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业发展的工会作用分析及时代意蕴

2021-01-07王艳霞

关键词:边区工人工会

王艳霞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市 30038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在这里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孕育产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本文仅从边区工业发展的历史实践视角,分析复杂形势下战略决策和精神力量的关键决定作用,以期从中汲取适用于当前的经验和方法。

1935年10月19日,长征后的红军落脚陕北,此后经历了土地革命后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前期,至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该时期长达13年,史称“延安时期”。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业(以下简称边区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提供了思想动力支撑,补充了革命的人力需求,亦对我国当前摆脱经济发展的困境具有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指导意义。

一、边区工业的起步、发展与壮大

(一)边区工业的初步发展

1935年底,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后,陕甘宁边区工业非常落后。抗战前全边区只有修械、印刷、被服等工业,有工人270余人[1]。长期遭受封建军阀和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得本来就很落后的农业经济更加衰退,原有的盐池、碳窑、小手工业作坊和家庭纺织也近于停滞,基本不存在近代工业。当时的工人阶级队伍主要包括雇农、店员、手工业及交通运输工人[2]。

1937年11月26日,边区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边区工会在筹备过程中,对工人进行了政治、军事和文化技术的教育,培育出一支有觉悟的坚强的工人阶级队伍,加入工会的手工业工人、农业雇工和商业店员共四万八千余人。[3]边区经济出现了初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边区工业的快速发展

毛泽东在1942年12月撰写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对工业发展有明确定论:“我们之注意公营工业的建设是从一九三八年开始的。”[4]1938年,被毛泽东称为“延安工业之父”[5]的上海工程师沈鸿带了10部机器和7名技术工人辗转来到延安,开始创造边区自己的工业。边区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38年,沈鸿带来的母机提供了各种机器的供应,为边区政府先后创办的难民纺织厂、造纸厂等各种厂房提供了契机。1940年,边区受到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公私营工厂和家庭纺织的数量反而有了很大的增长。纺织业、被服业、造纸业、印刷业、木工及大车制造业、各种化学工业、石油业、煤业、炼铁业、机械及军火工业、盐业及各种手工作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1.公营工厂的快速发展。1938年,边区公营工厂及矿场工会数量已达10个,加入工会的产业工人达500多人[6]。

1938年,边区政府创办难民纺织工厂,当时只有八台纺织机、十几个工人。同年2月,沈鸿带来十部机器,即车、铣、刨、钻等,在边区原有的修械所等基础之上,筹建了工艺实习工厂。由此边区机器工业开始供应各种机器,制皂、纺织、造纸、煤矿、硝皮、制灯、面粉等小规模生产的公营企业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7]。

1940年,边区遭受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边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公私营的工厂和家庭纺织反而有了很大的发展。

由于边区厂矿企业的发展,1941年4月11日至21日,边区总工会在召开的第四次执委会(扩大)会议上决定增设工业产业部。此时,县工业有30个,区工业196个[8]。

1943年,因工业发展,陕甘宁边区完全克服了初期时的经济窘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基本实现。由1944年统计可知,全边区有产业工人12583人,其中,公营工厂97个、职工6170人;民营工、商、交通运输等事业单位的职工6364人。炼铁、修造机械、制造强酸、生产军需品、玻璃和陶瓷等能力不断增强;边区的纸张和布匹实现半自给,煤炭、石油亦全部自给。[9]

2.军事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在军事工业局局长李强和总工程师沈鸿、钱志道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军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1937年10月18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成立经济委员会,研究发展边区工业,1938年开始着手边区公营工业的建设。起初,只有长征时带来的修械所,沈鸿到来以后,以老修械所为主,组成了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厂长为周鉴祥(原修械所所长),总工程师为沈鸿,工程师徐驰。不到一年时间,边区就发展到三个兵工厂:一是茶坊机器厂;二是脂肪沟火药厂;三是边区农具厂,也叫温家沟兵工厂。从1938年初到1945年底,边区的军事工业开始由修枪发展到造枪,造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等。1942年,军工产品的生产任务激增,主要原料铁的来源严重不足,于是边区开始筹办炼铁厂。1943年9月,在大砭沟炼出了第一炉铁。当时,这一成果虽解决了边区主要从关中调进铁原料的困局,但炼铁所需原料和燃料因需求量大、运输距离远,全靠人背驴驮,消耗量大,成本较高。于是,1944年下半年,炼铁厂建在了交通条件较好、离煤矿和铁矿石较近的瓦窑堡。1945年春,试验成功,炼出了质量很好的生铁。

抗战期间,正规的、相互配套的军工生产体系逐步形成,虽不具规模,但已经突破了设备简陋、工人缺乏的瓶颈,成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支援根据地建设、发展边区经济的支柱产业,贡献巨大。

3.工会最早发起组建的工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边区公营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边区工业起着倡导和示范作用,帮助和促进了边区民营工业的发展。党和边区政府实行了正确的发展策略,奖励手工业生产,使手工业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

边区原来没有合作社,只有个别的“合伙生意”组织。1935年开始,许多区、乡都建立了合作社,但基础不牢固,曾经一度处于停滞状态。1937年11月,边区总工会筹委会发起组织建立边区工人合作社。1938年,边区政府提倡发展生产合作社,当时共有生产合作社45个,消费合作社171个,医药和信用合作社130多个,运输合作社也相继成立[10]。合作社成为沟通边区政府和人民之间经济的联系,成为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中心,解决了部分军民必需品的供应问题,为发展公营和军需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8年,边区有群众合股小规模人力开采的私营煤矿场20余处;定边、盐池两县有群众合股经营的盐矿5、6处;制鞋、制袜、纺织等合作社6处,社员1000余名;铁匠坊、毡坊、油坊、烧木炭等小规模手工业作坊更是遍于全边区,交通运输(包括黄河水手)及城镇工人都有较快发展[11]。

(三)边区工业的发展壮大

工厂职工代表大会,在陕甘宁边区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由边区政府和边区总工会于1944年5月召开。会议全面检查了公营工厂会议(1943年直属各公营工厂会议)以来的工作,肯定了工作成绩,并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和已有的基础,确定了三年内达到边区工业全面自给和提高质量的工业建设任务和方向[12]。

1943年和1944年,边区政府提出争取必需品于两三年内全部自给的口号,边区工业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据统计,全边区当时有公营工厂101家,职工6354人。

1944年底,全边区的手工业工人在15000人左右(不包括农村流动手工业工人及城镇的建筑工人、脚户、雇农等)。对边区工业自给具有重要补充作用的是家庭手工业,1944年,全边区有家庭纺织妇女15万人,年纺纱166万多斤,织布的6万多人,织布11万匹,不但保证了人民的需要,而且为边区公私的纺织工厂提供了原料。

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各方共同努力,边区的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抗战结束时,陕甘宁边区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和生产及再生产需要[13]。陕甘宁边区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反哺革命,为土地革命、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物资、军事物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也为新中国的工业生产积蓄了人才、积累了经验,为新中国的建设开辟了良好的开端。

二、边区工业发展的工会作用分析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边区工人阶级,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搞起了边区工业。这些工业虽然规模还很小,但它的作用却很大。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说过的:“边区的工业进步是很快的,它的数目虽然小,但它所包含的意义却非常重大,谁要不认识这个最有发展,最富有生命力,足以引起一切变化力量,谁的头脑就是混沌无知。”[14]从工人运动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区工会在工人阶级自己的政权下开展工人运动,动员职工进行工业建设和发展生产,进行了大胆的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自觉接受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坚持发展边区工业的正确方向

1.党中央直接领导边区的工人运动。1935年7月,中共陕北特委委派高长久等同志,开始了陕甘晋省工会筹备工作。工会筹委会成立后,开始动员工人努力生产,参加红军,支援前线[15]。10月,在刘少奇同志召集下,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召开会议,讨论并成立了“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11月,在刘少奇同志的组织和召集下,把“陕甘晋省工会筹备会”改为“陕北省总工会委员会”。全总西北执行局联合陕北省工会筹委会合署办公,陕甘宁根据地的工人运动开始置于党中央领导之下。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正确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适应人民需要而生,带领中华民族走出积贫羸弱的民族谷底的为民精髓,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方向作用不能改变。

2.边区总工会组织群众性生产运动,促进边区工业发展。边区总工会一经成立就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把“一切为了支援抗日战争和巩固边区民主政权”当作边区工人运动的根本出发点。边区的工业原来没有基础,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党制定了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纲领、方针和政策,积极发展边区工业。

1938年4月17日,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成立,成立的标志,就是在延安召开的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会上通过的边区总工会章程和战时工作纲领。毛泽东同志就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由1939年3月边区总工会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的报告分析而知,边区工会将大量吸收外来的失业工人和边区内不劳动的人参加生产,发动手工业工人组织各种生产合作社、工场和作坊,作为当时的中心工作。1941年1月26日,边区总工会发出了《工会工作方向》《组织工作方向》《文教工作方向》等三个重要文件,号召边区全体职工拥护中央西北局制定的边区工会1941年政治任务;要求各级工会领导工人积极参加经济建设,保证完全实现边区政府当年经济计划;要求各级工厂工会提高工人的劳动热忱和生产技术,发起组织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动员工人家属与女工参加当地纺织合作事业。1942年1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中心内容是把边区的群众组织起来,把边区的一切力量都动员起来,组成一支劳动大军,扩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做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提出“党与工会的任务,就是保障生产计划的完成”[16]。1943年3月1日到4月21日,为贯彻边区高级干部会议精神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边区政府召开直属各公营工厂会议,将公营工厂的管理问题作为讨论研究的议题之一,决定“同工厂行政取得一致合作来完成生产任务”[17]。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会谈时强调,“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边区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围绕中心,发挥作用,独立自主地制定适时的工业发展的任务和方针,成为边区工业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3.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把党的政策和方针贯彻落实到职工群众中,是当时边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扩大的根本原因。在1944年12月22日至次年1月14日,召开的全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者工作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作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报告,提出边区和整个解放区在两三年内要完全学会经济工作的任务。全边区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边区制定的各项有利方针得以贯彻和实施,刺激了边区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在1945年8月13日延安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做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及时分析了战后的国内形势,提出不管是“和”还是“打”,都应当自力更生,放手发动群众。边区总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动员边区每个工人加紧生产,支援前线,组织自卫武装力量,准备痛击国民党挑起新的内战[18]。

正确的方向既定,发展边区工业的正确方针已存,如何让它真正发挥价值,关键是边区工会将其真正贯彻到具体工作中。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将这一工会坚持党的领导的方法高度总结:“要把执行党的意志的坚定性和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实效性统一起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落实到广大职工中去。”

(二)边区政府和各级工会的精心组织是发展边区工业的强大动力

1.明确苏维埃政权下工会的性质任务与作用。1935年,陕甘晋工会筹委会成立后,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边区工会工作的方针、任务和作用。其一,刘少奇同志明确指出,“党在乡村中进行的工作,应该首先领导与教育雇农与工人”,吸引每一个苏区工人和雇农加入工会;其二,要为巩固与发展苏维埃企业而斗争。刘少奇提出工会“应教育工人以新的态度来对待新的劳动”,“工会要号召工人为国有企业增加生产,增加工作进度,改善工作技术,节省工厂的材料”;其三,贯彻执行正确的劳动政策,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改善工人生活;其四,训练工会干部,协助党和政府提拔最好的工人参加国有工厂的管理,同坏分子做斗争[19]。这些举措为边区工业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正确方法,提振了工会凝聚力,使得边区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边区工业发展提供了人力基础。

1944年,工厂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边区工会今后的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工会进一步团结与动员全边区职工配合自卫战争,发展边区工业。为贯彻该任务,边区总工会必须经常直接领导边区各公营工厂的工作;了解各级工会的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协助生产经营机关进行动员与调整生产中各项组织工作与教育工作[20]。

发起成立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的决定,是边区总工会在1945年2月10日作出的。同年9月,联合职工会制定纲领,动员解放区职工积极参加恢复和扩大解放区工业建设;提高解放区职工劳动热忱,组织劳动竞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发展职工政治、技术、文化教育[21]。

1946年8月16日,边区总工会第六届执委扩大会议决定:边区总工会必须直接领导边区各公营工厂的工作;协助生产主管机关进行动员与调整生产中各项组织工作与教育工作。[22]

2.提高工人待遇。边区工人参加工会组织以后,在政治上取得了主人翁的民主权利,有权参与各项政治活动和管理边区的大事。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次参议会,遴选优秀工人作为参议员参与其中。公营工厂的生产、工人生活等各方面问题,由三人委员会(或叫“三人团”)共同讨论和决定。三人委员会由工厂行政、党支部和工会共同组成[23]。政治权利的提高,极大调动了工人群众的积极性。三人委员会克服过“左”思想,通过引导工人不能要求太高,雇主适当让步,劳资纠纷得以合理解决,作坊办好了,雇主收入多了,工人工资也相应提高了。与1935年相比较,手工业工人和店员的工资,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泥木工人的工资增加了一倍[24]。

3.重视工人文化教育工作。通过办夜校、成立识字组等方式,广泛组织工人学习,提高了工人素质,为抗日事业和中国革命、边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边区新生的产业工人是发展边区工业的中流砥柱

陕甘宁边区初期的工人队伍,是纺织、煤窑、盐滩、服装、木匠、铁匠、石匠等手工业作坊工人,还有黄河水手、商店店员和出卖劳力的个体手工业工人,以及广大农村的农业雇工。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广大工农群众的封建行会观念和经济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相当浓厚。1935年后随中央红军而来的职工,以及抗战开始后由各地志愿而来的具有较高政治文化技术水平的产业工人,成为边区职工队伍中的核心力量,对改造职工队伍中的旧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展开全面进攻,摧毁了我国许多工业中心和铁路干线。战区的工人至少有一百万人以上失去了工作,而腐败的国民政府对失业工人的生活置之不理。1938年3月到1939年9月,为了拯救这些失业工人,党中央主动在武汉、西安等地招工,将失业工人安置在延安;举办安吴青训班职工大队、抗大二大队、延安工人学校、中央党校职工班等工人学校。工人学校也吸引了大批的全国和海外华侨职工,纷纷奔赴延安,对边区的经济建设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工人运动、工业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区工人阶级秉承了迎难而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愚公移山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韧不拔地克服一切困难发展边区工业,是边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是培育大国工匠的逻辑起点,更是当前复工复产、经济发展和抗击疫情双胜双赢的重要精神品质。

(四)克服空前困难、打破敌人封锁是发展边区工业的现实需要

亲日派何应钦有计划地消灭新四军,在边区周围修建碉堡,加紧各种限制和封锁。国民党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使边区处于险恶情势之下,“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25]。如何渡过难关保证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当时的唯一途径就是边区工业的发展兴旺。边区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对边区工人进行政治动员、生产建设及思想教育等各项工作。极端的困难和极其复杂的条件,反而激发了工人们的斗争激情,坚信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边区总工会主任高长久在《工会工作的方向》一文中总结了1941年边区工会的工作方向:“为实现全国的新民主,应动员教育工人,提高生产效率,以完成边区经济建设与军需供给。”[26]

工人在响应号召、努力生产的基础上,还热情地参与捐赠活动。“靖边县新火乡第一行政村收缴救国公粮的村民大会上,工人高兰花说,‘我家一株庄稼也不种,政府不要我缴纳,但我愿拿出三升缴纳,帮助政府抗战。’当时群众大受影响,热烈的讨论缴纳的数目”[27]。

突破空前困难和封锁,根本上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种品格和精神,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使革命走向胜利。边区军民正是依靠这种品格,开展大生产运动,成功挑战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和自然界的严重困难。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是艰苦奋斗的重要内涵。当前,我们同样面临内忧外困,在疫情警钟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指出粮食安全、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延安精神,仍是摆脱当前困难的制胜法宝。

(五)劳模运动和劳模精神成为激励职工的强大精神动力

发挥劳模精神“带头、骨干和桥梁”的作用[28]。赵占魁是一位爱厂如家、艰苦创业的特等劳动英雄,他于1938年7月辗转至延安抗大职工大队和工人学校学习,工作后,他以厂为家,不怕艰苦劳累,站在最前,做得最好;他爱护工厂财产,关心群众利益,乐于助人,无私传授技术。1942年9月11日,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及时调查和总结了赵占魁事迹,号召边区工人“向劳动模范赵占魁学习”。1942年2月,毛泽东提出:“应改善职工会的工作,发展赵占魁运动于各工厂”,[29]把学习赵占魁运动更推向了新的高潮。通过学习运动,工厂领导转变了作风,职工的劳动态度更加积极,安心工作,爱惜工具和原材料,遵守劳动纪律,树立起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责任感;各个工厂都涌现了一大批以新的态度对待新劳动的先进典型,很多落后工人也进步显著;各个工厂、矿场产量平均增长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30]。学习赵占魁运动在边区普遍开展后,推动了边区自给工业的建设,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产量。1944年5月的边区工厂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提高公营企业赵占魁运动的水平,将运动的主要内容定位由原来的“建立新的劳动态度,培养新型工人品质”提高为“劳动品格与劳动技术并重,德才统一”,把学习赵占魁运动提升到新的阶段。边区工人群众加紧生产,以英勇参战的实际行动和劳作精神,迎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这也成为边区和各根据地公营企业长期开展群众生产运动的一个确定的形式,使根据地的工会工作和企业管理跨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发挥知识分子的带头作用。“实践证明,搞工业建设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我们要炼铁、要造枪就得找沈鸿和徐驰”[31]。知识、技术、管理经验等是工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而在边区各方面都极度落后的情况下,这些更是弥足珍贵。印刷厂的油墨机、造纸厂的造纸机、制药厂的压片机等机器的生产,都是在沈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画出草图,并由徐驰绘制正规图纸,晒出蓝图,才最终得以顺利完成。

劳模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凸显了延安精神的根本特征[32],它是在边区人民轰轰烈烈的劳模运动中逐渐形成的,并影响着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陕甘宁边区铸就的劳模精神仍是选树各类先进的标准,是开展劳模运动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边区工业发展的时代意义

(一)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疫情,令我国一季度GDP萎缩,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国内动力受损;多种原因致使疫情对国际经济环境冲击更为恶劣,致我国经济增长国际动力不足。艰难至此,如何摆脱困境,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边区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对于解决当前和今后无可预期的困难和瓶颈仍具有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创建的工业从边区起步,走向全国,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雏形和缩影,不仅在当时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对当今而言仍旧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二)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仍需边区工业发展中孕育的延安精神和劳模精神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总结:“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给圆方集团的回信,肯定了职工群众的“干劲”、“劳动精神”是抗击疫情和经济恢复的力量之基。回信纸短情长,见证为民大爱,传递强大奋斗精神。新时代必须要深刻认识劳动的巨大价值,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都是建立在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基础之上的。

我国伟大的精神都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延安精神是全面动员,抗疫精神是举国同心,都是全民行动,处在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都在共同进行属于自己也属于所有人的战斗,都是劲往一处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延安精神如此,抗疫精神更是如此。

当前,弘扬抗疫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工会就要引领职工踏实躬身,在具体工作中学习劳模精神,践行劳动精神,挖掘其精髓和内质,于传承中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

(三)突破西方反华势力的围堵,可以从边区工业发展中找到启示

1.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的工人工作部的职责,广泛的、紧密地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竭诚服务职工,是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根本方向保障。能泰山压顶不弯腰,必有铁肩担万钧。莫道雄关真如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一座座大山,突破了一个个难题;而今,疫情渐平,我们仍需而且必须紧跟党的脚步从头越向新的征程。

2.工会要引导企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挑战当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激励人才创新,是企业的重担。创新才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品质。让人才和技术优化结合,创新更多的技术和产品,实现技术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3.制定和遵循发展内需的正确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明了当前战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重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外向经济因地方保护主义、国际市场低迷难返、中美贸易争端等因素受到了较大冲击。科学研判而非固步自封,主动调整而非被动停滞,把内需作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构建以内需为主体的内循环经济体系,以直面外部严峻经济环境,才是转危为机,变局中开辟新局的战略谋划。

扩大内需于工会而言,仍应在稳定劳动关系、扩大工会覆盖面、发展培育产业工人、为困难职工纾困解难上下功夫。全总下发《关于2020年度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分配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下拨专项帮扶资金5.54亿元用于支持在档深度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和天津市委要求,让更多职工享受大病关爱和重病慰问政策,天津市总工会不断放大、拓展政策内容。

4.坚持发扬主人翁的奉献精神。边区工人阶级在自己的工厂,以主人翁的姿态工作和劳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新时代的建设,工人阶级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舟共济,更好地完成工人阶级面临的新的伟大历史任务。

猜你喜欢

边区工人工会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工会经纬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工会动态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统一战线:杨得志开辟冀鲁豫边区的『秘密武器』
马锡五:抗战时期边区民主司法战线上的模范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