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澴河和谐征迁的“红色密码”
2021-01-06孝南组
孝南组
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孝感市委、市政府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工作涉及沿线12个社区(村)、116家企事业单位、7038户居民近4万人。孝南区委坚持党建引领,强内核、聚合力、守民心,通过2年多的艰苦奋战,累计完成3800亩土地征收和125万平方米房屋拆迁,比预期提前1年完成。老澴河沿线逐步建成为居民休闲的“亲水畔”、功能片区的“景观轴”、城市治理的“示范带”。
激活红色引擎强内核。“难题和堵点在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就会建到哪里。”孝南区委第一时间组建老澴河综合治理房屋征收指挥部党支部,在各工作专班成立党小组,“三街一乡”党(工)委参照区指挥部模式组建12个党支部,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项目建设一线,建强一线红色堡垒。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区委抽调52名能力强、作风实的党员干部到“主战场”,通过“六比六看”,推动形成比学赶超、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在2年多的建设中,有41名党员干部受到市区表彰,8名干部被提拔重用。任务越艰巨,越要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在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一线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相关政策法规,把稳思想之舵。在项目一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搬迁安置、就医就学就业等实际困难问题230余件。
强化协同推进聚合力。开展上下联动,区委建立区、街道、社区(村)三级联动协商机制,每月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协商解决推进项目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社区居民反映强烈的诉求期盼,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左右互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的党组织联结互动起来,建立信息共享、政策共议、事务共商、矛盾共调的工作机制,打破辖区边界、户籍边界的局限性。通过支部互动协调、快速响应、抓早抓小,共妥善化解矛盾纠纷523起。党员带动群众,在项目建设一线建立党员联户机制,1910名党员主动联系包保5128户居民,让党员发挥信息收集员、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和居民服务员的作用,用党员的红色“朋友圈”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把紧核心关口守民心。把好政策关,区委创新出台《未登记征收建筑调查认定处理办法》《安置房分配方案》《房屋征收户数认定办法》《房屋征收附属物和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等配套文件,确保征迁工作政策统一、标准一致、有章可循,全過程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管到底。把好公平关,坚持把阳光透明操作、公平公正贯穿于征迁全过程,对涉及群众关注的征迁范围确定、补偿标准、测量评估、补偿安置等环节,做到全过程张榜公示。制发宣传手册4万余本、张贴公告1.2万份,召开政策宣讲会、协调会1200余场次,有效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把好监督关,紧盯关键环节,注重发挥党员群众、三方机构、纪检审计、工作专班等四方面的监督作用,组建监督小组34个,开展各类现场监督活动419次。区纪委监委开展监督活动253场次,对36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谈话提醒。区工作专班审计各类档案资料6700份,确保建设过程中群众利益不受损、集体资产不流失、党员干部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