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生活千滋,品文化百味

2021-01-06黄芸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文化

【摘要】语言、文化、生活三者紧密联系,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包含和依赖语言;语言和文化离不开生活,生活即教育。语言、文化、生活三者相滋相养、互相渗透、有机融合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以下笔者以绘本故事Mimi the Superhero为例,阐述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紧扣生活实际,品悟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文化

【作者简介】黄芸(1979.07.24-),女,汉族,厦门人,厦门市瑞景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语言、文化、生活三者相辅相成、相生相长。英语作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作为课程,具有保存文化、传递文化、筛选文化、创造文化的文化功能、具有以文化人的学科育人的功能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文化包含语言,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学会做人做事,培养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语言和文化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语言和文化的根基和源头,脱离了生活的语言和文化,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言、文化、生活三者有机融合,是实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必备要素,也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将三者有机融合,笔者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上)Mimi the Superhero绘本故事为例,阐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走进生活,感悟文化的具体举措。

一、 走入生活,谈已知,浅尝文化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走入生活,联系实际,是学生激发兴趣、激活旧知、复习所学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文化储备、兴趣基础的必要环节。

Mimi the Superhero(见图1)阐述了这样一个故事:Mimi是一个超级英雄迷。一天,她在笔记本上画了自己扮演成超级英雄的若干图片。然后兴高采烈地将笔记本带去与同学朋友们分享。出乎意料的是,当朋友们看了笔记本中的图片后,都在嘲笑Mimi,说她一点都不像超级英雄,她不勇敢、不强壮,没有超能力。Mimi很傷心,独自走到了一个没有人的墙后。突然她发现墙角里着火了,她立马通知大家疏散逃生,她救了大家,大家这时才觉得她是一个超级英雄。

这个绘本故事以Superhero为故事的开端。笔者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谈论生活中所了解和喜欢的超级英雄。学生所喜欢的超级英雄是超人、蜘蛛侠、蝙蝠侠、绿巨人等,所总结出的超级英雄的特点都是高大、强壮、健硕、威猛、具有超能力。而这背后的文化则是美国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救世主义。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观看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观感,畅谈了对个人英雄主义和救世主义的看法,基本上学生都觉得,超级英雄都是靠自己的超能力拯救世界,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实现了个人价值,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都是正义、自由、善良的化身。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知识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以及相关的发明创造。精神方面包括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也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陶行知说过: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笔者紧扣Superhero的题眼,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畅谈在生活中对超级英雄和对其背后文化的品悟,有利于学生建立对超级英雄的初步知识的了解(外形、性格、能力、特点)和其文化背景(个人英雄主义和救世主义)及文化体验(正义、自由、善良)的感悟,为超级英雄的深入学习和不一样的理解与感悟奠定基础(见图2)。

二、 深入生活,析新知,感悟文化

深入生活,结合新知的学习,联系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利于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并对绘本的内容作出有个性、批判性、创造性的思考和判断。

笔者将该绘本以Mimi的心理变化和同学们对她的评价为主线,将故事分成三个部分(见图1)。Part 1即Mimi在笔记本上画了自己扮演成超级英雄的若干图片的片段。以What does she feel ?引出学生的思考,学生从故事中得出答案She thinks she is brave, strong and super. 接着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换位思考:If you are Mimi,what will you draw and what do you feel? 学生们从生活中遇到的真实的困难入手,幻想自己成为超级英雄,去解决这些困难,所以他们的回答真实而易引起共情和共鸣。例如S1: I will be a spider man. I can save the people in fire. I am strong and cool. S2 : I will be the superwoman. I can help the policeman to catch the bad men. I feel I am super and helpful...

Part 2是Mimi把笔记本带去与朋友们分享,却被嘲笑的片段。笔者以What do her friends think? What does Mimi feel? 引出了Her friends laugh at her. They think Mimi isn't strong, brave and super. 以及Mimi is so sad and inferiority. She wants to hide。接着笔者以两个问题If you are Mimi's friend,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Mimi, you are laughed at, what will you do?引发学生站在生活中真实的角度思考,学生给的答案都比较正能量,例如,如果我是Mimi的朋友,我会夸她很有想象力;我会夸她画画的很棒;我会鼓励她成为超级英雄;我也会和她一起做超级英雄迷……而第二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更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性格的反映:如果我是Mimi,当我被嘲笑,我会对他们的嘲笑嗤之以鼻;我会骂他们;我会伤心,觉得他们不懂我;我会告诉妈妈;我会生气,不和他们做朋友……这时,笔者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出:朋友之间要友善和真挚,不要随意嘲笑他人。面对别人的嘲笑,不要自卑,要正视和正确处理。这是朋友之间和遇到嘲讽时的处事态度,是学生深入生活,换位思考,分析新知,深入感悟文化的体现。

Part 3 是Mimi发现着火了,按警报器并帮助大家疏散逃生的片段。该片段的文眼是Everyone is safe. Mimi really is a superhero,笔者仍然以What do the friends think? What does Mimi feel? 两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们说:因为Mimi 救了大家,因为Mimi 不计前嫌,因为Mimi 很勇敢、当机立断,所以她是超级英雄。因此超级英雄不是以外貌长相的强壮与否为评价标准的(见图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语言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意识,实现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传递,而文化的传递要结合生活并融入生活。新知学习的部分,笔者紧扣Mimi的心理变化和同学们对她的评价这一主线,始终以两个问题What do the friends think? What does Mimi feel?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的经验和感受,换位思考,使文化的渗透由表层走向深刻,由绘本走进生活,由文本提示走向自我顿悟,最后实现文化知识的渗透,由分析与比较走向认知与赏析的过程。

三、高于生活,理脉络,品鉴文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知识的学习要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文化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将优秀文化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语言和文化离不开生活,语言和文化要走进生活、深入生活,还要高于生活。

Mimi the Superhero的绘本故事,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挖掘文本要素,感悟文化后,明白了不能以貌取人,不能仅通过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超级英雄。但笔者不满足于此。笔者以What is the superhero? Who is the superhero?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超级英雄是否都有健硕和强壮的外表与体魄?是否都像电影里一样,拥有超能力?是否都做着拯救世界的大事?是否都是遥不可及?生活中谁是超级英雄?……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点滴,得出结论(见图4):真正的超级英雄不在乎外表,他们没有电影中的超能力,他们都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人,只是他们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帮助他人,不计得失。超级英雄可以是做大事的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英雄,如钟南山等防疫英雄、消防员等救火英雄;可以是见义勇为的人;可以是警察、民警、交警等在平凡的岗位上保护我们的人;可以是在平时在生活中帮助我们的人……这些都是真实生活中的超级英雄。接着,笔者追问What can we learn from Mimi or the superhero? 引导学生从感知、分析、理解文化,走向赏析、汲取、内化文化,并走向行为与表征,即我们要像Mimi一样,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一定要在生活中永葆一颗善良与慈爱之心,乐于助人,不计回报,尽自己所能,讲究方式地见义勇为(例如像Mimi 一样通过按警报器,打119叫消防员等方式救人)。生活中的超级英雄越多,社会才会越来越好,从而实现正确价值观的无痕渗透,也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全部表现。教育是一种由目的,有系统地传播文化的活动,英语教学亦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陶冶和文化历程。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播,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它需要经过感知中外文化知识——认同优秀文化——加深文化理解——形成文明素养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紧扣生活,挖掘文本的文化要素,引导学生浅尝和感知文化;还要跳出文本,深入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文化;最后要高于生活,将语言、生活、文化高度融合,引导学生品悟、鉴别、赏析、内化文化。该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分析与比较文化——赏析与汲取文化——认知与内化文化——将文化内化为行为与表征的过程,从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从品悟文化中,学会做人做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Jane langford,Andy Catling. Mimi the superhero[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张卓然.彰显与优化:教學的文化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生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