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新型消费迎来新契机
2021-01-07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回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负增长。随着国内常态化防控的有效实行,企业积极复工复产,各方多举措出台刺激消费的补贴政策,上半年上海市居民消费支出降幅有所收窄。
居民消费支出下降一成,降幅比一季度有所收窄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0112 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7%,比一季度降幅收窄0.2 个百分点(表1)。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163 元,同比下降1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0807元,同比下降6.4%。
图1 2020年上半年上海市居民消费增幅情况
表1 2020年上半年上海市居民消费支出
(一)八大类消费受疫情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上半年,八大类消费呈七降一升趋势(图1)。其中,居住类消费增长4.4%,主要因为住房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生活支出具有需求刚性特点。其他消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教育文化娱乐总体消费降幅达四成以上,其中,文化娱乐消费下降超五成;交通通信、衣着、其他用品及服务类消费降幅分别为25.2%、25.7%和27.4%;医疗保健类消费降幅次之,达到14.3%,由于医疗防护物资的采购,医疗器具及药品支出逆势增长7.3%;食品烟酒消费和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消费需求刚性较强,受疫情影响较小,分别下降3.1%和7.8%,但食品消费中的在外就餐等餐饮服务支出下降近四成。
(二)平均消费倾向明显下降
调查显示,上半年上海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55.0%,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受收入预期下降、避险性储蓄增长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等综合因素影响,消费受疫情影响程度比收入更明显。
(三)服务性消费占总消费比重下降
调查显示,上半年上海市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总消费比重为54.7%,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在整体消费水平下降的趋势下,服务性消费的受影响程度相较于商品消费更为明显。
(四)上海市消费水平仍居全国首位
从全国比较来看,上半年上海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继续位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 倍,比北京(第二位)高1492元。
疫情对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
为了解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上海市居民消费新情况和未来消费预期,上海总队对545 户上海居民开展网上调查。调查显示,疫情催生和拓展了包括社区团购、送菜到家、直播购物、网上教育、在线就诊等新型消费业态与消费模式。新型消费模式①新型消费模式:在人均收入进入4000 美元至2 万美元之间时,消费层次就发生显著变化,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新的消费特征日益突出,此时新型消费应运而生。新型消费模式的快速崛起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相伴而生,以网络购物、共享平台、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消费模式异军突起,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办公业态。如果说之前的“提袋式消费”只是满足人类基本生存的物质需求,那么“新型消费”更多满足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具体是指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旅游等方面的体验式消费。具备消费便捷化、选择多样化、成本集约化优势,相比传统模式更受青睐,适逢培育良机。
(一)疫情期间消费
据调查,86.6%的受访者表示消费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消费水平下降原因主要为(可复选):疫情期间部分项目无法正常消费(56.0%),为应对风险有意识缩减消费、增加储蓄(33.3%),收入下降(25.5%)。
(二)未来消费意愿
从未来三个月的消费计划来看,3.1%的受访者表示消费将大幅增加(两成以上),12.6%表示消费将正常增加(两成以内),50.7%表示支出水平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1.3%表示支出水平将低于去年同期,12.3%表示不确定。从未来一年的消费计划来看,13.6%的受访者表示消费将提高,41.4%表示消费将保持不变,13.0%表示消费会下降,32.0%表示不确定。可见,三个月内受访者补偿性消费②补偿性消费:文中指疫情期间由于外出限制等防疫措施压抑的消费需求,如外出就餐、购物和娱乐消费及线下教育等。趋势较明显,而在未来一年的更长期消费趋势不确定性提高。
(三)未来家庭增加消费的领域
据调查,在未来三个月,上海居民家庭预期增加消费的领域,前五位分别是子女教育(31.1%),外出就餐(29.1%),医疗保健药品及服务(26.4%),健康生活相关的家电产品(25.8%),服饰、化妆品、美容美发等个人用品及服务(21.3%)。在未来一年,受访者表示会增加消费的领域前三位是生活用品及服务(包括家具家电、日用杂品、个人护理用品、家政服务等),医疗保健和衣着鞋帽。
(四)提升未来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
未来三个月增加消费支出的原因前三位是(复选):拥有新的消费需求,如健康、教育、旅游消费等(37.2%);补偿性消费,充分释放疫情期间被抑制的外出就餐、购物等消费(36.0%);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安全等要求更高(34.9%)。
未来一年增加消费的原因前三位是(复选):疫情影响了家庭消费,有意识增加健康、教育消费等(51.4%);消费观念变化,更注重及时消费(40.5%);就业和收入保持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37.8%)。
可见,短期提升消费因素是新消费需求和补偿性消费需求,而长期提升消费的是家庭消费升级和稳定的就业与收入预期。
疫情期间新型消费迎来新契机
疫情期间,尽管整体消费水平下滑,但新型消费不断拓展,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费新手段快速普及。人工智能、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药店”等新模式逆势发展,信息消费、防护用品、卫生健康用品等消费内容快速增长。
(一)消费方式:线上消费成为更多居民的习惯
据调查,未来一年,受访者表示继续提高线上消费的占17.0%,不变的占30.0%,降低线上消费的占5.1%,不确定的占40.0%,无线上消费的占7.9%。受访者表示,提高线上消费的前三项原因是:担心感染风险,减少外出和聚集(30.4%);价格优势明显,优惠活动较多(28.5%);生鲜配送、在线娱乐、远程医疗等线上消费能更好满足需求(17.8%)。线上消费起到稳定和带动消费的积极作用,两成受访者中表示线上消费提高了家庭消费总支出。
(二)消费内容:从买菜购物到教育娱乐均有涉及
据调查,疫情期间,82.8%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过新型消费方式,新型消费发展迎来契机。新型消费方式中,排前三位是电商送菜到家(盒马、叮咚买菜等),占比45.1%;超市或社区团购配送,占比44.5%;线上教育(网络授课、培训),占比27.5%。同时,直播购物也占21.1%,使线上购物的活动体验不断提升。据统计,上半年上海市生鲜网购交易额达到174.8亿元,同比增长138.8%。
(三)消费体验:超六成受访者表示满意
调查显示,整体上居民对新型消费满意度较高。在受访者中,对新型消费非常满意的占12.5%,比较满意的占51.1%,一般的占35.1%,比较不满意的占1.1%,非常不满意的占0.2%。
(四)新型消费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消费习惯从被动转变到主动。调查显示,未来一年,超八成受访者会延续或部分延续疫情期间新型消费方式。11.7%的受访者表示会延续疫情期间新型消费方式;73.4%表示部分延续,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逐步调整;14.9%表示不会延续,将恢复至疫情前的消费方式和习惯。疫情催生更多新型消费模式,而延续新型消费的动力则在于其带来的便利化、高质量、低价格和良好体验。
消费模式从线上销售到与线下体验相结合。新型消费模式进一步拓展,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延伸,线上线下加速融合。5 月,上海成功举办了“五五购物节”,成为线上线下携手的优秀范例。据统计,“五五购物节”实现5 月线上线下销售额近2500 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13.0%;线下商品消费1443.6 亿元,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消费层次从补偿型消费向发展型、升级型消费提升。相较于补偿型消费,新型消费体现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消费内容更多向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健康等发展型和升级型消费发展。据调查,未来一年,受访者准备通过线上消费的内容前三位是:各类食物商品、生鲜食品、外卖等配送服务;线上阅读、影视、短视频、游戏等文化娱乐服务;线上教育和培训。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相关建议
(一)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和收入,为消费良性发展提供支撑
调查显示,受访者表示未来三个月不增加消费的原因前三位是:担心感染风险,减少外出和聚集(62.8%);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28.9%);疫情防控措施限制,部分消费项目仍然无法进行(27.8%)。未来一年消费支出下降的原因前三位是:物价水平较高(57.7%);收入下降,无能力消费(50.7%);就业不稳定,收入不确定性上升(47.9%)。可见,短期消费的不利因素主要是疫情感染风险和限制措施,而较长期的不利因素则集中在收入下降和不稳定,以及物价上涨。稳定居民就业和收入是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的关键,“六稳、六保”工作是稳定消费的根基和重中之重。
(二)完善引导政策和监管措施,为壮大新型消费提供制度保障
据调查,受访者认为目前新型消费需要改进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建立监管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商品或者服务质量和完善售后服务三方面。建议:一是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鼓励政策,加强配套措施。如对推广在线办公的信息化建设支出予以税收优惠;如完善线上就医的医保政策等。二是建立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对网络消费产生的数据进行规范,特别是完善数据确权、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等法律法规。三是针对线上交易的特点,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完善售后服务保障。
(三)占领新型消费高地,带动文教娱乐健康等消费复苏
目前的国际形势“危”中藏“机”,在多边贸易和全球合作遭受冲击,国际旅游和国际货运受到一定影响的同时,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出现新机遇。网络消费更加普及,使上海品牌和商品可以更方便触及全国市场。建议抓住机遇,打造一批教育、医疗、通信、文化等新型消费领域的高端品牌,占领国内新型消费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