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野下学生成才策略探究
2021-01-07吴雁斌
吴雁斌
(铜陵市第十七中学,安徽 铜陵 244000)
美育教育是对学生心灵、心理和胸怀的教育,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更是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品格、趣味、兴趣和价值取向等。美育素养不仅关乎到学生未来的学习成就,更是能够通过对培养学生美育素养、美育兴趣、美育热情有着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美育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美育教学依赖于学生在了解美育、学习美育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美育想象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的美育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美育能力的培养,真正的实现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美育氛围下进行成长。
一、美育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美育教育
“美育”一词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是由席勒首次提出来的。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的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可以说这一思想是我国最早的美育教育方法,从中可以提炼出美育对于学生成才的引导作用。到了现代,美育教育更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变得更加重要,我国近代学者王国维就认为,美育属于基础教育,其应当伴随着人的成长而进行的终身教育。
综上可以看出,美育教育是一种针对人们内心的教育,正所谓“立德树人”。党和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美育教育也应当在基础教育中发光发热。在不同学科和美育教育结合的背景下,应当真正的立足于美育教育的内涵,注重和学科内容的相结合,对于两者的教育目标的同一性进行探究,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二)美育核心素养
美育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内心”,其主要内涵就是依靠学生的内心活动或者美育想象力来进行的,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教育引导。美育核心素养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美育核心素养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内心成长,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广义的美育素养是指在各个学科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的美育教育,其涉及到学生对一个事物的直观感受,并且将这种直观感受转变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比如通过与其他学科内容的相融合来进行审美教育引导。狭义的美育素养正是美育教育的核心所在,美育教育作为与德育教育、智育教育相对应的概念,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直接教育的,需要通过具体的审美标准、生动的课程内容以及差异化的自由发展来进行教育引导,教师应当以这几方面为切入点来进行美育素养的培养。
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美育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美育这一内涵的拓展,真正培养学生的美育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在学生接触到一个外界事物的时候,不论是单纯的美育感知还是走入到美育内涵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美育在学生内心的活动。
(三)成才策略
成才策略就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现代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其中知识的内涵不仅仅包括以往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知识,更是包括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素养和能力,美育素养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美育教育氛围,更是能够将学科内容和美育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美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教育进入全新的时代,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正处于自身生理、心理的初步发育阶段,这一阶段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其审美水准、美育思维等都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美育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感受不同的美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让大量的信息充斥在学生的周围,因此美育教育更应当和学生的实际相接轨,让学生能够在大量的不良社会风气中辨别好坏,并且能够通过美育教学的一种开放式、创新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生活中的美好,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丰富资源来引导学生的美育教育,比如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视频作品拿来与学生共同分享评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美育素养成长的过程,真正的实现学生美育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
美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潜移默化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的引领下促使学生感受社会道德的美好,明确哪些是道德行为,哪些是不道德的行为,从而树立高尚的情操和明确的审美、是非观念。其次,现阶段社会上有许多不良风气,比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风气的影响,让学生误认为金钱堆砌起来的就是美的,另类怪异的行为方式就是美的。这种观念很明显是错误的。但是依旧有许多学生追捧这些观念,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以及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善恶、辨别美好丑陋,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学生的成长方向的正确引导。
三、现阶段美育教育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不尊重学生审美主体
受到传统美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进行美育教学时往往仅流于表面,仅仅灌输给学生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陋的,而对于新课标中要求更高的审美情趣、美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却难以深入引导,这种形式化、单一化的教育形式不仅仅极大地压迫了学生的美育兴趣的激发,更是难以实现美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当寻求美育教学的全新突破和发展。从美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教师应当积极的提升美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趣味性,让学生对于美育教学更加感兴趣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发育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学生作为美育教育的主体,只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才能够将学生的主体转化为其美育提升的原始动力。
(二)教学缺乏个性,过于强调教学实用性
美育教学不是让学生记住美好的标准,而是需要学生对于外界事物有一个自身的审美判断。每个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审美都是不尽相同的。以往教学中教师仅对于学生整体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着眼于学生的个体特性,针对学生之间的共性进行研究、分析、总结,针对学生的个性能够做到差异化教育,这样才能够让美育教学充分的实现自身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目标。教师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通过其美育核心素养的共性来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启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由此可见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尊重这种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其美育教学的目标实现应当是不同的。
(三)教学缺少灵活,美育基础不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将美育核心素养和教学内容相融合。但是,由于一些教师自身教学视野不开阔,对于美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仅局限于某一节课,难以在全部的课程中渗透美育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这种不灵活的教学形式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动力之一,美育学习更是如此。在美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美育思维和兴趣的培养,一方面能够重新激活美育课堂教学,更是可以让学生通过美育学习来体会到美育教育的魅力,积淀学生的美育素养底蕴。教师不灵活的教学手段是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应当全面革新自身教学观念,引入现代化教育理论来进行教学。美育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美育能力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当将这种素养全面的、碎片化的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真正的为学生的成长打牢美育学习基础。
四、美育核心素养培养困境原因分析
美育教育作为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引导,这样不仅仅可以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特点相融合,更是能够让学生感知到美育教育对于自身成长的促进作用。只有了解到学生形成美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特点以及培养困境,才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进行学生美育核心素养的训练。
(一)审美感知的影响
审美感知作为学生对外界审美的 “第一印象”,审美感知是指学生通过感官比如视觉、听觉或者触觉等形式感受外界的实物,从而在内心对于这一实物进行审美评价。审美感知作为审美活动的开始,其在学生进行审美活动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笔者进行学生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强烈的视觉、触觉、听觉冲击力能够为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的同时,也能够保持学生长久的注意力以及观察力。并且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细微变化的感受都是很敏感的,因此,教师应当以审美感知为切入点对于学生的美育素养进行培养。
(二)审美想象的影响
审美想象作为美育教育的第二阶段,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将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事物的表象和内心想象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内心进行重新的审美组合,这样极有可能创造出以往从未感知、从未认识的事物,又有可能将以往的事物形态变得更加的符合审美价值取向。比如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当尊重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来进行引导,通过跳跃性、夸张性、幻想性的思维拓展,让学生极大的丰富自身的审美想象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无拘无束,促进学生审美层次的提升。
(三)审美情感的影响
美育教育作为面向学生内心世界的教育,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息息相关的,其在学生的内心不会直接客观的反应外界的事物的属性,而是会在学生内心依据一定的审美情感来进行。可以说,审美情感是客观存在于学生的审美活动中,其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观心理情感和心理体验,在审美情感活动中最能够帮助学生的就是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事物的真、善、美情感融合到一起,最终实现学生的情感激发。
经过以上对于学生美育核心素养形成原因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的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美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立足于学生的未来成长,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美育内涵和美育审美、鉴别能力。
五、美育教学中学生成才策略的路径探析
(一)确定审美主体,夯实审美基础
上文提到,学生作为美育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的遵从素质教育的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针对学生的审美基础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美育学习,激活美育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兴趣养成。
例如,笔者在进行美育教学过程中,笔者课前会在多媒体教材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笔者会根据教学内容、主题寻找相应的教学视频,比如关于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视频、图片,一些自然界的美好事物等。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笔者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情境,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随后,笔者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什么样的事物可以称之为美好呢?在学生热情讨论之后,笔者发现学生的兴趣被全面地调动起来。最后,笔者在课堂上会和学生积极的进行互动,最终通过美育欣赏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最终理解“美好”的内涵,并且让学生结合情境形成了长久的美育记忆。
(二)关注个性发展,明确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作为学生感知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进行审美感知的引导。正如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叶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难以遇到心理成长、事物认知完全相同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能够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针对差异性特点进行学生无意识记忆的培养,更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美育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根据学生的个人基础情况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然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小组让其进行情境表演,在小组内部笔者也会对学生进行分工,比如领导能力较好的学生笔者会让其担任小组长,故事感较好的学生笔者会让其编撰自己小组的情景展示的故事,让其能够在合作情境表演的过程中表现自我。这样的分特点、分小组的练习表演不仅仅让学生的美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较好的美育核心素养,更是通过情景表现的形式,让学生形成无意识记忆,拓展了教师的教学形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拓展了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情景表演的审美感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
(三)丰富教学手段,激活审美想象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带来了多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审美想象,不仅仅能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审美想象变得更加丰富。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积累,才能够让学生厚积薄发。笔者会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感受到美育核心素养的作用。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五一劳动节”时间点来进行教学,让教学和节日文化相结合,通过劳动节的来源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对于“劳动光荣”这一情感进行主动地体验。笔者针对“劳动节”这一主题对学生的审美想象进行培养,让学生寻找劳动节的相关作品,比如诗词、歌曲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些作品的体验能够进行自主地审美想象。然后笔者对学生进行关于劳动节的作品创作,通过前期对于劳动节作品的逐步积累,探究学生审美想象的形成。最后,在最终成果表现的时候,通过审美想象,让学生能够对于美育有所领悟。
(四)转变教学模式,丰富审美情感
美育教育最终是需要通过教学模式落实到学生的审美情感的拓展上,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清晰认知到学生对任何知识、事物的认识都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一个认知过程。在进行美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由表及里进行美育学习。通过审美情感的丰富让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审美取向,确保学生在未来成长中不会“滑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及思想主题的确定来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美育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笔者发现每个学生对于审美情感的认知是不相同的,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谈一谈对于情感的理解,比如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评论一下对教学内容的感知?这样的情感培养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审美情感的内涵,并且通过情感的激发让学生感知美育学习的魅力。
结语
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精粹可以成为丰富的美育教育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仅仅可以拓展美育教育的内涵,更是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美育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美育想象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是美育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素养之一,其在美育学习的过程中应用是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知识视野和思维发展的限制,其对于美育的敏感度不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的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成长规律来进行学生美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于学生的未来成长进行引导。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美育教育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和美育情感,更是能够让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