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的结合
2021-01-07毛虹洁
毛虹洁 郝 静
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
一、缠花的发展现状
缠花技艺融合了绘画、雕塑、编织等形式,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缠花艺术主要根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比如湖北英山、闽南、台湾等地区。《英山县志》中记载:“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缠制彩色囊猴等物与小儿佩戴之。”英山缠花中以牡丹象征富贵,以寿桃象征寿比南山,配色对比度和颜色饱和度都比较高,主要用于婚丧嫁娶等仪式。《厦门志》中记载:“岛中妇女,编花为龙凤、雀蝶诸形,插戴满头。”说明在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地区缠花技艺也较为盛行。而闽南地区的缠花主要以红色花卉为主,用梅花的五瓣象征福、禄、寿、喜、财五福。台湾地区的缠花主要以花鸟、昆虫为主,常常用玉兰象征满室生香,用莲花象征喜事连连。
目前,缠花手工技艺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现代社会人们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缠花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而近年来兴起的汉服文化热潮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缠花作为发饰中必不可少的一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与发展。市场上开始出现“簪娘”这样的词语,用来形容制作与汉服相配套的首饰的人,而缠花则成了每一位簪娘的必修课。但这样的发展对缠花的保护与传承远远不够,收效甚微。
二、满族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
满族民间美术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包括满族剪纸、满族刺绣等内容。满族的民间美术作为滋长于满族人民乡土生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像活化石一样承载着满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还是满族民俗文化的载体,其中保留了绝大多数满族人的古老生活习俗,传达了大多数满族人的审美情趣与喜好,是满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满族民间美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种类繁多,有绘画、雕塑、染织刺绣、剪纸、戏剧等。
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对满族民间美术进行了挖掘、抢救、整理、研究和开发,成果较为显著。以辽宁省为例,满族民间美术的发展现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文化根植深厚,品类繁多但分布分散;二是满族人逐渐汉化,满族民间美术的特色越来越模糊;三是满族民间美术的手艺人呈现老龄化趋势,后继者寥寥无几;四是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分布广且形成地域中心。
通过分析满族民间美术的特点可以得出,满族民间美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生存与发展非常艰难。愿意学习满族民间美术传统工艺的人寥寥无几,导致一些民间艺术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同时,大众对满族民间美术的了解少之又少。
三、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的良性结合
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之间看似毫无关系,然而它们都共同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喜好,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涵盖了古时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各不相同的精神内核。
根据前期市场调研可以得出,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缠花和满族民间美术的认识与了解非常浅薄,能够了解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的渠道非常少,许多人只是通过朋友的推荐才有所了解。参与调查的大部分人并没有购买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因此,从市场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市场资源匮乏,消费人群不广,而人们对于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结合的文创产品期待值较高,因此,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结合的文创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市场需求。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售卖,可以提高大众对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的认识。
通过设计文创产品可以将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进行良性结合。文创产品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相契合,设计中可以保留缠花传统技艺的本真性,将满族民间美术融入缠花中,赋予缠花独具满族气息的民族色彩。比如,“五福临门”帆布包的设计,设计元素以梅花为主,采用满族补绣技艺绣出整个梅花的枝干,而梅花花瓣则采用缠花技艺的方式缠出。设计理念采用了闽南地区缠花以梅花象征福、禄、寿、喜、财五福的寓意。这两件文创作品,体现了满族民间美术中的满族刺绣与缠花技艺的有效结合。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注重符合时代特征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对传统缠花的色彩搭配做了改良,缠花的丝线颜色增添了马卡龙色系,强调色彩的搭配,以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
在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的结合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丝线断裂、漏白等问题,刺绣时缠花容易出现变形等问题。满族民间美术内容繁多,不能全部涉及,仅涉及满族刺绣、满族剪纸、满族绘画等内容。文创作品中增添了具有满族文化内涵的元素,以克服满族民间美术内容较少的问题。
四、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良性结合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结合的文创产品的设计有效地落实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走进大众视野,变得日常化、大众化,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且起到了良好的活态保护作用。
(一)探索传统文化发展新途径
缠花流行于南方地区,满族民间美术则活跃于北方地区,将缠花与满族民间美术相结合,这种跨地域的融合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设计的文创产品既蕴含着本地消费者熟悉的传统技艺,也具备较为新颖的文化元素。不同地区传统技艺的创新性结合,开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二)推动传统工艺的新发展
将立体的缠花与平面的满族刺绣相结合,突破了传统工艺的原始面貌,吸收了新的工艺技术,增强了传统工艺的市场竞争力,为二者结合设计的文创产品注入了活力,结合时下流行的审美标准,增强了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进而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
(三)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面貌
目前的汉服热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也是我国青少年群体文化自信增强的体现。本次文创产品设计就从汉服配件入手,主要面向的消费群体就是青少年,同时也能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后”“老气”等固有印象,拓宽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缠花和满族民间美术的了解渠道,改变非遗文创市场产品单一、消费群体小的现状。
总之,将缠花工艺与满族民间美术结合是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尝试,我们将通过设计实体文创产品观察市场的接受程度,进而探索缠花和满族民间美术融合后面临的问题与取得的成果,并以此为基点,不断尝试符合现代艺术审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