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思考、重视体验、引导合作
——基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

2021-01-07陈慧霞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育

陈慧霞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1)

一、思考比发言重要

学生充满耐心的倾听,毫无拘束地参与讨论,是理想的课堂气氛。学生讨论式、辩论式的发言或回答可能把讨论的话题引向深入,比老师的直接讲解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发言诚然是课堂的必要环节,是课堂生成的关键,是衡量课堂气氛的指标,是检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重要参照,是评课时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效的依据。但是,当下课堂,尤其是中职课堂,究竟发言重要还是思考重要,这是每一个从教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发言就是优点,不发言就是缺点”,这种简单化的二分法过于绝对。教师应理性对待学生的发言,发言并非越多越好,像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这样“喊课”似的发言,意义不大。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学而言并无实际意义,也达不到交流、沟通、启发的教学目的。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是以课堂参与度为标准的。换言之,不仅要看全体学生是不是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不是在每个环节都参与了;还要看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学习。

充分了解学生,循序渐进提问,设置合理问题,把发言当作促进学生思考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这是教师备课之前应当深思的问题。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多方面调查发现:学生不发言的原因有不懂、不会和不知如何思考,甚至有同学表示思考了也似是而非,所以干脆不回答。再者,随着年纪增长,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发言是否令人满意,出现不愿发言的现象。

老师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学生会不会思考,思考的方法很重要。因此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在提供材料,给予学生帮助方面,教师可以做的更多。 与其打造一个热闹活跃的课堂,不如让每个学生都爱思考、能思考、会思考。

有独立思考的发言是好的。一堂课好不好,关键之处在于能不能提出引发学生思考和发言的好问题,好的问题能引发好的发言,进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学者指出:一个好的问题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必然能激起层层浪花。遵循“跳一跳,摘个桃”的教育规律,在备课时,设置环环相扣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用问题带动学生读文本,用问题推动课堂。总之,问题合理有效是促进发言的关键、重点。例如,讲关汉卿《窦娥冤》,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教学,先问学生听过窦娥的故事吗?学生开始搜索记忆,片断性的讲述,然后笔者完整讲述该故事,补充学生遗漏的片段。在讲第一场戏时,抛出的问题是“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窦娥是冤枉的?”讲第二场戏抛出的问题是“窦娥跟婆婆生离死别时说了什么?”讲第三场戏抛出的问题是“窦娥三桩誓愿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皆本着细读文本的原则提出,难度适中,又能通过学生的发言达到熟悉文章内容的目的。课堂的最后环节,问学生“你认为窦娥的故事是真是假?”基于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各抒己见。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只要学生会思考、能思考,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发言可另当别论。有学者指出:“好的教育不是如何让老师教的更好,而是如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让学习者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不仅关注就业者的专业知识,更加注重其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出潜藏在学生内部的智慧。

二、情感体验比知识传授重要

当代学生,尤其是中职生,难以从枯燥的课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普遍沉迷于互联网与网络游戏,不断寻求刺激,在虚幻世界中生活,与大自然、体育运动、文化艺术、人文情怀、亲情友情越来越远,不爱阅读,没有精气神,最终会导致身体、心理、人格发育不健全。

对此,要实现语文教育即人的教育、生命教育这一理想,只传授知识,意义不大。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有言:“教育的目标不是把人培养成木匠,而是将木匠培养成人。”虽然中职教育专注于职业教育,旨在向社会培养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但同样应重视培养尊重生命、善良同情、有责任、敢担当的人格健全的人。人的情感与意志需要多元化的刺激,才能保持其激情与活力。当前职业教育的困境之一是学生生活在概念化、抽象化的书本中,对春秋代序的季节变迁漠不关心,对飞速变化的世界无动于衷。每个个体生命中都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外,还要有爱的能力,敬畏生命的能力,拓宽视野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在生活工作中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所教的知识真正被学习者理解、接受,才能内化为个人的东西,成为其自身修养的一部分,进而能在不同的时间场合灵活运用。所以,除了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语文课堂还应鼓励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尝试。语文课堂不拘泥于字词句的讲授,还要教会学生体会他人情感、懂得理解他人、提高想象力。教育要塑造人的灵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正确对待他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与其喋喋不休地说教,不如试图唤醒学生的内心,助其找到内在驱动力,从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到实现自我。没认识到自我的学生只是浑浑噩噩地活着,没目标、没动力、没活力。

讲授《琵琶行》一课时,为让学生感受诗人白居易变声音为文字、化无形为有形的创作手法,先请学生慢慢地欣赏《二泉映月》,让他们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谈音乐带给自己的心理感受。为让学生体会白居易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同遭遇,分别让女生读琵琶女人自述人生经历的诗句,男生读白居易讲述贬谪遭遇的诗句,尽可能地通过品读诗篇,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在讲苏洵《六国论》时,为使学生深入理解“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点,让学生用角色扮演法,假设自己是秦始皇,面对燕赵“至丹以荆卿为计”的做法,谈假设面对对方的做法自己会怎样,会不会像秦始皇一样予以反击。单向灌输的学习是被动的,任凭老师讲的天花乱坠,也只能流于死板,参与体验才是主动的学习方式。只有主动学习才会充满激情,有火花,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锻炼思考能力,激发想象,引起情感共鸣。

文化教养、道德情操、社会担当需要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自由的灵魂,独立的意志,需要春风化雨般地润泽学生。

三、小组活动比小组评比重要

分组教学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亦如是。分组教学、小组活动不仅坚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由于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常常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如朗读比赛、知识竞答、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形式,往往将小组活动推向小组评比。小组活动更重过程、重合作、重讨论,故比小组评比利于课堂有效性的实施。

其一,小组活动更注重过程,更重视合作与讨论。小组评比一定程度上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但是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有差生的小组几乎得不到奖励,好学生永远排在前面,以至于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种差距难免让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会因为某一个学生“拖后腿”而导致小组关系不和谐。小组评比过于注重结果,小组活动则更注重过程,像游戏那样,输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科学分组,优化分组,淡化小组评比,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其二,小组活动有游戏型、学习型、互助型,不会像小组评比那样把小组分为三六九等。小组评比的一个弊端是固化先进与落后,一旦固化,个体或集体发展就失去了动力。无论是小组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等级评分的做法不是理想的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 。

讲授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时,为了让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让每个组员各显其能,在给他们分配任务时,本着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原则,每位学生都分到具体任务。首先三人为一组,九个故事分别分配给九个小组的学生,组内三人,其中一人讲故事,一人表述故事寓意,一人总结钱钟书解读的新寓意。如此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小组活动环节,实时指导、保证时间,九组讲故事的成员几乎都能把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其他组员作为聆听者,若没听懂,可要求叙述者重新讲述。一位同学讲完故事后,接着第二位同学表述故事寓意,最后第三位同学总结新寓意。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同学在讲述“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时,把书中钱钟书先生的两句话故事梗概“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演绎成一个丰富动听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山明水秀的乡下,有一个老婆子跟一只母鸡相依为命,老婆子每天准时准点喂鸡,这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作为回报,突然有一天老婆子突发奇想……”赢得了组内和组外同学的一致好评。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意犹未尽,气氛活跃,惊喜不断。

尽管考试评估是个体成绩,人们各自为战,彼此间缺乏信息交流与互助,但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团体合作、互通有无、分享共创已成为趋势,几乎没有事情是靠一个人单独封闭完成的。就当下中职教育而言,学生单独竞争,小团体意识,相互倾轧,唯恐别人超过自己,同学之间没有协作课程和共同作业,是亟需改变的现状。致力于提高学生开创未来、融入社会、改变现实的能力,团结向上的品质,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志趣尤为重要。

总之,学生需要担当作为社会个体的责任,更需要学会团队沟通与协作的智慧,所以小组活动是始于课堂,立足现实,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能力的一个契机。

四、总结

在二十一世纪学科融合、技术融合、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囿于书本、教室和课堂,应多启发,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因材施教,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来看,激发鼓励、平等尊重、自由欢乐、参与体验、协作共创的教育方式更有助于发展学生心智,符合教育规律。人格教育始终置于首位。人文乃立人之本,技能是立人之术。小课堂蕴含大智慧。

猜你喜欢

中职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美在课堂花开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