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建设视阈下媒体在安全科普工作中的责任探析

2021-01-07孙路强

天津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公益建设

高 也,王 萍,马 永,孙路强,许 可

(天津市地震局 天津300201)

2019年 11月 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社会共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社会安全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必须扛起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视角,探析媒体在安全科普工作中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1 媒体在安全科普中的重要意义

1.1 普及安全知识的排头兵

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我国安全事故频发、自然灾害人员伤亡比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公众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还很淡薄。以安全生产为例,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比例,要远远大于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1]。据对江苏省苏州市 42所中小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来源中(可多选),电视占比 73.53%、报纸杂志占比 55.75、网络占比 33.57%、广播占比 25.58%[2]。对天津市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公众地震安全知识来源中(可多选),电视占比 53.87%、网络占比47.47%[3]。不难看出,媒体在普及安全知识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1.2 推进公益宣传的主力军

在我国现行多部安全领域法律法规中,对媒体的公益宣传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4]。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教育的义务”,等等。凭借主流媒体和公众人物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借助新媒体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媒体开展安全公益宣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以消防宣传为例,消防部门邀请影视明星杨紫拍摄的消防公益视频,经央视新闻微博公众号推广,10天内视频点击量就突破了180万人次。

1.3 开展舆论监督的探视器

由于媒体的独立立场,其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监督作用不容小觑。当前,我国在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科普宣传等方面还相对薄弱,社会各界对于安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依靠各级政府的顶层推动外,还需要靠新闻媒体通过真相曝光、批评报道等来加强舆论监督,一方面促进社会公众增强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更是督促和倒逼有关单位和部门落实安全文化建设责任。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救灾、轻减灾”的思维依然存在

对于媒体而言,其关注点在于灾难事故本身,发布重大安全事故、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的感人事迹等新闻信息,更易于博得公众的阅读量和点击量。而对安全文化建设而言,其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突出的是日常风险防范和宣传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减轻灾害事故的损失。正是因为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媒体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报道中容易缺位,对日常的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政策解读、安全防范知识的报道明显偏少。

2.2 媒体报道形式比较单一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交通、食品、消防、煤炭等生产安全和地震、气象、水利等自然灾害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媒体从业人员往往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目前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大多是转发专业部门的新闻信息,同质化的现象突出,容易导致公众视觉疲劳。同时,在媒体的报道中,更偏重于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大政策等信息,缺少对于安全知识的深度解读。

2.3 对媒体的监管力度仍需加强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缺乏对网络媒体的监管措施,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网络媒体常常出现对某些安全知识的错误解读。比如,网络媒体曾对“地震云”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有的网络媒体经过故意加工,通过不实案例,把地震云说成是地震的明显前兆异常,并言之凿凿。除此之外,更有不良媒体,在灾害事故发生后,为了提升关注度,恶意传播灾害谣言,对社会公众造成“二次伤害”,导致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天津“8·12”特大爆炸事故之后,国家网信办永久关闭的传播谣言的微信和微博账号达160个。

3 借助媒体推进安全科普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实现“政媒”深度融合

①政府工作人员在专业性、权威性和政策性上具有较强优势,媒体从业人员在信息采编、媒体技术运用、新闻信息传播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而两者的各自优势又恰恰是对方的劣势所在。因此,需要加强政府部门和媒体的交流合作,可以通过相互建立专家顾问、联合开展交流培训等方式,实现双方的优势融合,既提高媒体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同时提高政府人员的新闻传播能力,从而共同讲好“安全故事”,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合力。

②当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已经成为大势所趋[5]。应加大政府和各类媒体宣传平台的融合力度,对于重要灾害事故、安全领域的重要工作进展、社会公众关注的安全知识等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和媒体的官网、手机 APP、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报刊杂志等进行共同发声,形成矩阵,提升宣传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比如,2019年 6月 17日,四川长宁发生 6.0级地震之后,社会公众对于“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的问题广泛关注,各级地震部门联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在短时间内集中发布新闻信息 20余篇,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网络上的不正确言论进行及时澄清,得到了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3.2 丰富安全知识宣传形式

①当前我国的安全宣传内容较为单调,偏重于专业知识的讲解,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和实际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同时,宣传的形式较为老套,多以折页、图书、宣传片等为主。应当发挥媒体的公众优势,与政府部门联合策划打造安全知识宣传的拳头品牌。比如,可以学习借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邀请业内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作评委,通过学生竞赛的形式,宣传社会公众身边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知识宣传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影响力。

②增强安全知识宣传的精准化服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工作、不同民族的人群特点,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宣传产品,并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宣传。比如,对于学生而言,应当注重编写专业教材、加强网络和双微等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对于老人而言,应当更加注重电视、广播、社区宣传栏、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应用;而对于少数民族公众而言,应当加大不同民族文字的宣传产品的开发力度,等等。

③加强安全知识宣传的阵地建设,加大安全科普示范学校、综合安全示范社区等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资源,建立安全知识宣传展厅。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重点时段,集中开展安全知识宣传,促进安全科普知识宣传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④加大安全公益宣传力度,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安全城市建设等主题,在商场超市、网吧、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公益宣传广告、公益宣传标语、LED滚动视频等形式,营造安全科普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社会氛围。邀请社会关注度高的文化名人、演艺名人等参加公益宣传,提高公益宣传的知名度。

3.3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①在加强正面引导的同时,适当开展批评报道,特别是针对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热点事件和问题,做到不遮掩、不回避,及时进行舆论曝光,跟踪报道问题的解决过程,还公众事实真相的同时,督促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②对于典型案例开展深入的剖析和解读,分析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让社会公众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也为政府部门推进安全生产建设提供决策参谋。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文化建设的视阈下,媒体的责任十分重大,不仅仅是目前我国普及安全知识的排头兵,也是推进公益宣传的主力军。只有加快实现“政媒”深度融合,丰富安全知识宣传形式,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才可以更好地肩负起媒体在安全科普工作中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公益建设
公益
公益
公益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