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事求是着力推进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
2021-01-07李前壹
李前壹
(中共宜昌市夷陵区委党校 湖北宜昌 443100)
实事求是,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校校训,更是推进党校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校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为什么办党校、办什么样的党校、怎样办党校”作出多次重要指示。2019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发布,更是对党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尤其是对县级党校的发展做出了更为清晰、更为细致的规划与指导。各级党校欢欣鼓舞,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全面的、深入的贯彻落实《条例》精神,特别是对县级党校来讲,更是如获珍宝,无一不想紧紧抓住推动县级党校发展的这一大好机遇。但实事求是的看,据实辨析,推进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现实困境,亟需解决,又因各地情况不一,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着力探究适合各地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紧抓推动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的大好机遇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21世纪的中国迈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掀开了新篇章,党中央对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必然高度重视,这既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又是推动党校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机遇。
这是由党校的职责定位决定的。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党校的职责定位,指明了党校的历史使命,强化了党校的政治地位,“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校工作在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等党的建设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地位和重要作用。
这是由我们党的工作作风决定的。重视发挥党校作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来,我们党对党内教育和干部教育问题都非常重视,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习近平,无一不对党校事业高度重视;从最早成立安源、北京两所党校,到成立苏区马克思主义学校、中央党校,直至今天中央、省、市、县等各级党校体系的完备建设,甚至有需要的乡镇建立了乡镇党校,多年来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四铁”领导干部,为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和干部队伍保障,为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贡献。迈入新时代,我们党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治国理政的复杂考验,党校要冲在前、干在先,不断为党和国家发展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各级党校充分发挥作用更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由逐渐完备的制度体系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掀开了“中国之治”新篇章。在整体制度框架下的党校治理体系也在逐渐完备,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2015年12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提出了总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原则;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轮训、党校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11月《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深化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实施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分类建设计划”;2019年10月《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发布,更是为新时代县级党校的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系统阐明党校办学的职责定位,系统梳理党校建设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的点明了县级党校发展的困境难题,从政策制度层面为县级党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用多条明确具体的内容,以制度化的方式,对县级党校怎么建、怎么管、怎么办学、怎么发展做出明确规定和解答,标志着新时期党校工作步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的良性轨道,为新时代县级党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这是由县级党校培训体量决定的。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大约承担了全国90%以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任务,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主体在基层,新时代县级党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更好提升办学质量、更好的推进党校治理现代化,从而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基层党员“好干部”,直接关系到基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水平;直接关系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总体成效;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等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一线的切实贯彻执行;更直接关系到广大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成效,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新时代,不断推进县级党校为主体的县级党校的办学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县级党校必须牢牢把握这些大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厘清推动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党校人研究县级党校发展问题,更应该秉承校训,坚持实事求是,而基础就在于要搞清楚,当前县级党校发展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哪些现实困难。厘清了这些“实事”,才能“求是”,更进一步的探究和掌握党校高质量发展的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校系统改革创新是推动党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确实不断的推动着各级党校高质量发展。但实事求是的讲,县级党校的改革创新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
县级党校改革顶层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体制建设还不够完善。一直以来,县级党校系统是横向管理,归口地方党委管理。党校系统内部的纵向管理,多是于教学科研等业务指导,少有具体的管理、建设意见,没有明确具体的“县级党校发展规划”,即使有也很难在县级党校落地落实。在事关县级党校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上,明显存在办学体制不完善、学科建设不健全、没有建立符合党校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县级党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基层党委政策支持还不够强力。由于党校功能定位的特殊性,县级党校基本上不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明显的效益,改革创新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例如高学历人才、综合性教学楼、高质量食宿服务,对基层党委政府来讲属于财政硬性支出,在地方财政日益紧缩、财政赤字持续走高的状态下,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影响,更是能少则少。对县级党校改革创新的政策财政支持与工作投入或缩水、或延期。
县级党校创新系统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角度看,全国县级党校建设确实普遍存在“党校越到基层重视程度越差、办学条件越差”的问题,基础建设相对薄弱;但存在的特殊性也非常明显,中西部县级党校发展不平衡、差距大,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县级党校系统建设落后,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更为突出。大部分存在财政拨款逐年递减的现象,经费保障难、阵地建设难、设备更新难、教改推进难等问题亟待解决,面对基层党员干部每年递增的培训任务和数量,多数县级党校原有校园规划已经与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脱节,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干部培训的教学工作、文体娱乐、食宿服务等多样化需求。例如,部分县级党校基础建设还是80、90年代的,较好的可能是21世纪初期建设的,建筑陈旧、设备陈旧,很少有县级党校建设有专门的运动场所,甚至停车场都成为了影响培训的难题。大部分中西部县级党校的食宿服务能力滞后,基本不能满足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的需要,教学、食宿一体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县级党校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谋划。从实际看,县级党校不管是人才队伍还是教师队伍大多面临着一些长期困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一是师资队伍“年年招人、年年缺人”。县级党校人员不充足的问题,在“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县级党校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中一直被提及,并且不断面临新变化、新困境。目前,县级党校招聘条件不断抬升,部分东部发达地区的县级党校已将招聘门槛定位到“博士”层次,但实际上选择县级党校就业对他们讲有些“高不成、低不就”,或者作为跳板,工作不久就辞职。所以,近年来许多县级党校总有“年年招人、年年缺人”的感受,特别是能力越强、素质越好的人才,越难留住。二是师资结构“年龄断档、混编混岗”。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县级党校队伍老龄化现象突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屈指可数,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员结构断档问题。其次是岗位结构不合理,县级党校普遍存在混编混岗问题,参公人员与事业专技人员混岗使用。这也是县级党校实际工作所需,但过于混合使用,导致党校教师多数时间都在处理行政事务,难以抽身,难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没有一支知识结构完备、专业素质强劲的党校教师队伍,难以做好新时代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党员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三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不具特色”。《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逐渐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符合党校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体系。”但到目前为止,全国县级党校少有建立具有党校特色的、完善的薪酬体系,仅有一般性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县级党校教师工资分配办法也不能够与党校教学科研、智库建设等岗位职责目标相适应,基本不具备党校特色。在县级党校层面,很少有建立有完善的党校教师成长战略,相对高水平的培训进修、挂职锻炼等机会稀少,不能有效激发党校教师工作激情的同时,也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激励不够等问题不是简单解决、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县级党校更高的战略眼光和更为的长远谋划。
县级党校决策智库作用还需进一步凸显。一是外内层面。从中央党校、省级党校层面看,党校是党委政府决策咨询的主力军,是不可或缺的决策智库。从县级层面看,县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仍然主要以政研室、人大、政协为主体,影响力也大于县级党校。且研究领域受限,主要以地方时政研究为主,特别是县级党委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二是内因层面。根源在于县级党校师资队伍薄弱,科研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智库作用的发挥。县级党校每年的课题任务量可以自行设置,成果转化一般是通过本地领导签批、内部刊发等形式转化,能否对政府决策有帮助、有价值,一般也不会有专门反馈或年度评估,没有形成闭合循环,县级党校自身也不了解自己智库作用发挥如何。所以,多种因素导致县级党校对地方党委政府的智库作用发挥不明显。
探究推进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既然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研究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问题,且从实际出发找出了县级党校在改革创新、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智库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所以思考、探究推进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工作思路:
一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推进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必须一以贯之的坚持实事求是。《党校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了党校工作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推进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这样一个过程,必须从县级党校的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对实情实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清楚自身情况获得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为理性认识。之后结合中央、地方对县级党校发展的具体政策,再深入思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办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律。依循这样的思路,既不会出现“唯理论”的偏差,也不会过度依赖“经验论”;既不会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偏向,也不会有经验主义的偏向,只能是遵循了县级党校发展的实际。
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新时代,推进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必然需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要求地方党委及县级党校从根本上打破惯性思维,破除思想僵化、形式主义,要敢于解放思想,要构建系统建设、整体建设的思维,要在“创新工程”“名师工程”上多下功夫。深入研究县级党校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在健全体制机制、打造过硬教师队伍、建设新型智库上,拿出一些好举措、硬办法推动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起具有党校特色、地方特色的创新体系,从而在实践中全面提升办学实力、着力提高科研能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
三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县级党校不管是高质量发展,还是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实践论的观点,在实践中内化经验、提炼理论、掌握规律,再用新的理论指导具体实践。迈入新时代,“中国之治”翻开新篇章,国家改革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县级党校发展必须要对新变化、新事物、新政策有敏锐的感觉,能够随时针对实际情况,改进自己的工作方针、及时完善县级党校建设体系,修正提升。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指导我们:随着客观实际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新事物、新情况、新变化,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已经部分或全部不合于实际,出现部分错误或者全部错误的事都是有的。“经过多次反复、多次纠正从错误认识,才能达到与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把主观变为客观,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我们要认识到,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思路、方案、举措,回归实事求是,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需要着重从顶层设计、教学培训、科研工作、队伍建设和从严治校等方面,探索推进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坚持党校姓党,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县级党校必须把党校姓党贯穿于党校一切工作的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精神,深入研究这一党校办学治校的制度成果,在推动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必须找准推动县级党校发展的抓手,制定出台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县级党校发展规划》,首先就要将县级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每年专题研究党校工作”,“纳入党委党的建设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列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内容”,并且省委党校3-5年一次、市委党校2-3年一次对县级党校发展情况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考评促发展,推动落实“一流县级党校”争创工作。市级层面要重点研究符合县级党校发展的“系统建设”工程,推动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对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科研工作、队伍建设统筹指导建设,要充分研究县级党校校务委员设置、党校教师特色薪酬体系、科研激励机制等。县级党委及县级党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发展特色的党校发展规划、办学体制、学科建设体系、教师培养举措、学员管理办法以及服务保障制度,全方位搭建起推动县级党校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在培训立校上下功夫。教学培训是县级党校立身之本,也是改革创新的“重头戏”。今年湖北省党校工作会,明确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支持党校系统启动“创新工程”,明确要求县级党校也要及时跟进,大力提升教学培训质量。必须解放思想,更大力度创新教学理念,更大力度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科学规划课程内容,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的“重头戏”。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模式的新方法,顺应新时代要求多运用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等互动方式授课,也要研究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课程、教学方式。研究整合教学资源的新路径,打通县级党校之间教学资源利用渠道,综合使用现场教学点和教学线路,例如三峡干部学院将各县级党校成熟的现场教学点纳入整体教学规划,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县级党校要进一步拓展教学路径,送教上门、送课下乡,积极开展送课进机关、进乡镇、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的“五进”活动,着力拓展党校教学培训覆盖面。坚持开放办学,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拓展开放办学领域、建设干部培训学院,是县级党校未来发展的一条很好的路径选择。
坚持智库建设,在科研兴校上下功夫。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在重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当树立实践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强化县级党校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学术研究的实践性。制定完善的县级党校科研工作制度,如完善调研工作机制,坚持一线工作法,党校教师每年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必须在30天以上;创新科研课题领衔制,骨干教师每年必须领衔做课题,自我组队或带领学员参与决策咨询工作;健全完善科研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科研工作热情,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课堂、进决策,充分发挥县级党校智库职能。同时,加强市级党校对县级党校课题研究的统筹指导,以及县级党校之间的科研协作,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也可“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交流”。
坚持德才兼备,在人才强校上下功夫。按照《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县级党校要建立“两支队伍”,一支是政治合格、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工作人员队伍,必须能够适应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要求,适应基层日益增多的干部培训需求,积极优化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大力培养青年骨干,储备人才资源。一支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即党校教师队伍。坚持引育结合,进一步优化党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创新用人机制,选聘优质兼职教师充实完善党校师资库。深入实施“名师工程”“名课工程”,竞聘上岗、进出有序,能上能下、动态调整,特别是在青年教师培养成才上要下大力气,多创平台、多压担子,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内部交流、挂职锻炼,大力提升县级党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针对党校教师管理的特殊性,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党校要探索建立具有党校系统发展特点的党校教师管理体系、工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拿出一些具体有效、县级党校可以具体实施、具体操作的硬规定、硬办法,让县级党校教师充分感受到与普通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的不同之处。
坚持朴素清朗,在从严治校上下功夫。党要全面从严治党,党校也要全面从严治校,党校的作风建设应该比其他单位更严谨、更扎实。一是要在从严治学上下功夫,从严健全完善学员管理制度和作风管理办法,引导学员主动将党性锤炼融入到党校学习当中,严抓学风班风,实行量化考核,培训成果“双通报”,将学员综合考评结果通报组织部门和所在单位。二是在从严治教上下功夫,首先要加强党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学、科研和管理纪律,推行讲义课件审查制和意识形态审查备案制,党校教师要主动着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三是在从严治校上下功夫,要从党建工作、机关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建立全方位的管理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原则和要求,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县级党校朴素清朗,持续巩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