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班级管理中的沟通

2021-01-06沈晓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9期
关键词:信息传递沟通技巧沟通

沈晓军

摘  要 通过对沟通的重要性、信息的传递模型、沟通对象的管理和改善沟通的技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沟通时的平等原则、沟通信息的编码原则、沟通媒体的选择原则、对噪声的处理原则以及沟通对象的管理原则和一些沟通技巧,强调在班级管理中对于这些原则进行灵活应用,以期从理论上对班级管理中的沟通加以总结和指导。

关键词 沟通;信息传递;班级管理;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9-0095-03

1  沟通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和进步是和沟通分不开的,沟通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假若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人类的家庭、国家、社会等组织形态。沟通起到了维系组织的作用,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也起到了化解矛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同时,沟通还可以激发创造性,增加主动性。沟通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就有必要对沟通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重新认识沟通。

沟通(Communic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CMMUNIS,原意是彼此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以期建立共同看法的过程。所以,沟通的关键点在于沟通的双方建立相互的信任与了解,并在沟通的过程中相互回应,且期待通过沟通相互之间达成共识。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沟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沟通也非常重要。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有着天然的优势地位,那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难免使管理工作陷入“管”的境地。班主任总是在提各种要求,总是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其主要表现就是管理者的语言是命令式的,总是这也不准、那也不准,总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奴隶和工具加以驱赶和使用。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除了管理理念方面的原因外,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沟通不足造成的。

沟通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分享的内容包括信息、思想和情感。既然是分享,那么就有一个平等的内涵包括其中。如果没有了平等,教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学生总是处于被命令的地位,那么学生就会把自己的信息、思想和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而没有分享的过程。没有了分享,也就无所谓沟通了;若没有了沟通,就谈不上管理,更不用奢谈什么效率和进步了。由此可见,若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就要有良好的沟通,而良好的沟通又是建立在彼此信息、思想、情感的分享基础之上的。要打好这个分享的基础,平等的理念又是不可或缺的。

还要强调一点,这里所指的沟通,除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外,还包括教师同事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等诸多方面。以上分析的重要性与平等理念在这些方面都是适用的。尤其是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平等就更为重要。教师日常管理学生,在言谈话语之间难免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势,而这种气势在与家长沟通时却是大忌。教师与家长沟通一定要平等,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和他们是在共同努力教育孩子,而不要让他们对教师的工作有所抵触。这种平等的感觉很重要,只有建立这种平等的感觉,家长才能和教师与学校合作,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通过以上沟通重要性的分析,得出平等的理念在沟通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工作在基层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这一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2  信息的传递模型

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不管分享的是思想还是情感,最终都会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当然,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沟通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查询资料[1]和根据实际工作的总结,沟通的过程可以用图1所示的模型来加以描述。

通过对信息沟通模型的分析就会发现,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往往和信息发送者的本意是不一样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沟通是一个瞬间完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经过理性思考的过程。并且在这个瞬间的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要对信息进行编码,而信息的接收者又要完成信息的解码。同时,在这个信息的编码、解码的过程中,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的不同、沟通风格的差异以及对语言理解歧义性的存在,就造成对信息发出者本意的干扰,从而导致信息传输失真,也就是模型中所指的噪聲。

基于以上原因,根据沟通模型,班级的管理者也就是沟通的发起人就需要在信息编码、通信媒介选择、对噪声的理解和处理(即信息解码、信息接收者反馈信息的含义)等方面作出适当调整,以实现有效沟通。

2.1  信息的编码

沟通的发起者需要对沟通的内容有所准备,也就是沟通模型中的编码。具体的做法就是要用信息接收者所能接受的语言或形式,把需要沟通的内容表示出来。如果编码采用的是接收者听不懂的语言或不能接受的形式,就将给沟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而要采用接收者所能接受的编码”,就要对沟通对象有所了解,要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社会背景,深刻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掌握一切能掌握的信息,并在编码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信息,以使沟通能有效进行。比如在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家长的受教育背景,若家长受过高等教育,就可以采用比较文雅的语言进行沟通;若家长只接受过初等教育,则要尽量采用通俗化的语言与之交流。

还有就是情绪的控制问题,也一定要注意。情绪也是一种信息的编码,而情绪也是极不容易控制的。如果情绪控制不当,特别是负面情绪的流露,就会给沟通带来阻碍,更有甚者会激化矛盾而使沟通不能进行。并且情绪的控制也是最难的,因为沟通是一个动态的瞬间过程,很多的语言与情绪都是在电光火石之间就说出来与表现出来。情绪的控制,除了需要沟通的发起者有过硬的素质之外,从技术层面考虑,就需要沟通的发起者在沟通之前对沟通的对象有所了解,使沟通的发起者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来看待本次沟通,从而可以控制沟通的节奏与进程。

2.2  通信媒体的选择

信息需要一个传输的通道来传递给信息的接收者,而这个通道的选择也会对沟通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信息传输通道的选择,要根据沟通的内容、沟通的紧迫程度、沟通对象信息接收的方便程度来选择。比如沟通的内容是正式的通知,就需要使用书面的形式而不能使用口头的形式。如果情况非常紧迫,就必须采用打电话或当面通知的形式。还有就是信息接收的方便程度问题,如果信息接收不方便,就不利于沟通。

还有一个沟通方式选择的问题。交互式沟通有利于信息的交换,能确保全体参与者对相应的话题达成一致的意见。还有一种把信息发送给接收方的推式沟通方式,这种方法可以确保信息的发送,但不能确保信息被送达。最后一种沟通方式是由信息的接收者主动访问其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方式可以保證信息的接收,但不能保证接收的信息是其所需要的信息。

2.3  对噪声的理解和处理(即信息解码、信息接收者反馈信息的含义)

沟通的发起者和管理者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沟通的对象,要了解他们的背景与性格,目的是充分理解他们在信息解读过程中对信息的曲解,并且要认识到这种曲解是不可避免的。还有就是在信息的发送和传递过程中都会引入噪声,而这种噪声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充分理解了噪声的存在,管理者才能冷静客观地看待沟通,才能理解信息接收者对所传递信息的曲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最大限度地理解对方,以对方的解码习惯来发送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信息的曲解。并且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沟通有一个磨合过程,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沟通的加深、彼此了解的深入,沟通会逐渐进入良性循环。

3  沟通对象的管理

沟通对象的管理,首先是对沟通对象的分析。分析沟通对象的各种特征,以备在沟通时根据不同的对象对沟通信息进行编码,而不至于在沟通过程中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关于这一点,在信息的传递模型中已有所论述,在此不再展开分析。

其次是识别沟通对象,也就是识别在班级管理中都是哪些人需要进行沟通,有必要沟通的进行沟通,没必要进行沟通的就不进行沟通。对沟通对象的识别,对于学校的教师和领导识别很简单,一般不会出现识别错误的情况,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学生家长作为沟通对象的识别。对此,笔者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在此分享。作为班主任,笔者就班上M同学的一些问题需要和家长进行面谈,但联系学生的父母后,来校的却是M同学的姑姑(不是M的监护人)。而就M同学的问题进行沟通过程中,笔者发现M同学的姑姑只是一个代表,有决定权的是M同学的伯父。对于这种特殊的情况,沟通对象的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提前做好沟通对象的识别而不至于在沟通时显得被动。

在识别沟通对象时还要注意沟通复杂度的问题。沟通对象过多,会增加沟通的复杂度。这个复杂程度可以用美特卡夫定律来计算:沟通复杂度=n*(n-1)/2(n是沟通的人员数量)。

最后是沟通的需求分析。不同的沟通对象,对沟通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要充分了解沟通对象的需求与渴望程度。根据其需求的不同,把相关的信息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需求者,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沟通的目的。沟通时还要注意沟通的即时性,需要沟通则立即沟通,不能拖延,以免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4  改善沟通的技巧

沟通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因为是和人打交道,所以有些技巧的应用是可以改善沟通的。

第一个技巧是坚持内外有别。在沟通时让沟通对象感觉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的,是带有私密性质的,这就非常有利于沟通;反之则不利于沟通。

第二个技巧是利用好非正式沟通。正式形式的沟通过于严肃,不利于各方想法的表达,这是不利于沟通的。而非正式的沟通,比如闲谈、喝茶等,沟通各方都在放松的状态,气氛也不像正式沟通那么紧张严肃,这样反而容易达成共识。

第三个技巧是注意沟通升级。在沟通过程中如果遇到阻力,应当借助外力使双方的沟通打破僵局,使沟通可以顺利地向下进行。

第四个技巧是把握好沟通的频率。若沟通频繁,则沟通容易流于形式;若沟通过少,则起不到沟通管理的作用。主要还是要根据管理的需要,根据不同沟通对象的需求来进行沟通。这个尺度的把握在于管理者积极观察体会沟通对象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及时作出调整。

5  结语

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瞬间的过程。以上所谈的各个方面没有先后顺序,也没有主次之分,只是个人的体会,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灵活使用。并且沟通只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方面,要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除了沟通外,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比如班规班纪的建设就不能忽视。总之,要对班级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就要多管齐下,综合应用各种知识,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信息传递沟通技巧沟通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运用新媒体串联《沟通技巧》教学的课堂实践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沟通技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