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活动中蕴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01-07王新铭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隐性校园文化校园

■王新铭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进行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丰富教育内容,才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在高校中,学生呈现聚集性的生活学习形式,因此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会吸引非常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也能够维持更长的时间,产生更加广泛、深远的影响,并逐渐发展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以文化活动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隐性、渗透性的特征,能够很好地补充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优点

相较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并且逐渐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趋势。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首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隐性。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最明显的特点。相较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灌输方式,直接将道理、观点和要求告诉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教育方向和目标蕴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类活动中,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其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渗透性。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特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如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单独的教学内容,而是通过与专业课教育内容、校园文化活动、精神文化等融合到一起,使学生受到感染,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这种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一段时间,而是持久的,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深处,并且积累在大学生的内心深处,逐渐地引导大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我性。这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上。由于学生主动参与和接受教育,没有了教师的教导和硬性要求,大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发展自身、提高自身,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转换为主动接受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完全是主动参与其中[1]。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巅峰,有着旺盛的精力,对于在课堂中跟随教师学习已不再感到满足,校园文化本身具有自由的特质,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优秀、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是对课堂教育的拓展和巩固,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发挥思维的空间,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学习知识,满足大学生对于交往、求知的需求,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且校园文化活动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校园文化活动有着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能够将不同程度、不同特长的学生聚集到特定的环境中,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和社会连接的纽带。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逐渐激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高涨,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的技能,促进学生向社会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2]。

二、校园文化活动是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变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校园文化活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展

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显性教育,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趋向于隐性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在大学生的各种活动中融入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理论,使大学生时刻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在自己的身边,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中开展,能够广泛地吸引大量的学生参与进来,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党员、团员活动,进行学术活动以及问题活动的重要途径,能够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愉快地进行教育活动,这样,教育方式通常比传统的说教、灌输教育方式更加有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正逐渐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能够在校园中形成优良的风气[3]。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更好地利用这一教育渠道,使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保持在正轨上。校园文化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项目,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时,不能只体现在娱乐、消费、商业等方面,而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合理地融入到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主动接受并学习,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以“中国梦”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使学生在实现自我梦想的同时,将自身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4]。

(三)隐性思政教育存在于校园文化中

隐性思政教育资源的含义相对丰富,存在于多种教学载体中,结合隐性教育资源,对于学生生成的效果来源,涉及课内思政教育资源及课外思政教育资源。对于课内思政教育资源,主要是校内进行教学活动的相关资源,课外思政教育资源主要是来源于校园环境和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组成的一个分支。

总体而言,校园文化中涉及的隐性教育资源,存在着广泛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校园文化和高校的发展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还和社会文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尤其体现在以师生为主体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两个层面,目的是强化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备受关注,要想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应该思考思政教育的影响因素。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形成产生一定影响,高校具备特殊的校园文化代表着高校拥有特殊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体现在规章制度层面。高校良好的人文景观与教风学风以及多彩的校园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换言之,校园文化活动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主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凸显教育作用,保证学生群体的头脑中会生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坚定学生成长训练和学习方向,转变学生被动化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升华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由此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校园文化活动有着开放性的特征,能够使社会中许多先进的思想在活动中发展和传播,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

(一)校园文化活动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这主要是校园文化活动本身的特征来确定的,校园文化活动有着广泛性的特征,能够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才能,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活动,来达到潜移默化中实施教育的目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来促进渗透。校园文化活动有着实践性的特征,学生要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动手操作,来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验证和实践,获得新的技能,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并且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把各种信息及时传播到社会中,促进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以此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囊括和发散功能。校园文化活动还有着愉悦性的特征,能够广泛地吸引大学生,将大学生聚集到一起,进行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等多位一体的精彩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完美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5]。

首先,校园物质文化层面。由于校园物质文化往往涉及景观元素、教学设备元素和建筑元素,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立足于物质文化进行创新,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都要依托物质文化得以发展。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环境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引导作用。优美的环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增强大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还可以凸显教育教学理念,彰显人文环境的独特性。教育者应该科学地设计校园环境,保证校园环境具备良好的教学理念与悠久的发展历史,运用建筑、树木和艺术品渲染和谐的校园气氛,无形中感染学生心灵,还要鼓励学生加入校园环境的创设,树立学生主观意识,提高学生对于校园教育的信心。

其次,校园精神文化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校园精神文化起到一定作用。精神文化能够调动师生的精神动力,树立师生自身的责任感。高校的发展历史和教育战略均是大学生勇往直前的支柱来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应关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教育者需动态地观察大学生心理情绪变化,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气氛,赋予大学生更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美化校园环境,还应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发扬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抵制落后的文化气息。

再次,校园制度文化层面。所谓的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不相同的学校在发展中会遇到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所以学校制定的规则是存在差异的。可是校园制度文化代表着高效的管理思想,作为校园行为的衡量标志,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前提保障。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保证制度体系具备系统化特征以及人文化特征,使得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有法可依。强化宣传与推广力度,鼓励学生认真参与,从实际情况出发监督校园制度的实施过程,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最后,校园活动文化层面。校园活动不只是对学生的课外生活进行延伸,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巩固和谐友好的校园气氛。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不仅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影响,还受到自身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因此,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围绕时代的发展潮流,掌握全新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尝试突破固定化的教育模式。立足于学生自身成长情况,因地制宜地带领学生参与学术竞赛与实践活动,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联以及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在实践操作中带领学生全面认知世界和感悟世界。还应该分析大学生的个性成长特点,体现校园活动开展的目的,调动全部学生加入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与反思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的目标。

(二)利用校园文化活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策略

目前,高校并未关注到开发和利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浅薄。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者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设计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作出贡献。首先,要完善队伍,构建科学有效的工作制度。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与直接领导者的个人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之前,一定要建立优秀的工作队伍,从而更好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其次,需要提高校园文化互动的层次,要设计精品路线,形成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的主要是内容和形式方面,只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才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到其中,才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深入其中,提高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使学生更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要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作用的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主题,形成同样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党团活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得到成长,将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变为实践活动,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在学术活动中,要丰富知识储备,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大学生具备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使大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有效提高。高校需要对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发和利用,对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达成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为大学生提供树立正确三观的基础[6]。

四、结语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存在深远的意义和价值,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需要教育工作者将隐性资源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层面,鼓舞着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而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情感,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同时,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猜你喜欢

隐性校园文化校园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