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熔铸百氏,汇成一家”的博物之作
——《二如亭群芳谱》和它的群芳主人

2021-01-07韵晓雁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1期
关键词:名物群芳

韵晓雁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5 万多件古籍文献中,有一套刊刻于明末崇祯七年(1634 年)的清代修本,这是一套涵盖天文、气象、占候、农学、植物学、动物学、医学、民俗学、文学等多学科、跨领域内容的集大成谱录类文献。 尽管它不如《四库全书》那样全面和完备,也不如明代同时期《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般影响深远,但是探究这部古籍纂辑汇编的历史背景, 了解这部文献和作者及其背后的故事,便知其价值不可衡量。 这就是历经十年心血铸就,“熔铸百氏,汇成一家”的博物之作《二如亭群芳谱》和它的群芳主人王象晋。

明末清初, 山东新城有一户王姓仕宦望族和文化世家,被称为“新城王氏”。 明嘉靖中期,王氏一门以科举起家,到清代中期的200 多年间,科甲蝉联不绝,能人代出,先后出现了王重光、王之垣、王象乾、王象晋、王士禄、王士禛等文化名人,所以又有“王半朝”之称。 明代书画及刊刻名家陈继儒在《二如亭群芳谱序》 中描述:“今海内推乔木世家,首屈新城王氏名。 公卿累累,项背相望。 ”王氏家族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如此斐然之成就,是与家族一贯注重培养子嗣之家学修养、勤读不辍、厚积薄发分不开的。

王象晋,字子进,又字荩臣、子晋,号康宇,是新城王氏家族第六代中的代表人物,也是《二如亭群芳谱》的作者。王象晋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 年)考中进士,此后宦海沉浮,曾官至浙江布政使。 后遭官场排挤,辞官归隐故里。 在城南建园取名“涉趣”,园中遍植果蔬园圃,栽花养鱼、读书著书,寄情于花草树木、潜鱼飞禽的闲情雅致中。 园中修葺有“二如亭”一座。 这在《群芳谱叙》中即有记载,即“郭门外有园一区,题以‘涉趣’,中为亭,颜以‘二如’。 ”《济南府志》中也有提及“二如亭”,并说明是王象晋当年归隐乡居著书所在。 而一部《二如亭群芳谱》也使其有了“二如亭主人”和“群芳主人”的雅称。

“二如亭”以及“二如亭主人”之名的由来我们也可从《群芳谱叙》中得其端倪:“尼父有言:吾不如老农,不如老圃。 ”从文中我们也可看出王象晋以“二如”自诩,与文人对农圃之事的鄙薄轻视反其道而行之,也反映了王象晋不同于世俗的价值观。

《济南府志》中关于二如亭的记载

王象晋一生喜爱阅书、著书、纂书、刻书,流传后世作品很多,且涵盖内容包罗万象。 既有诗文汇编《赐闲堂集》,故也有“赐闲老人”的称谓;又有启蒙心智和家训相关之作《自学快编》和《日省格言》;也有涉及救荒的农书《救荒成法》、涉及畜牧的《广爱仁术》、涉及射箭的《操觚剿说》等;笔记类作品有《翦桐载笔》;修身修心之作有《清寤斋心赏编》等。 也许是家学渊源,恪守家训的秉性,抑或是饱览群书、心有所感,有随时记录的习惯,王象晋很多作品都是以纂辑汇编为主,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领域极广。

《二如亭群芳谱》明代王象晋著 清代书业堂古讲堂刻本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明代晚期,博学稽古、纂辑汇编之风盛行,涌现出一批以《永乐大典》为代表的影响深远的谱录类著作。《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谱录类”著作具有“诸物以类相从”的性质,意思是指按其类别各相归属。 所以这类书籍最考验著书之人的纂辑汇编水平。 王象晋自辞官归隐后,仍勤读不辍,潜心研读,并“日手一编,择其有裨日用切近易行者,时为拈出,渐积之久,不觉盈帙”(《日省格言》)。“暇则抽架上农经花史, 手录一二则, 以补咨询之所未备”(《群芳谱叙》)。 由此可以看出王象晋素有博览群书、随手记录的习惯,这也为这部“熔铸百氏,汇成一家”的《二如亭群芳谱》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在此基础上,“因取平日所涉历咨询者, 类而着之于编,而又冠以天时岁令,以便从事。 历十余寒暑始克就绪,题之曰‘二如亭群芳谱’”。 经年累月的积累和沉淀,广泛的请教和咨询,加之多年亲身实践之所得,这部耗时十载寒暑,共30 卷、40 余万字的集大成著作,终于在明代天启元年(1621 年)纂辑刊刻。 这套著作自问世便流布士林,成为众多文人墨客必备的架上书籍, 也成为后世此类书籍的重要参考来源和著书依据。

《二如亭群芳谱》的纂辑面世,有王象晋厚积而薄发的必然,也是他虽远离朝堂,但始终心系民生的社会使命感所致。 正如王象晋在《群芳谱叙》中所说的“与同志者共焉。 相与怡情,相与育物,相与阜财,用而厚民生”的初衷和良苦用心。

《二如亭群芳谱》并非完美无缺,后世著录行家对该部书褒贬俱有,但王象晋以一己之力,结合传世古籍记载和实践经验, 耗尽毕生所识和心血完成的这套书籍,分类汇编严谨有序,条理清晰;有迹可循,有理可依;涵盖广博,兼具文采,实为谱录类书籍的典范之作。

《二如亭群芳谱》有其独特的分类归属准则。全书体例按《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四字划分为四部分。 历代各家对元亨利贞的断读和解读各有不同,有逐字断读如元、亨、利、贞,解读为四季等义,如《周易·乾·文言》中:“元”,为大、为始,引义为善长,为春;“亨”为通,引义为嘉会,为夏;“利”为美利,引义为义和,为秋;“贞”为正,引义为干事,为冬。 也有解读为四德的,即“元、亨、利、贞”分别代表仁、礼、义、正。 也有断读为元亨和利贞的,也有通读为元亨利贞,认为纯粹就是吉卦之义的。 将《二如亭群芳谱》的体例按照乾卦的卦辞来分类,也许我们无法真切得知作者的用意,但从各种解读之意,大概透露出作者无比美好的祈愿。

《二如亭群芳谱》四部内容结构分别为元部九卷:小序一卷,往哲芳踪一卷,天谱三卷,岁谱四卷;亨部七卷:谷谱一卷、蔬谱二卷、果谱四卷;利部七卷:茶竹谱一卷、桑麻葛棉谱一卷、药谱三卷、木谱二卷;贞部七卷:花谱四卷、卉谱二卷、鹤鱼谱一卷。共十四谱三十卷。由于卷首序言和往哲芳踪在不同版本中归属不同, 卷数为二十八到三十卷不等。

自古农书或花草树木等汇编类书籍的分类各不相同,而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元部天谱小序中对各部分的分类相属解释为:“予谱谷, 溥粒食也;谱蔬、谱果、谱茶,佐谷也;谱木棉、麻葛,广衣被也;谱药、谱木、谱竹,利用也;谱花、谱卉、旁及鹤鱼,资茂对,畅天机也。 ”从中可以了解其在纂辑该书时对名物大致的分类准则。

各名物词条按照分类归属和内容, 条目有所不同,但仍保持基本一致的体例。 主要内容包括:休征(吉祥的预兆)、咎征(灾祸验证)和占候(预言吉凶) 等占卜相关的内容; 与词条相关的奇闻异事、神话传说等;名物的名称、颜色和性状、产地及优劣,种植、采摘、制用、疗治等;各代名家创作的诗词歌赋等丽藻散语等内容。 词条后多附有出处、书名和作者等信息。

名物的介绍顺序均以谱名开始,以正名起始,附有别名、异名等;其次是谱形,对名物的形状、颜色、性质等加以描述;接着列举吉凶等占卜预言;植物类等名物列有收子、种植、栽培、壅培、修整、采摘、贮存等,内容极其丰富和完备,堪称汇集天时岁令、谷茶竹药、花卉果蔬的教科全书。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该套书摆脱了单纯学术著作的枯燥乏味,引用历代名家的诗词歌赋等丽藻散语,读来行云流水、文采斐然,衔接毫无牵强之感,恰如画龙点睛之笔,读之清新雅致,饶有韵味。 没有经年累月的文学熏陶和修养, 是很难恰如其分又运用自如的。 正如清代俞鹏程在《群芳诗钞》中说的那样:“新城先生《群芳谱》由天文时令以至草木鹤鱼无不分门别类,附以经史子集之精华。 择焉而精,语焉而详,其文尤美盛矣。 ”又如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方岳贡在《群芳谱引》中所说:“有美琅琊,贞蕤近播。 用关宪伯,泻藻饶多。 手谱群芳,汇成名册。缘八政以存义,顺四时以观生。 精校天人,广搜典要。 较崔寔试谷之法,倍觉详赅;视汜胜种树之收,更无挂漏。 ”

王象晋一生可谓阅尽人间浮华, 中年归隐后的王象晋淡泊静修,宁静守神,直至93 岁高龄去世。 他始终心系百姓,希望该书与同志者共焉,相与怡情,相与育物,相与阜财,用而厚民生。 正是这种淡淡然于心的境界,这种情怀与胸怀,被后世所铭记和感怀。

今天,流传于世、不同版本的《二如亭群芳谱》被很多博物馆和图书馆所珍藏。 中国农业博物馆也于1988 年征集到一套《二如亭群芳谱》清代书业堂古讲堂刻本,为线装书,共24 册,被鉴定为三级古籍文献。 倾注了王象晋一生心血的《二如亭群芳谱》正以另一种形式被永久珍藏和保存,被后世永久珍视。

猜你喜欢

名物群芳
咏 梅
《堂邑令刘君衣物名》杂识
鸭兰
咏梅诗
浣溪沙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诗经·国风>风物考》
《聊斋志异》中的饮茶礼俗及茶文化文献
马王堆汉墓遣策名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