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陶县保障卫运河行洪安全的应对措施及取得成效

2021-01-07□罗

河北水利 2021年10期
关键词:馆陶县会商馆陶

□罗 斌

9 月下旬以来,海河流域持续发生强降雨过程,尤其是漳卫河系降雨落区与前期落区高度重叠,漳卫河系发生自1951 年有记录以来罕见秋汛,漳河流域岳城水库入库水量、水位均达到历史最高。10 月7 日卫运河馆陶段最高过境洪峰流量达 1220m3/s,超过“7·20”暴雨期间流量,馆陶县面临1996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行洪,面对暴雨雨情和行洪水情考验,馆陶县全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在上级水利部门、馆陶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1 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冲在一线,在长达40 余km的卫运河大堤上,以洪水不走、奋战不退的坚定意志,确保了卫运河行洪安全,为全县人民筑牢了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1.卫运河汛期雨情及水情特点

1.1 雨水情概述

今年 1 月—10 月(截至 10 月 13 日 0时),馆陶县累计降水量987.7㎜,较历史同期多505.2㎜,创1951 年有记录以来最高记录,其中7 月—9 月,累计降雨741.6㎜,较历史同期多 425.3㎜,10 月份(截至 10 月 13 日 0 时)累计降雨量达90.6㎜。进入主汛期以来,由于漳河、卫河上游的河南、山西出现极端强降雨和罕见秋汛,上游水库入库流量加大,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水库泄洪给下游卫运河馆陶段防汛带来极大压力。

1.2 汛情主要特点

漳河、卫河系海河流域南部支流,于馆陶县徐万仓汇流后成为漳卫河(卫运河),在馆陶县境内全长40.5km,沿河共计35 个村。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水库泄洪,导致境内漳卫运河徐万仓段护堤坡多处出现渗水险情。

一是来势猛、汛情快。从7 月19 日卫河上游泄洪以来,卫运河水位连续攀升,7 月 29 日 19 时,县防指启动防洪Ⅲ级应急响应,当时卫运河水位41.44m,流量 1060m3/s,至 30 日下午 14 时,水位和流量达到最高点(卫运河水位41.53m,流量 1100m3/s),距警戒水位(42.16m)仅 0.63m,10 月 8 日卫运河过境行洪流量达1220m3/s,这是今年汛期卫运河馆陶段过水的最高值,也是自“96·8”以来的最高值。整个卫运河河滩受淹面积达到95%以上,除个别地点地势稍高之外,几乎全部淹没。

二是小洪峰时间短、水位高。今年卫运河最高水位 41.53m,接近“96·8”洪水的最高水位41.76m,1996 年洪水最大流量1950m3/s,今年最大流量为1220m3/s,给沿岸抗洪带来压力。

三是秋汛行洪持续时间长,防汛形势严峻。由于卫运河馆陶段地处平原,河槽窄深,河道蜿蜒曲折,洪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加之长期高水位运行、浸泡,10 月7 日在漳卫运河汇合处徐万仓段防护堤出现7 处渗水现象,最严重的渗水长度约100m 左右。

2.卫运河行洪应对调度措施及成效

2.1 以“率”领“汛”,坚持上堤指挥

在防汛的紧要关头,省、市、县领导多次到卫运河馆陶段大堤一线调研检查指导防汛工作。中央、省、市水利部门专家到馆陶防汛抗洪一线现场指导,全县干部群众坚决落实省、市领导调研检查防汛工作指示精神,盯守防洪一线,履行巡河责任,做实做细汛期防控工作,加强与水利部海委和河流上游地区的沟通协调,及时沟通信息。

2.2 以“迅”防“汛”,建强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定期调度机制,提升组织推动能力。县防指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防汛安排部署会与调度推进会,分阶段对行洪安全进行详细安排部署,持续把防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严抓实。二是健全会商研判机制,提升科学调配能力。坚持“一天一会商、一天一研判、专项会商与综合会商相结合、一线会商与重点会商相结合”,综合研判,充分掌握当前雨情、水情等基本情况,有效面对今年防汛带来的特殊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局部、短时和多发性强降雨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分析研判,9 月23 日下午启动防汛Ⅳ级响应,10 月8 日下午启动防汛Ⅱ级响应、防洪Ⅲ级响应。三是健全扁平化指挥体系,提升应急防洪能力。沿河乡镇统一配备5~6 个对讲机,打造直达基层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在防汛救灾中的重要作用。面向全县征集无人机,发挥先进装备连续作战的优势,对卫运河水情进行24h 监控,人防+技防,全方位构筑防洪防线,进一步提升应急抢险救援综合能力。四是健全汛情预警预报机制,提升科学监测能力。健全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准确掌握上游来水情况,及时会商研判天气变化,坚持每天监测流量,时刻关注水位变化,做好深度研判,精细化、精准化预报,科学决策,有效应对水情变化。五是健全应急值守机制,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严格落实24h 领导带班、双人双岗值班制度,一天一商研判会,2h 一报告水情动态。按照“500m 一棚、200m 一伞”标准,各河段落实早中晚3 班全天24h 轮流值守、每小时3 人一队对堤防、涵闸、水位等重点部位巡查一次。六是健全宣传机制,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全县各单位利用“两微一端”、电视、条幅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各村委会发挥大喇叭优势,及时发布汛情险情灾情信息,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2.3 以“细”治“汛”,凝聚全县之力

一是准备工作突出“早”。馆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卫运河行洪之前,下发《关于县直各单位抽调人员巡堤护堤的通知》,制定工作预案,将全县90 多个单位5000 余名干部职工编入沿河5个乡镇巡河组,配足巡河力量,建强巡堤队伍,持续不断开展巡防工作,织密巡河护堤防线。二是组建应急队伍突出“强”。在水上救援队伍的基础上,挑选水性好、能力强、经验丰富的35 名干部群众担任突击队员,确保一旦发生汛情、溺水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调集有效力量,精准承担起常规抗洪救灾、营救群众、转移物资等救援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配备防汛物资突出“足”。为应对漳河1 号、2 号洪峰过境,馆陶县准备编织袋19 万条、砂石料4.14 万 m3、土 工 布 1 万 m2、铁 锹 3380把、金属铁丝 42t、木桩 1493 根、排水泵64 台,以及冲锋舟、橡皮艇、发电机、帐篷等堤坝抢险、防汛救援、民生保障物资,精准精细储备调配应急物资。四是强化应急演练突出“战”。以演备战、以练迎战、以练导战、以练促战。7 月24日、26 日、31 日,分别在王桥乡徐万仓漳卫运河汇合处、魏僧寨镇低洼堤段、南徐村乡马头村开展防汛抗洪抢险和人员转移应急演练,演练包括修筑沙袋子堤、修筑木板子堤和人员群众转移安置等科目,通过修筑子堤封堵决口,消除行洪隐患,通过人员转移安置演练,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参与3 次演练的党员班干部群众2000 余人、车辆50余辆。

2.4 行洪应对措施及工作成效

馆陶县水利部门坚持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预警预测、会商研判,精心组织、反应迅速。针对10 月7 日在漳卫运河汇合处徐万仓段防护堤出现7 处渗水现象,县防指迅速集结人员,利用土工布、沙袋对护堤坡渗水处进行了加固处理,及时排除了险情。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调度、全员上堤,巡堤查险、排险,巡堤人员严格落实24h 巡堤制度,专人盯守,50m 一岗、30min 一次,确保了卫运河堤防安全,最终取得了卫运河“7·20”、秋汛行洪的抗洪胜利。

3.灾后实施以“产”减“汛”,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

卫运河洪水消退后,馆陶县立即将防汛力量投入到消毒、环境整治、洪水综合利用和农业生产上来。一是汛后消杀消毒“高效化”。加强洪水退后疫情预防,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病媒生物监测、预防性消毒、健康教育宣传等各项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二是枯萎秸秆转化为“有机肥”。对腐烂在河床的玉米等作物,实施“集中堆放、有效发酵、制成肥料、还肥于地、变废为宝”,集中清理河道秸秆,在统一堆放点覆盖塑料薄膜,密封高温发酵,让河道垃圾翻身变为农田营养。三是洪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积极利用泵站,开足马力,全天候抽取河道洪水,向全县范围内河渠、坑塘等水利设施输送水源,力争尽快达到坑坑见水、渠渠流水,成为一个个农业灌溉和美化村庄环境的“小水库”,有效补充地下水,实现洪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四是过水田地恢复生产“时令化”。派出科技人员下沉一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结合当前时令特点,指导群众恢复农业生产,开展抢耕、抢种、抢管的立体式、精准式农田技术服务,提高农业恢复效率,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4.结语

通过馆陶县应对防汛抗洪考验中的有效经验做法和措施,形成固化机制,提升防汛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加快建设“活力新城、魅力馆陶”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猜你喜欢

馆陶县会商馆陶
四川省气象云视频会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民航空管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应用研究
春天的省会是馆陶
馆陶四月
河北省人大副主任王雪峰在市县领导陪同下来馆陶县视察/剪影
速生白榆组培苗在馆陶县的生长状况及其适应性分析
馆陶到底有多馆陶
邯郸作家峰会在馆陶召开
省级气象视频会商网络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