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认同研究
2021-01-07左娟霞
左娟霞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
随着现阶段我国各项体制在改革中进一步深入和结构上的调整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更加清晰显现。因此,提高高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信。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
最大限度地维护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公平正义,从而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势要始终坚持以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来追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在大学生心中的认同的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以及国家治理体系的信心,进而也会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辨别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从而就能够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的道路不断前进,促进民族凝聚力以及向心力。加强社会主义体制国家在大学生心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制度上的认同与制度上的自信则互为协助条件他们可以互相促进,对大学生制度认同的进一步培养以及制度体制自信心方面的增强,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党和国家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一种解决能力,从而保证国家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构建和谐主义社会,都会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现今,在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并未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当今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社会主义制度认同问题的研究起点低、发展缓慢、浮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研究。故此需总结归纳和对研究方法进行概括。
在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治理体系上的认同方面有着严峻的挑战,对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的治理方面缺乏自信心。这些对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传承等带来一定的威胁。所以,进一步了解制度优势的主要表现,通过分析社会主义体制和发展的过程,论证了国内社会主义体制的决定和社会主义体制在道路上的长期坚持的正确性,从而深入分析遇到的阻碍,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方法对策。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当今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在培养大学生认同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当重视这门课程,要进步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的认知以及宣传,重视制度上的认同教育内容是改进创新教育理念的具体举措。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引导作用,提高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历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主要表现
制度在环境上的契合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主要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从根本上就扎根于祖国大地。因此,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深得中国人民的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座突如其来的“飞来山峰”,而是深深烙印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之中。文化渊源其中所含有的实践基础就像是“一颗参天大树”,深深地扎根在祖国大地。故此,从制度环境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发展历程、中华民族一脉传承的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很高的契合性,这就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选择的科学性和高度性。
(1)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相互契合。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社会就进行过一系列的西方不同制度的尝试,如君主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但最终的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一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壮大之后,才从根本上转变了这种状况。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胜利。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主义的国家,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中国这个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的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焕然一新,迸发出新的活力。这充分的证明我们的制度体系与历史发展相契合的重要性。
(2)与中国文化相互契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国家治理体系,“它是在我国历史足迹的传承、文化脉络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之上进行的不间断的稳定的发展、渐进转变、内性演化的效果。”制度不只是一系列外在的行为上的规范,还是内在的思维价值上的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在经过了数千年的滋润生长的内在演化与沉淀,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道坚实民族根基,深深扎根在人民内心深处。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国人的思想和习惯,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养了文化之根。
制度在运行上的高效性
在中国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体制。这样一套制度的制定与协作,能够有效的保障人民享有广泛、充实的权利与自由,也保证了大学生参加国家体制社会治理体制的过程。制度体系在运行方面的高效性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
(1)集中精力来办一件大事。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从新中国成立,从我们走过的一些历程中就可证明,我们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办一件大事的明显优势。”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工业化骨架全面建成到高铁大动脉不断延伸,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减贫上千万人,到全民社保等……中国所表现出来的能量举世瞩目。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办一件大事的政治优势。
(2)提高办事的效率。这不仅能够调动有效资源、集中力量办一件大事,还能提高效率办成一件大事。这同样也是中国制度体系高效运行的内在的重要表现之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治理体系能有效应对并化解我国内外所遇到的各类重大风险和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能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例如:在我国经济建设方面,既能够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整体效益,保持长久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也能够根据经济中的问题进行灵活、适时的周期调节,在平稳中实现转型增长。
制度在构建上的系统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指某个制度,而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它是起到四梁八柱作用的制度。其中占统领地位的就是党领导的一系列制度。不同层面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衔接、互相联系、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稳步发展,推动国家水平全面提升。
(1)根本制度是在制度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项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反映的是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体现体系的性质。它是一种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重要区别。比如,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是属于全国人民,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根本领导制度上党的领导制度居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地位。坚持把党的领导深入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提高执政、民主、法制的水平。这些是国家治理重要问题之所在,也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根本之所在。
(2)基本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是那些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规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基本原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制度。”例如: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若没有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在其中发挥作用,根本制度就会悬空。其社会和谐稳步发展、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人民全面奔向小康等将无法实现;若基本制度运行适当,其根本制度不全面或不协调,也会影响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具体落实。
当代大学生坚定制度体系的路径
在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坚定制度体系。要抓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方面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中蕴含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科学内容。大学生通过理解社会形态及原因,才能把对制度的理解建立于科学之上。通过加大力度宣扬、教育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怎样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认识到制度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民进行选择之后产生的结果;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认识体制层面制度改革的艰难性;克服大学生以制度上的不完善来否定根本制度这一错误观点倾向,从而形成对不同层面改革、适应的理性心态。
在实践中成就自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给理论创新的源泉,给制度运行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抓住发展机遇,战胜了各类挑战,取得系列瞩目成就。这些成绩都为运行的制度提供了最有力、最为直接的证明。依据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之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实际得到发展,国际地位会明显的提升,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基本事业。“摸石头过河”是渐进的,不是完美的、最优的。前进道路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困难易被所有人关注、聚焦并无限放大;易于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用来否定前面的道路、歪曲事实、抨击理论的一项例证。我们要引导大学生看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路径,坚定信心与勇气,不因不足的存在而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崇高理想,不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在比较中外制度中坚定制度。大学生需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是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后形成的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体系。要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五个有利于”如何正确揭示制度与社会之间的不同逻辑,为何是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优越性的概括,从而建立在思考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自信的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在不同层面的优越性,从理论论证看有充分的理论论据。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主义理论体系上阐述“两个必然”的结论,就蕴含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的观点。但这优越性在于既定“历史事实过程”之中,在社会主义阶段无法完全体现。因此,必须深入厘清二者的关系。
在了解中国历史中坚定制度体制。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从而开始进一步探索和斗争。通过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轨迹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展现新的中国。一些大学生在逻辑上的质疑:“历史的选择不一定是现在做出的,过去的成就未必是好的。”可是这种担忧与黄炎培在参观了延安后所说到的“历史周期律”有相同的意蕴。事实则为,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作出新的注释,展示了合乎历史的力量。这种力量回溯过去、用于现在,也指向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深深地扎根于祖国大地的一项基本制度。此体系中,既有老一辈革命者长期革命实践总结的经验和建设实践检验得出的真理,还有涵盖国家发展和民族治理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制度。它们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制度本身不仅是外在性的有力保障,实质上还具有文化思维、创新价值认同观的深刻内涵。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主体内容,也是民族的精神灵魂。历史文化与现实结合是构成国家制度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依据。中华民族文化记载了五千年的历史巨大转变,形成了一套“天下为公”的政治体制理想、治理理念,这些内容的组合共同构成了经久不衰的民族精神家园。具有深厚相通的民族文化根基,是中国制度和体系的突出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当中,既不是凭空想象拍脑袋臆造而得出来的,也不是从别的国家照猫画虎搬过来的;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为依据,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理论当中不断积累发展起来的,是中华五千年肥硕的文化土壤孕育出来的。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土壤的孕育和滋养,就无法创造出新时代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快速发展的奇迹。
总之,在新时代当代大学生应当坚持制度自信。引导当代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以及国家经济体制发展道路,应该从历史长河出发,将理论基础与实践真理相结合,使广大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及国家治理体系的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