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01-07贾永芳
□贾永芳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与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加快推进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现以水利企业为例,深入分析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组织机构不合理
个别单位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边界不清晰;有的单位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党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掣肘。长此以往,必将削弱党的领导,也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2 工作目标脱节
一些单位缺乏系统的战略思维和总体规划,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没有将党建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有的甚至以业务工作代替党建工作,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党建的引领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1.3 复合型人才匮乏
个别单位党务干部素质不高,队伍老化,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水利业务工作不熟悉,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在开展党建工作时与水利工作相脱节,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2.产生问题的原因
2.1 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
有的单位领导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甚至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可有可无,开展党建工作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造成党建工作满足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党建工作的质量不高。
2.2 对党建工作缺乏深入研究
党建工作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属于政治学学科范畴,有着自身的科学规律,但有的单位对党建工作缺乏深入研究,缺乏系统思维,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没有将党建与业务工作统筹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一起谋划、合力推进,导致党建工作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现象发生。
2.3 对党建工作投入不足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历史使命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有的单位对党建工作的投入不够,缺乏专门的机构,人员数量与职能不匹配,人员素质与承担的任务和要求存在差距,造成党建工作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的发展。
3.融合的新途径
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目前国有企业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处理好党建与业务的关系,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对于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提高核心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3.1 推进组织融合,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组织机制融合。将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纳入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中,厘清党委和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更好地把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构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是制度体系融合。把党建工作制度纳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将党建工作要求写进企业章程,纳入管理体系,明确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任务、运行机制、工作机构、基础保障等内容,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同时制定完善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明确党委会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和前置研究讨论的重大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需要党组织决策的要敢于决策、善于决策;需要前置研究的要坚持以“四个是否”为标准,突出党组织的政治站位和领导作用。既要防止把前置讨论事项当成筐,大事小事往里装;也要防止清单内容空洞,前置讨论走过场。
三是企业文化融合。注重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将党的路线方针、理论成果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制定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党建政工于一体的行动理念和行为准则,构建以企业宗旨和企业精神为魂,以企业愿景和经营理念为基的企业文化体系,使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成为广大干部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为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3.2 推进工作融合,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工作目标融合。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产经营工作的难点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做到党建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党建强、发展强、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对于水利单位而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水利部、厅党组治水兴水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省水利中心任务,全面推进水利建设,将党建优势和资源有效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检验党组织的工作成效。
二是绩效考核融合。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协调推进,建立完善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量化考核标准,将党政工作同步检查,同步考核,让融合有目标,考核有标准。要聚焦水利单位主责主业,坚持分类指导,突出考核重点,将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完成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情况,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作为检验党建工作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准和考核依据。
三是监督管理融合。建立完善国有企业“三重一大”监督机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同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与企业管理,突出监督重点,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确保企业科学健康发展。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要严格落实党组织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水利项目安排、重大水利资金使用、企业改制改革、兼并重组、财务预决算、安全生产、发展战略、生产经营、依法治企等重大决策事项中的决定权、把关权、监督权,为企业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3.3 推进人才融合,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一是人才规划融合。做好党建工作,关键是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党务干部队伍。要高度重视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纳入水利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是培养机制融合。统筹推进党务干部队伍和技术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务干部的教育培养,着力提高党务干部业务水平,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有机结合,党性教育与生产培训同步推进,不断改善党务干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机构,努力培养既熟悉党务工作、又熟知水利业务知识的党务干部队伍,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三是激励政策融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收入分配体系,认真落实党务干部政策,尊重党务干部的劳动价值,对党政干部一视同仁,落实各项待遇,既要从严管理,又要关心爱护,充分调动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党的建设是我们抓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更是企业竞争力的思想,结合水利行业特点和单位发展实际,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省水利建设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