具体配比(要求强度、耐久性等均可满足要求),作为后续混凝土生产的参考依据。为确保各类材料的用量具有合理性,需准备高精度的称量系统,在施工前加以校验,切实提高称量精度,保证称量结果的可靠性,以免因精度不足而出现材料用量偏差。此外,混凝土生产人员需严格遵循设计配比,在未经许可时不可随意更改。

2.2 混凝土拌和质量的控制

水泥、砂等各类原材料需充分拌和,形成均匀性较好的混合料,为满足此要求,一方面需适配高性能的拌和设备,利用该装置高效拌和,并定期组织检维修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以正确的方法处理,从源头上规避质量问题;另一方面,需严格控制拌和时间,确保出厂的混凝土具有均匀性,使各项质量指标均满足要求。

2.3 合理应用前沿的检测技术

(1)回弹弯沉检测技术

以重锤为主要检测装置,使其自由落体,检测路面的实际情况,对路面的质量做出客观的判断。工程实践表明,回弹弯沉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突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①回弹弯沉检测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不会完全干扰现场交通,车辆的通行秩序良好;②试验检测的效率较高,结果较为准确,可用于反映实际施工情况;③可根据需求适配激光仪,通过多类装置的协同使用,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准确测定路面的沉降速率,以便给质量分析以及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2)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地质雷达装置向待测对象发射高频电磁波,再进行接收,以返回的信息为依据,对被检测结构的内部质量情况做出判断。为充分发挥出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应用优势,需按照特定的流程规范操作,主要有:①以计算机为主要控制装置,向控制单元发送特定的指令,给后续试验工作提供指导;②控制单元运行,发射和接收信号;③经过信号的流动后,触发控制单元,由该装置传送特定的信号,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反射,由特定装置接收,再传递至计算机内;④依托于软件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判断被测物的内部质量。

3 结 语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是绝大部分公路工程中的重点施工材料,其性能将受到水泥、砂、水等原材料的影响,因此需选用质量达标的原材料。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一方面需做好对各类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准确判断原材料的质量情况,将达标的材料投入至混凝土生产中;另一方面则需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通过多重措施的应用,切实推动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外加剂粉煤灰原材料
以不同等级粉煤灰为原料的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性能研究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粉煤灰陶粒石油压裂支撑剂的制备与表征
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
观点
知识无穷尽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