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独特贡献
2021-01-07周丽娟孙尚斌
周丽娟,孙尚斌
论邓小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独特贡献
周丽娟1,孙尚斌2
(1.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河北 唐山 066000;2.唐山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能否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成为我们党必须解决的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严重干扰,阐述了一系列正确主张,为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指明了方向,为确保当代中国政治稳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中国改革开放的艰难起步与顺利发展是与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密不可分的。早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就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继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我们党举起的第二面理论旗帜。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否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能否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成为事关中国向何处去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在这个紧要的历史关头,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勇敢地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为我们党成功地解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和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根本性问题,为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安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问题的由来
1957年下半年以后,由于毛泽东错误估计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逐渐步入歧途,“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最终在理论上形成了“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1]28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在实践上错误地发动了“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1]30的“文化大革命”。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推向极端,造成严重的政治危害。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打击和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丧失宝贵的历史机遇,全国人民的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同时,他们肆意歪曲和篡改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割裂得支离破碎,在意识形态领域制造出极大的混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进程遭受严重挫折。这就是提出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问题的历史由来。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和根除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破坏之乱的全面拨乱反正过程中,必然要触及到长期以来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尤其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这就使得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问题成为全党必须面对的“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问题”[2]347,成为事关我们党能否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无法回避的现实政治课题。
然而,我们党解决这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以及民生福祉问题的艰苦努力,却受到当时党内占主导地位的“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和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右倾错误思潮的严重干扰。党内外一些人出于对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和“文化大革命”全局性错误严重后果的义愤,也盲目地附和右倾错误思潮的言论。这样,能否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特别是彻底肃清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左”倾错误,成为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必须克服的重大障碍。
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如果不能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和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就难以改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严重妨碍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或者继续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使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优越性、吸引力和凝聚力,无法得到巩固和发展,“只能是死路一条”[3];或者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走上资本主义邪路,葬送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一切革命和建设成果,使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这就是提出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问题的现实原因。
二、邓小平勇敢肩负起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历史重任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1977年4月,邓小平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毫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坦诚地致信华国锋、叶剑英和党中央,针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割裂和歪曲毛泽东思想的种种庸俗做法以及“两个凡是”错误方针,明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4]的正确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5]38,在党内率先抵制和批评“两个凡是”错误方针,把如何正确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问题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发出冲破“两个凡是”思想枷锁的先声,开启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解放的闸门。
1977年7月,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又一次走上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他秉持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老老实实履行党员的责任,听从党的安排”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6]的初心和恒心,率先在“左”倾错误重灾区的教育领域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明确提出有利于人们打破精神枷锁的拨乱反正和正本清源的响亮口号,支持因“两个凡是”派压制而陷于困境之中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1978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破除“两个凡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禁锢、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和制定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他还先后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两篇著名讲话,表明我们党继续把毛泽东思想作为立党立国之本的决心,促使人们严肃思考应该怎样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这一根本性政治问题。
邓小平亲自挂帅,领导《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在1980年3月至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这个决议前,就决议稿的起草和修改工作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多次讲话批评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妥善解决了在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同时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这个极端重要的政治问题,为全党排除了错误思想的干扰,及时回应了国内外把批评和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视为搞“非毛化”的错误看法和议论,使我们党掌握了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政治主动权。正是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专门写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这一部分,高度评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全面阐述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众所周知,邓小平及其家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饱受不公正对待,他两次受到错误批判,被剥夺一切领导职务,经历了人生的严重挫折。但是,“坦荡无私,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他以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局为重,带头抛弃个人恩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客观公正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同志”[7],“在对待历史问题上他并不显露任何个人感情”[8],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表现出马克思主义者的宽阔胸襟,展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私品德,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精神,为我们党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就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经受得住历史检验的科学评价,进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
三、邓小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系列正确主张
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是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重要前提。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就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阐述了一系列鞭辟入里的正确主张,为党和人民理直气壮地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指明了方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实事求是的政治品质,体现出一个成熟大党应有的责任担当和理论自信。
邓小平明确指出:解决这个政治难题的着眼点是站在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全局出发,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科学评价;目的在于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重新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实现统一,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向前看,认真从制度层面进行深刻反思,汲取“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确保历史悲剧永不重演;原则在于必须始终遵循“实事求是”和“恰如其分”[5]309的根本要求,力戒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如果因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而讳言他的晚年错误,或者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都不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所应有的正确态度;方法在于“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5]172,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全面而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5]244,绝不能“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5]347,“感情用事地把他的错误说过头”[5]366;重点在于划清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的界限,对“什么是毛泽东思想”这一问题作出科学回答,以便向世人讲清楚“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5]39,中国共产党“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毛泽东思想,指的是些什么内容”[5]297;关键在于勇于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5]298,正确认识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5]307;难点在于既要批评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要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核心在于“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5]191,“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5]39,真正做到高举毛泽东思想理论旗帜不动摇;风险在于如果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失当,就会丢掉毛泽东思想理论旗帜,否定我们党和国家几十年奋斗的光辉历史,“犯历史性的大错误”[5]300,“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5]284,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邓小平上述正确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清醒地面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复杂政治局势,顺应广大干部群众对于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政治稳定的渴望,适应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客观需要,毅然纠正“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坚决顶住彻底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右倾错误思潮,以极其慎重的态度和历史决议的方式,科学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正确处理否定毛泽东晚年错误与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问题,牢固确立“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1]59的政治共识,顺利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成功汇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正能量,有力维护了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为我们党实现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和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
只有正确地总结过去,才能胜利地开辟未来。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和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充分展示出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是邓小平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前列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基于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的人间奇迹和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巨变,世人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这个重大决策的魄力和远见”[2]632这一科学结论。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73.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6.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62.
[7]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2).
[8]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62.
On Deng Xiaoping’s Unique Contribution of Upholding Mao Zedong Thoughtas the CPC’s Guiding Ideology
ZHOU Li-juan1, SUN Shang-bin2
(1.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 Caofeidian College of Technology, Tangshan 066000,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fter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due to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s, it was a major political issue for our Party to uphold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o Zedong’s Thought. Deng Xiaoping bravely shouldered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entrusted by history, eliminated the serious interference of various wrong ideas, elaborated a series of correct proposition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firmly safeguarding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laid a soli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ensuring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of contemporary China.
Deng Xiaoping; Mao Zedong Thought;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849
A
1009-9115(2021)01-0136-03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1.023
2020-06-18
2020-12-26
周丽娟(1984-),女,河南焦作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校对:郭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