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祝藏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思考

2021-01-07徐文林

甘肃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美丽生态建设

徐文林

中共天祝藏族自治县委党校,甘肃 天祝 733299

一、美丽乡村的提出及内涵辨析

(一)美丽乡村的提出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浙江省为落实中央部署,提出了“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立足于“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规划部署,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入调研、亲自部署,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后称“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2008年,浙江实施新一轮“千万工程”,在第一轮示范引领基础上,由点到面,在全省乡村全面展开。浙江省安吉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期盼,在实施“千万工程”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成效显著。2010年,浙江以建设“四美三宜”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印发《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在全省实施“千万工程”升级版,以此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原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并且制定了《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此时,美丽乡村建设从浙江地方实践走向全国示范试点建设。而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浙江,并没停止持续推进的脚步,201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再次印发《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美丽乡村建设引向了一个新高度,在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综上所述,2003年浙江率先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以“两山理论”为指南,以“千万工程”为抓手,久久为功,托起了美丽乡村建设,撬动了乡村全面振兴。当下,借鉴好浙江经验,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完成好的基础性任务。

(二)美丽乡村的内涵解析

美丽乡村,其美是一个系统的美。从2003年实施“千万工程”时提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见表1),都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2014年4月,浙江省发布实施的我国首个美丽乡村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首次对美丽乡村作了定义。此后,在2015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和2019年2月发布的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中,基本沿用了这一定义框架(见表2)。一是规定了美丽乡村须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二是规定了美丽乡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三是将规划科学列为内涵的核心内容,可见其重要性;四是规定了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总特质。

美丽乡村,其美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美。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从示范引领到普遍推行,到深化提升,再到全面升级,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不断拓展完善,并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梯次方式演进升级,展现的是内涵式发展的动态之美。在《指南》和《评价》这两个国家级标准中,对美丽乡村内涵的界定,前者以新世纪初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指南,后者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为指南,既体现了不同阶段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要求,又与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能力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相呼应。

表1 各阶段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表2 美丽乡村的定义

美丽乡村之美是一个多要素协调互促、相辅相成之美。乡村之美源于并重点体现乡村生态文明,其目的实现是为了乡村永续发展和农民更美好地生活,其实现过程必须有与之相辅相成的产业、人文及乡村治理去支撑,因此,乡村之美必然包含多要素,且要素间紧密相关。规划科学是乡村之美的前提性和基础性要素,其科学性是以科学理念为支撑,描绘和规定乡村生态、生产、生活和人文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前瞻性和高标准是其科学性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是乡村发展的目标也是手段,是价值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是乡村之美的线性要素,其不仅融于各个要素之中,也贯穿于乡村发展的始终,要一以贯之;产业兴旺是乡村之美的支撑性要素,无论是生态之美还是生活之美,皆需产业的绿色、高质、高效化发展来实现;生活富裕是乡村之美的目的性要素,人的需求内容多样性和需求水平的梯次性提升,决定了生活富裕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层面需求满足的状态,生活富裕之美要以乡村之美的其他要素的实现来实现。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思考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底色,要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建设的各领域,把生态良好作为基础性目标;发展为了人民,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始终把富裕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在政策性扶持上注重农户发展能力的培育;美丽乡村是物美人也要美,要统筹推进乡村各领域建设,在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强化乡村思想文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一蹴而就,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

(一)规划先行,绘好乡村建设蓝图

“建设应该讲成本,规划必须高要求。”规划是明目标、定原则、理思路、细化工作重点与举措,部署具体行动纲领性指导文件,是有序科学推进工作的蓝图,决定了乡村建设的方向与水准。要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立足于生态功能区定位,以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一体优化为导向,多规合一,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重点做好以下四个层面的规划:一是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基础上,以村落地理位置安全、发展环境便捷、人口分布合理、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为标准,做好乡村布局规划,划清生态区、生产区与生活区的界线,优化用地,在乡村国土空间上实现生活、生产与生态和谐共存;二是做好村庄建设规划,以彰显绿色、特色为导向,依托山势地形,规范民居、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优化村庄内部结构,完善村庄肌理,在乡村风貌上实现村庄与田园、自然彼此相衬;三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以功能完备、支撑有力为标准,以部门协同配合为保障,统筹推进乡村路、水、电等管网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科学建设,助推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的一体优化发展;四是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容量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能源消耗的总量、强度,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产业发展规模,加快推进绿色产业结构和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分类有序,加快改善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保护生态、促进生产、改善生活,进而夯实发展潜力的基础性工程,要分类有序,加快改善人居环境。

因地制宜,分类差异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位置优、基础好的建制村,围绕路、房、水、电、网及卫厕等高起点全方位推进硬化、洁化、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示范性亮点村落,积累经验又示范带动,优化生活环境又支撑乡村产业发展;在计划保留村扎实推进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及“三堆”整治等工作,重点治理脏乱差散,夯实优化人居环境的基础性建设;计划撤并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科学制定搬迁计划,分类有序推进村民居住。

创新举措,切实提升乡村教育医疗服务质量。打破行政区划,合理设置教学点,适当保留群众有需求的学前及低年级教学点,照顾低龄儿童就近入学,避免过早脱离家庭教育影响健康成长,也让老百姓在教育与生计上两全。此外,用激励性政策鼓励优质教师、医生及农技人才资源服务乡村,以高素质人才配备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三生”一体,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要通过林草沟路渠的绿色化治理,提升生态区水土涵养、小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要以草畜平衡、退耕还林(草)、禁(休)牧,缓解生态区负载压力;要以绿色政策引领,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各环节绿色农技运用,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要加强群众生态观念的教育养成,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上积极作为。

(三)突出特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以农业为核心的乡村产业发展,是富裕农民,支撑乡村发展与建设的关键。要通过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一要抓住特优,调优产业结构。继续以补助政策引导帮助群众发展以白牦牛、高山细毛羊及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以百合、中草药、马铃薯、优质饲草为主的种植业和野生蘑菇采摘业;在非自然保护区地带的白土台村、马场村发展仓储、物流、加工、销售、农文旅等相关产业,延长镇域内农业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要以政策性奖补、技术指导,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建立绿色化品牌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三要以政策扶持为媒介,通过把扶持资金变为集体性固定产业资产、把利益连接建在种收加销的全过程的方式,使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与小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更紧密,真正把农户融入全产业链,以组织化提升其生产经营能力,提高生产效益;四要以建立行业协会、联合社的方式,促进天祝原生这一大品牌建设,同时在信息共享、市场共打、经验相互借鉴中共同发展。

(四)固本培元,强化文明乡风建设

“文化兴则国运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无不强调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力培育,关键是推进以文明乡风为具象的乡村文化发展。一要抓住群众冬闲时节,深入基层一线,进行集中政策思想类宣讲,扩大受众面,实打实强化对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二要以规范实施模范评比、道德储蓄、村规民约等,涵养孝老爱亲、睦邻互助、积极进取的社会风尚;三要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记录、收集乡村发展的史料,并加大对乡村各类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与展示,在记得住乡愁里升华凝聚人心的乡情;四要注重以发展农文旅产业,推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

(五)建强组织,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建强乡村党支部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以有效培训提升“村两委”成员的政治素养与组织领导能力;在施行提高报酬、考录乡(镇)公务员等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推进村两委成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注重培养吸纳优秀农村青年和乡村能人加入乡村党组织,强化带动发展的力量。

(六)落实优先,强化乡村发展支撑

人才、技术、资金、土地是推进乡村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一要切实落实好“四个优先”,从外向性输入强化对农村人、财、物的支撑。二要培育和储备内源性支撑,通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职业农民培训、乡村致富能人培训等,壮大本土人才支撑;三要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用于乡村发展;四是利用“三权分置”,将通过废旧宅基地整理及村庄整治等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农旅产业,促进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五是注重土地资源内部储备,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为群众发展现代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留存农业设施用地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用地。

猜你喜欢

美丽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