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1-01-06李小琴
李小琴
为有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笔者结合本职工作,试着从环境熏陶、课程开设、活动融入、个别辅导、家园合作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环境熏陶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合适的环境不仅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还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发幼儿的思维,愉悦幼儿的身心。
我园修建了暖色系教学楼,创建开放自主的游戏场地,教室走廊布置幼儿自制作品,室外栽种绿植或摆放鲜花,让幼儿在园里以愉快的心情享受学习生活。
教师还和孩子们一起精心布置教室,让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二)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环境中尤为重要的是建构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等。
我园周娜老师站在孩子们角度,掌握他们的需求,在这方面做了有效尝试。她创设了新生入园亲子区,给幼儿和家长提供沟通的空间,让幼儿充分放飞情感,有利于幼儿安定情绪、愉悦心情,从而更快融入幼儿园生活。
她坚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幼儿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幼儿自信心。
二、课程开设
鉴于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园在园长的主导策划下,根据我园幼儿实际,按照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特点,编写了相应的心育活动教材,每周一节,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开发智力、陶冶情感、训练意志、养成行为,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活动融入
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领域活动过程中,结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我园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每个班级均设有不同的活动区域,如阅读区、语言区、科学区、体育区、美工区、建筑区等,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个性。
孩子们自由而有序地进行着探索,其间也不乏合作交流,他们在玩耍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重视幼儿情绪、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将其纳入各项活动目标,重心转向关注幼儿喜欢并乐于参与的各项活动,不再仅仅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譬如我园中班的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星星”、大班“安全测试”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了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态度。
四、个别辅导
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疏导。
我园首先建立了成长档案,教师通过成长档案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是实施个别辅导,教师在谈话时,善于采用表扬伴随批评的技巧来避免幼儿产生消极情绪。
譬如中一班子豪小朋友,性格特别内向、不爱说话,早晨来园时老师跟他问好,他也不回答。
针对他的特点,杜洋老师利用活动游戏时,循循善诱,激发他主动参与,从而培养他活泼开朗的性格。
五、家园携手
家园携手形成教育合力,是心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园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重头戏是心理健康教育座谈,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家庭育人环境;我园还不定期举行轻松活泼的亲子活动,如“六一”亲子汇演,亲子运动会等,坚持每个月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建立亲子教育微信群,共享家庭心育有关知识、名人教子的故事,让家长从中学到育儿经验和理论。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幼儿的心理健康,又要关注少數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既要重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一日教育活动之中;既需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