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础特殊地质施工技术初探
2021-01-07史文辉
史文辉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8)
1 工程概况
某桥梁工程主墩采用桩基础,桥梁承台尺寸为:长×宽×厚=12.0 m×14.0 m×3.0 m,在承台下方设置钻孔灌注桩,共9根,桩径为1.8 m,按照嵌岩桩进行设计。与小箱梁相接部位的过渡墩采用圆柱墩。基岩表面上部可见少量石炭系,其厚度在1~3 m范围内,下部以志留系泥岩为主,场地地质条件特殊,主要为溶洞,其高度大多超过5 m,空间表现为串珠状,填充物包括碎石、黏性土与砂土,存在严重的漏水现象。在深入分析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可能发生的问题基础上,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处治对策。
2 桩基础施工中特殊地质处治
2.1 处治原则
(1)根据前期地勘资料结果,对区域内岩溶较为发育的段落应优先考虑绕避。
(2)如果无法直接从岩溶发育区域中跨越,应采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洞具体分布情况及顶板力学特性,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对溶洞中的填充予以专门试验,以此确定各项力学性质,从而为之后的处治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3)在溶洞处治过程中,应对包含溶洞填充、位置与尺寸等在内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此保证特殊地质条件处治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2 处治技术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对于溶洞这一特殊地质条件,常用处治方法包括回填、注浆与钢护筒跟进,不同处治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对于小型溶洞(高度在2 m以内的溶洞),建议采用黏土冲孔固壁的方法处治;对于大型溶洞(高度在2~5 m范围内的溶洞),当为全填充形式时,建议采用水泥、黏土和片石造浆的方法处治,当无填充或填充物以流塑状为主时,建议采用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处治,采用强度等级为C20的混凝土;对于特大型溶洞(高度超过5 m的溶洞),当为全填充形式时,建议采用水泥、黏土和片石造浆的方法处治,当无填充或半填充形式时,建议采用钢护筒跟进法进行处治;对于其它溶洞,建议采用水泥、黏土和片石造浆法进行处治。
(1)对于造浆回填法,是指通过对混凝土、黏土及片石等的回填进行反复冲击造壁,针对没有通过勘察发现但在成孔时被发现的溶洞,可按照适当比例对水泥、片石与黏土进行混合、填筑与复打,到成孔为止,若需要反复进行回填与复打,则可适量添加外加剂来提高泥浆的胶体率与黏性,从而保证护壁质量与效果。
(2)对于混凝土灌注法,适用于大型溶洞和填充物以流塑状为主的溶洞,由于泥浆有很大侧向压力,且自稳性相对较差,所以可通过混凝土的灌注来达到护壁效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水下混凝土。
(3)对于钢护筒跟进的方法,适用于空孔与半填充形式的大型与特大型溶洞,当采用开孔护筒时,护筒的内径按照孔径+30 cm控制,冲锤直径按照孔径+1 cm控制,成孔直径按照设计要求的孔径+5 cm控制,护筒长度为2 m,护筒的底部标高为1.5 m,护筒的顶部标高应达到地面以上0.5 m,护筒在开孔之前安装,具体的安装方法为完坑埋深和回填夯实;当采用跟进钢护筒时,护筒的内径按照孔径+5 cm控制,冲锤直径按照孔径-2 cm控制,成孔直径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孔径,护筒长度根据溶洞高度确定,护筒底部标高以达到岩面为准,护筒顶部标高以达到地面以上0.5 m为准,护筒在冲孔到溶洞顶部1 m左右后安装,具体的安装方法为采用起重机和振锤将护筒振入。
3 处治技术和指标
该桥梁45#墩所在位置的岩溶较为发育,现以该墩位的0#与5#桩为例,对其岩溶处治方案予以比选。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场地内岩溶较为发育,而且无法直接跨越,故根据前期探勘成果,找出桩位内溶洞所在位置、尺寸大小与填充情况。与此同时,对该墩两处桩位的溶洞填充物实施土工试验,经试验,0#桩位溶洞分布在32.7~33.7 m范围内,填充以软塑至流塑状黏土为主,属全填充,局部可见溶蚀;5#桩位溶洞分布在25.5~33.3 m范围内,呈串珠状,填充以白云岩碎屑和软塑状黏土为主,属全填充。根据以上孔位溶洞实际情况,桩基施工中应将必备材料准备充足,保证溶洞钻穿过程中可以立即补浆,并防止灌注时填充物进入到孔中。
由于该桥梁45#墩所在区域的溶洞较为发育,而且桩位地质环境较为复杂,有多层小溶洞分布,溶洞的填充以全填充与半填充为主,而且填充物的强度很高,在保证桩基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降低工作难度,并节省材料消耗,缩短处治的周期。基于此,对该墩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现有各项处治技术,设计决定采用造浆法进行处治。该处治方案可以对多层分布的小型溶洞进行有效处治。另外,由于该桥梁工程周围有采石场分布,可减少工程造价,而且这项处治技术相对成熟,难度较低,能实现预期的快捷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目标。
在桩基的冲孔施工中,以泥浆密度为依据适量添加黏土与膨胀土,在桩锤将溶洞顶部岩层完全冲破以后,立即投入片石,之后按照设计确定的比例投加黏土和片石,需要注意的是,黏土应使用水泥袋进行包装,然后整袋投入。
(1)采用钻头对溶洞进行施钻,钻穿以后立即补充水、片石与黏土,其中,片石的直径应按照10~20 cm控制,片石和黏土按照2∶1的体积比进行投放,并补充足够的水,避免塌孔,片石的具体回填高度应达到溶洞顶部高度不小于桩径的3倍,之后采用小冲程对混合料进行冲击,直到溶洞边产生稳固的护壁。
(2)采用黏土碎石将孔隙完全堵塞以后方可继续钻进,直到设计要求的桩底标高,此时即可完成桩基成孔。
(3)在初次完成回填与复打之后依然可能发生漏浆,此时要按照设计要求的比例对水泥、黏土和片石进行混合,然后将其添加到回填材料当中,加以的混合比例为水泥∶黏土∶片石=1∶10∶20,对以上过程进行重复,直到桩基成孔完成。
(4)材料的回填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先回填水泥,再回填黏土,最后回填片石。在钻孔过程中,如果发现泥浆的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则应重复添加黏土与片石,将整个溶洞填满为止,避免孔中的泥浆发生渗漏。
该桥梁工程45#墩处溶洞使用片石水泥土进行造浆处理,在成桩以后通过质量检测,发现该墩每个桩基都能达到I类桩的水平,这说明该方案的应用能有效避免成孔时产生各类问题,保证桩基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并降低施工难度与处治成本,从而加快溶洞这一特殊地质条件的处治效率。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桥梁桩基础施工中经常可能遇到特殊地质条件,如岩溶地质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桩基础施工能够顺利完成,将特殊地质条件对桩基础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应在施工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特殊地质条件制定行之有效的处治措施,并在施工中加以严格执行,以此保证桩基施工质量与安全,为之后的墩身与上部结构施工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