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栽下一片林,幸福几代人
2021-01-07文图
文图|本刊记者 马 力
在一代又一代治沙造林人的接续努力下,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的阿克苏,如今已经变成“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的沙漠绿洲。
2020 年9 月的 一 天,75 岁的 依马木·麦麦提在儿子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新疆阿克苏柯柯牙三北防护林。“虽然我已经退休多年,但每年都要来看上一次,这些树木就像我自己的孩子,我是看着它们长大的。”每次看到眼前成林的树木,依马木·麦麦提都无比兴奋。
阿克苏,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北缘。1986 年,地区启动实施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时任柯柯牙林管站第一任站长的依马木·麦麦提,带领职工和群众,用5 年时间,栽下13873 亩树苗,为荒漠戈壁上建起一道长25 公里、宽4 公里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
依马木·麦麦提和群众亲手栽下的树苗都已长成参天大树,在一代又一代治沙造林人的接续努力下,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的阿克苏,如今已经变成“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沙漠绿洲。依马木·麦麦提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治沙愚公”。
安置点新村内村民干净整洁的院落
治沙“父子兵”
“30 多年前,我刚到柯柯牙治沙的时候,这里的戈壁荒漠不长一棵草,一脚踩下去,黄沙直接埋到膝盖,沙尘暴来时,车身上的油漆都被风沙侵蚀掉,露出铁皮的原色,白天房间里打开灯基本看不见人。”提起黄沙肆虐,依马木·麦麦提至今都记忆犹新。
依马木·麦麦提说,治沙造林虽然艰苦,但因为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大家都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每天都是天一亮就动身,天黑尽后才收工。”依马木·麦麦提带领大家推倒高坡、沙丘,挖沟、平地、浇水、栽植树苗,一天下来,手上都是血泡,满脸都是土色,满口都是沙粒。在戈壁滩、盐碱地上把树种活,难度超乎想象,及时浇水是保证树苗成活的关键。“我们林管站护林员的主要责任,就是保证所栽树木的成活率。当时,每名护林员的护林任务是120 亩。为了保证所管护的树木成活率在85%以上,大家比管自己的孩子还费心,真的是废寝忘食。”
每年春秋两季,都是林管站最忙、最缺人手的日子。为了保证栽下去的树苗能够成活,护林员们都是利用晚上别人睡觉的时间给树苗浇水。“白天和群众一起栽树,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浇水,每个林管站的职工都是一人当两个人使,不辛苦那是假的。”依马木·麦麦提感慨到。
为了增加人手,依马木·麦麦提把当时正在上高中的儿子艾斯卡尔·依马木也拉进了造林队伍。直到现在,老伴儿都在埋怨他当时的决定。
艾斯卡尔·依马木今年48 岁,从16 岁被父亲带到柯柯牙林管站,一干就是32 年。艾斯卡尔·依马木说,虽然当年他心里也埋怨过父亲,但“看到大片的林子在我们手上造出来,觉得我们做的是一件于己、于后代都有意义的事”。
艾斯卡尔·依马木后来自学了和林业有关的专业,拿到了大学文凭。他也有机会调到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但他都放弃了。“我始终牢记父亲对我说的话:扎根基层,择一事,终一生。”
“到现在,柯柯牙荒漠绿化累计治沙造林115.3 万亩,阿克苏的森林覆盖率从1985 年的4.1% 增长到现在的6.8%,城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2%,每年沙尘天气减少61%。”艾斯卡尔·依马木说,这是所有治沙造林人的荣誉。
2017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总书记的话对我们治沙造林人来讲,既是褒奖,又是鼓励。”艾斯卡尔·依马木说,一代一代造林人会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干下去。
依马木·麦麦提和儿子艾斯卡尔·依马木在柯柯牙生态园区的葡萄架下合影。30 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
荒漠变“银行”
依马木·麦麦提和艾斯卡尔·依马木父子造林的故事,影响着阿克苏越来越多的治沙人。如今,在当年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的边缘,已经建成10 万亩生态果园。在生态果园的北部,一个全疆最大的集专业化、集约化、机械化于一体的7800 亩现代苹果简约化栽培示范基地,正成为戈壁滩上发展绿色经济的新引擎。
在冰雪密脆园内,几千亩生态果园,丰收在望。柯柯牙镇帕克勒克村贫困户艾沙·莫合旦尔正在熟练地给套袋苹果脱袋,等苹果上色后,他身后的几千亩果园将为基地和承包户带来每亩7500-10000 元人民币的可观收入。
阿克苏冰雪密脆果业有限公司是果园的业主,这是一家集苹果种植、保鲜、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龙头企业。2020 年以来,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柯柯牙镇很多务工者不能外出,冰雪密脆园积极对接柯柯牙镇党委、政府,就地就近转移富余劳动力241 人,其中贫困人口198 人,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
阿克苏冰雪密脆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郭长安介绍,像艾沙·莫合旦尔这样的贫困群众来果园务工,在掌握一定的果树管理技术后,他们就可以免费承包一定面积的果树,公司提供种植管理果树所需的农机具、农资、技术等,果农不需承担任何风险,只要把果树管理好就可以。“果农承包的果树亩产达到1.5 吨或亩产值达7500 元以上,公司会和他们进行收益分成,这就是我们新推出的‘公司+农户’的互利共赢模式。”目前,艾沙·莫合旦尔在果园里管护树木每月可收入2800 元,他也期待能早日掌握更多技术,与公司有进一步的合作。
柯柯牙镇镇长亚克甫·图尔荪介绍,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声名远播,并成为“网红”产品,离不开浙江援疆企业对阿克苏电商产业的帮扶。浙江实施“十城百店”工程,“2019 年,浙江省有10 个城市的490 家门店专门销售阿克苏特色农产品。”
2019 年,阿克苏地区活跃的淘宝网店卖家超过2400 家,年销售额超过8 亿元,直接从事电商(含微商)产业人员已超过1.8 万人,直接或间接带动3 万余人就业。阿克苏市苹果、红枣、核桃三个单品的网络销量始终居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之首,网商创业活跃度居南疆第一位。
阿克苏苹果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宠,国外市场也在扩大。2020 年,阿克苏恒通果汁有限公司已经收购了7万吨苹果,有两批共3600 吨果汁通过中欧班列出口到俄罗斯。“这个可持续发展的‘甜蜜产业’已经变成阿克苏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亚克甫·图尔荪说。
荒漠里建起的高标准果园
牧民奔小康
红山新村是柯柯牙镇帕克勒克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虽然房子建在了戈壁滩上,但是这里通路、通水、通电,柏油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借助便利的交通,村民麦麦提·扎依提和妻子骑电动车到果园上班只需要15 分钟。
在搬迁之前,麦麦提·扎依提一家4 口居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用水用电、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方便,靠辛苦放牧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2015 年11 月,享受国家的游牧民定居政策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没花一分钱,麦麦提·扎依提一家搬进新村85 平米的新房子。目前,夫妻两人都在天景园果业公司打工,月工资都超过两千元。“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回乡政府工作,小女儿在2018 年考上了内地高中班。”麦麦提·扎依提说,这样好的生活全部得益于国家的帮扶。
牧民阿依吐逊·依斯马力和丈夫在新村开了一家小卖部,平时她在家打理生意,丈夫艾力·买买提则到离家不远的核桃地务工,每月有3500元的收入。搬迁后,村里给每家每户分了8 亩核桃果园,由于牧民长期在山区放牧,缺乏相关管理技术,当地政府专门出台了“政府出资,企业代管,牧民所有”的政策,由温宿县红沙漠公司代管3 年,通过边培训边管理的方式,帮助村民掌握科学种植和管理方法,艾力·买买提正通过这种特殊的培训,学习种植技术。
驻村第一书记刘东文介绍,所有定居在村里的村民,已经在2019 年年底全部脱贫。“柯柯牙镇的整体环境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能在黄沙肆虐的戈壁上建一座新村,全得益于荒漠绿化带来的生态效应。”现在,柯柯牙每年的风沙天气基本控制在20 天左右,借助良好的生态,村边建起了多个大型林果种植园。“目前由高海拔地区搬迁来的313 户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牧民都已经安排在村子附近果园上班,他们的月工资在2000 元 到8000 元 不等。”刘东 文说,村民们在这里开始的是从未有过的全新生活。
目前,红山新村共安置牧民566 户2200 人。“这两天我一直在看电视里报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什么是小康生活?我觉得像我们这样,有吃、有穿、有工作,娃娃有学上,老人有医保能看病,这就是!”45 岁的阿依吐逊·依斯马力笑着对一旁的丈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