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01-07贺敏敏
贺敏敏
(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陕西渭南 714000)
从为了生存到为了生活的转变
以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物质资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物质需要得到极大的满足,现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目前我们的主要矛盾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和提升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和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强调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其中,生理的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第二等级安全需要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第四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前在物质资料和没有极大丰富的状况下,人们的需要还停留在马斯洛理论较低的一、二、三层次,这一时期人们需求的明显特点是,生存和温饱的需求占据人们生活的重心据人民群众的生活重心,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都呈现出明显的为了生存的特征,人生的主要需求是解决吃饭和生存的问题,物质生产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人们为了解决生存的问题,必须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物质生产中,更高的精神追求这一阶段还不能被满足。在这种生活状态中,物质生产是人们主要的价值追求,因此,生存型的生活在价值上局限于狭小的物质生活,缺乏具有主动性的的精神生活。其次,在这一阶段,在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上主要支出是生活必需品,比如,食品、衣服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支出,精神生活方面的支出占比很低,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低下和物质资料的匮乏,人们的生活为温饱和生存所占据,缺乏消费能力和闲暇时间,不具备休闲的自觉意识,同时整个社会相对比较闭塞,封闭单一的社会文化使人们缺少休闲选择的机会和可能。但是现在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转变。
创新发展格局,实现共享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两者主要的社会现象,第一为实际的社会排斥,所谓社会排斥在实际的字面理解为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排斥现象,传统的社会排斥问题,其主要包括不能够更好分享有关经济实际增长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主要包括实际的残疾者、自杀者、老年患者和青少年犯罪与反社会者等,这些人对于目前由于社会整体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提升但是其人员却无法适应。针对社会排斥行为来说,其能够将各类人群都直接便成为社会的边缘人群。而在社会排斥过程中,其会出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行业之中,这些行业当中都会出现有关的排斥现象。而在与社会排斥相对立的一面,社会资本是目前一种较为重要的资本方式,简单来说社会资本是无形存在的,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上,人与人之间进行相互的合作,能够将自身的资源都进行全面的融合,这些工作全面的提升社会的发展效率与其实际的整合度,社会资本是人与人或者各个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简单来说即为实际资源的共享,这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并且其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都有着较大的关系。
我国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以后,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核心目的就在于让所有的社会成员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就是要消除排斥,增加社会资本,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参与社会生活,平等地享有公民权利,在社会融合的状态中建构关系网络,彼此信任,相互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
从整体的小康迈向实际的全面小康,对经济和人们的实际生活都有着良好的提升,这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实际进步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也全面的保证其发展更加的民主和健全,包括文化和社会和谐等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对于完成相关的这样责任和使命来说,其应当坚持各种各样的理念和政策,综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实际发展理念。当中完成实际共享发展理念能够综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所以针对实际的发展来说,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之上应当综合实现社会主义的小康建设,而在此过程中需要全面的完成各种共享发展理念的实际建设,使用共享发展理念能够促进小康社会的整体发展,针对各种的社会主义具体建设来说,应当将各种问题都落实到实际,通过相关的各种理念的落实,能够为社会发展都进行全面的铺垫,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开展美好生活,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指导都有较好的效果,并且也能够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追求。
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先锋,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理念的转变,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我们只有以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在危机中寻求突破,在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改变过去高耗能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经济学家刘易斯(W.A.Lewis)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将发展视同于增长,即”总人口人均产出的增长“,把发展单纯地理解为经济发展,这一观点一直为主流经济学家们所认同。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志,在实践中表现为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高速增长的狂热追求。但一些后发国家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后,不仅没有真正消除贫困、改变落后,而且还引发了通货膨胀、失业人口增加、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他们随之提出了基本需要的发展战略。[2]这种观点获得了发达国家环境主义者及工业化批评者的支持,他们认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在耗尽地球的资源,污染不环境,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鲍尔教授(R.Bauer)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出版了《社会指标》文集,率先发动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提出建立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生活、文化等各项指标在内的全新的社会发展价值体系,第一次冲击了以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为中心的传统发展理论。
当前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概念和含义当中,传统的发展概念只局限于部分内容当中,而目前已经开始综合的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就发展来说,其是促进行业快速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其实际应当具有整体观,所谓整体观即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包括涉及到行业的周边和延伸,将其全部的内容都包含在其中,目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为了能够快速的提升经济发展,所以针对各个行业都进行促进和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其对环境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相关的影响,这些内容和国家GDP都产生了实际的关系,所以针对各种经济发展和部分成果都要促进其进行良好的进步,更好的确保其内容的实际合理性,这样使得社会的整体发展效果得到较好提升。
GDP内容能够更好反应社会贫富产生的各种差距,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其相关的建设成果都受到了具体的影响,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全面发生,就当前的经济收入来说,人们收入水平和幸福之间的关系并非是直线关系,如此一来还会产生相关的曲线关系,当经济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收入的不断提升会增加实际的幸福感,但是在经济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基础知识,其幸福感不会得到良好的提升,收入带动幸福感将会呈现一定的递减态势,这是因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精神需要被满足幸福感才会提升,所以当前的人均生活水平和社会主要矛盾来说,不断的提升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才会增进幸福指数。比如说科技得到进步,知识得到增长,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培养、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文化建设和软实力建设等等,只有物质极大丰富和精神充分同时满足人们幸福感的全面提升。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社会进步的重要依据,对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发展来说,应当让其全面的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同时也创设相关的中国社会发展之道。就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创设相关中国特色的小康生活,在整体的工作开展之上应当从两个阶段入手,第一更好的保证经济生活的整体构建,同时应当全面的完成实际形式探究,实现高质量、结构优化的发展。二是在在整体的开展之上应当完成各种精神文化的创新研究,帮助当前人们都进行各种实际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得其具体能力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刻领会我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坚持全新发展的理念,并且在实际的开展之上需要完成各种工作的创新、协调和绿色的实际发展,此过程中应当全面的推进共享发展,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