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精、新、活、广”探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2021-01-07蔡春燕冷珊珊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韩 颖,蔡春燕,冷珊珊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现状

新时代社会迅猛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第一,在重视程度上,自2019年3月18日以来,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全国教育系统掀起了“学习贯彻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热潮,群策群力共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大计。各高职院校党委履行学校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部门作为重点部门进行建设,争相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二,在教师培养上,各高校包括各高职院校,把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重点师资进行建设。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构建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思政课教师在理论研修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和理论教学的能力。学校方面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岗位待遇、完善校内岗位流动政策,吸引优质教师进入思政教师队伍,将引进来、培养好、留得住与充分发挥作用相统一,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第三,在教学效果上,打破照本宣科的陈旧填鸭教学模式,思政课堂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体的优势,合理运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创新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在不断提升学生获得感的基础上,创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在改进中加强,课程质量进一步提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听课大调研数据显示,听课专家给1356堂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出的平均分是82.24分,综合评价优良率达到80.8%;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其中表示非常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占比66%,比较喜欢的占比21.98%,两者合计占比达87.98%。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这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效果提升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难题。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晰

高职院校办学以职业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专业发展需求,严格把控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学成果。但是部分院校思政课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思政教师对教学章节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紧密,对学生未来专业发展需求了解不深入,对培养学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不清晰,造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时效性和专业性。

(二)教学观念不够新颖

新媒体新技术正成为新时代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播工具,“互联网+”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但部分教师仍未能及时转变思维,改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仅仅是从以前的照本宣科变成了照PPT朗读,过分依赖幻灯片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而且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案例素材、视频资料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原本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改进的教学方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导致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入耳,更不用谈入脑、入心。

(三)实践教学不够规范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都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只要学生参与并通过考试就能拿到学分。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还应注重在实践教学的考核,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从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提供到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的机会较少,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实践形式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社会调查、竞赛、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为主。学生接受实践教育的机会较少,使得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充分应用到实践中,未能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四)考评体系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基于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体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建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考评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量化考核成绩与课程总评结果未能紧密结合,特别是实践教学考核评价难以量化,亟待构建能够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建议

综合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成果以及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的途径,在突出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可以用“精、新、活、广”来概括。

(一)明确“精”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精”字有很多种释义,如细致、严密;提炼或挑选出的优质的东西或对某种技术掌握得很熟练等,根据不同的释义,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两方面改进提升。

1.精准的教学目标

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就更加明确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一个要点必须是高素质的,然后才是劳动者和技术技能的人才。所以,从教学目标的角度上来讲,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可以更侧重于职业素养的培育,特别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2.精准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要构建精准的内容体系,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虽然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所使用的思政课教材是一样的,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教材理论性比较强。因此,高职思政课往往以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时事,教学内容推陈出新,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结合课程各章节的重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兴趣点,充分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系统展现教学内容,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教师可以把新时代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比如在全国人民正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的关键时期,教师要讲好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教育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在理论讲授中,融入大量真实人物案例,深入浅出地把高深的理论用感人至深的事例剖析出来,让高职大学生更能简单地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构建“新”颖的教学主体和教学方法

“新”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要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特点,从教学主体以及教学方法两方面改革创新。

1.教学主体有新意

在教学改革上,构建“1+N”授课主体。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授课核心,以专家、学者、劳模、工匠、学生等为环绕的“1+N”授课主体。

聘请劳模工匠进校园为师生宣讲,是职业院校思政课的一大亮点。比如,聘请时代楷模、改革先锋、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为思政课特聘教授,进校园作专题报告,给高职大学生宣传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让学生登上讲台唱主角是高职思政课的特色,实现了由“教师话语向学生话语”的转变。比如,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组织学生在班班讲、系系讲、全院讲,推荐出的优秀学生视频,再进行公开评选,最终通过学生评委、专家评委共同打分,选拔出优秀的视频,参加最后的决赛。学生登讲台的形式,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了主动的“讲”,由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这就有助于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热情。因此,不同授课主体登上讲台,形成“1+N”授课主体,让思政课更有新意,更受学生欢迎。

2.教学方法有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为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创新教学方法。

“一用”,即教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把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学内容结合,利用多种移动软件开展教学,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视觉化,学生主动参与感强。

“二进”,即根据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不局限于传统课堂,可以转变思政课的授课地点。比如,带学生进入实训场地讲职业道德,使学生更能接地气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也可以带学生进入思政课的实训VR体验馆和实践馆,通过VR虚拟技术和实践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把思政课带进学生社团,比如,一方面,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的学生讲中国近代史、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展馆、去“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建国70多年国家的飞速发展,并指导学生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区进行宣讲。

“三结合”,即结合专业特色、结合学生特长、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比如,给新能源专业的学生上课,可以组织学生拍摄环保类的微视频,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园林专业的学生擅长绘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习总书记给青年的寄语”书画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创意;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比如,在天津,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把津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融入到思政课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从而引领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三)搭建灵“活”的实践方式和考评体系

“活”,即生动,不呆板,机灵,有生气。习近平总书记点评95后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因此思政课的教学也应该适应90后、00后大学生的特点,方式方法灵活生动。

1.实践方式要活跃

以《基础》课程教材为例,每一章作为一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实践内容,使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2.考核评价要灵活

高职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更侧重于日常表现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育。把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在评价中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学生互评;既有理论考核,又有实践考核,最终使学生把所学理论内化成为个人的品质素养,外化成为实际的行为举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四)形成“广”泛对外交流和特色品牌

“广”,即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政课要秉承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理念,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对外交流,逐步形成特色品牌。

1.广泛扩大对外交流

借助全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高职专场)等平台实现全国范围的学习交流。比如,笔者和我院思政课教师曾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每年组织的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高职专场)第一期和第二期,通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分别进行了展示,加强与全国思政课教师交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2.广泛创建特色品牌

发挥大赛、展示、学习的机会实现高职思政课特色品牌。比如,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为全国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的机会,特别是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专业理论水平更是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供形成自己特色品牌的机会,打造更多的精品课程;笔者所在院校思政课教师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打造“从百年历史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系列课程,形成特色品牌,在全国高职院校达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传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抓手,推进课程改革建设。精准把握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实现由“教师话语向学生话语”的新转变;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加强高职院校间思政课建设的广泛协同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