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2021-01-06林春燕何栩曾湘丽李晓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林春燕 何栩 曾湘丽 李晓丹

摘  要 秉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原则,以疫情及身边医疗工作事迹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为切入点,凝练了“仁心—仁术—仁人”三大思政要素,从“课前—课中—课后—第二课堂”四方面开展教学设计,在内科学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关键词 课程思政;内科学;教学改革;立德树人;网络教学平

台;第二课堂;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9-0081-03

0  前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目前已是教育界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2]。与其他学科相比,医学作为一门医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有机融合的学科,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有生命、有思维、有情感的具有生物学和社会学双重身份的人,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理解及彰显医学教育内涵中承载的丰富的人文思政价值。但是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门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在新时代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是当前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3-4]。

从2019年年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逐步席卷全球。本课程团队紧密结合抗疫新形势下的时代热点,充分挖掘疫情中积淀的生动丰富的育人素材,凝练出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探索在内科学课程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理念,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1  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

1.1  素材的收集、提炼与融入教学

内科学课程思政素材的收集以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为准则,紧密结合时代热点,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及身边医疗工作事迹为育人素材,提炼“仁心—仁术—仁人”三元素课程思政德育目标,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医学人才培养原则;在素材融入教学过程中,拒绝简单粘贴、生硬嫁接,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自然契合的逻辑规律,体现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征,最终实现临床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1.1.1  仁心  仁心即弘扬“人文的善”——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的从医者。如在绪论教学中提到“在学习‘内科学’的过程中,应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重,不忘医学生誓言,牢记医者护佑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教师在授课中引入医护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事迹:我院呼吸内科吴锡平医生除夕当天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前线,一家四口分处四地,救治患者期间得到“我只认你”的评价时的沉甸甸的信任与感动;我院援鄂队长、重症医学科王华主任在危难时期的担当、责任和勇为领导者的坚韧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们着一身白衣,舍一己安危,千里驰援、悲壮逆行的大医精诚精神,践行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从医初心。

再如在“冠心病”章节理论教学中,引入以我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吴宏超主任与百岁冠心病老人为主角的央视新闻“百岁老人和医生的九年之约”,阐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场战斗的战友,疾病是双方共同的敌人,只有医患同心,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强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职业意识。

1.1.2  仁术  仁术,即强化“科学的真”——引导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建立严谨缜密的临床思维,培养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如在绪论教学中指出:“应高度重视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尤其要培养临床思维,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临床思维及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等多种高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内科学教学目标。在授课中用疫情期间王辰院士团队启动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例子,破除疫情“700多中、重症病患已经全部显效,3000例第三批患者即将上药”的网络谣言,诠释循证医学(EBM)的概念、随机—双盲—对照等临床试验的内涵,各级别证据,新药研发的伦理性原则等,引发学生思辨性看待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在心血管内科见习中,带教教师由问诊时患者垫高枕头开始,问及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差,引起学生思考患者睡眠質量不好的原因,抽丝剥茧,最终发现患者由于左心功能衰竭出现夜间呼吸困难,突出将理论融于实践的临床特点,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成为求真务实、具有科学素养的从医者。

1.1.3  仁人  仁人,即彰显“艺术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艺术鉴赏力,培养领导力、团队合作、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成为自尊自爱、具有道德判断能力并赢得民众信任尊重的医护工作者。如在绪论教学中提出:“应拓宽视野,完善自我,提升健康快乐指数,掌握科学的艺术。”在授课时,以疫情期间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武汉方舱医院读书的患者“清流哥”为例,阐述强大内心和强健身体,对于从事繁重艰苦的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尤为重要,只有先照顾好了自身,才能更好地照护患者,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了解如何安放自己、滋润心灵、保护健康;用大陆及台湾医学生利用画画的特长认真学习医学知识的例子,以同龄人榜样的态度和行动,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爱好,培养情趣,领略生活和工作中的艺术的美,提升幸福快乐指数和通识博雅修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章节授课中,介绍其治疗方法时,介绍我院风湿免疫科接力刚医生从小爱好手工,热爱思考创造,在工作后阅读大量的文献及自己思考动手,最终发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微创针刀镜治疗技术的事迹,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构建完善的知识架构,成为综合素质优秀的医者。

1.2  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爱课教学平台将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病房见习”二维扁平教学空间拓展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理论授课+课后深化+第二课堂拓展学习”的多维立体教学空间,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使思政内容与专业课内容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讲台突破三尺,知识跨越教室”。

1.2.1  课前自主学习  根据教学设计,教师上传课程相关资料及思政素材至爱课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课前完成专业理论与思政素材的预习,自主构建理论认知体系,将遇到的难点问题及初步学习体会记录并上传。教师在课前将学生的疑惑及心得体会进行整理、综合,对学生疑惑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对学习体会开展课堂交流。

1.2.2  课中讨论  教师在理论课堂上在讲授到相应的章节内容时,有机融入仁心、仁术、仁人等思政元素进行探讨性讨论,通过翻转课堂、辩论赛、思政及临床融合的实际案例等形式开展参与式教学,以情景式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

1.2.3  课后深化  教师在爱课布置相应的課后实训作业,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并可在平台分析学生的课堂讨论星级评价、课堂测验、实训作业等成绩数据。在思政作业上,结合教学内容,以反思性写作为特色,要求学生阅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事迹、医生的职业生涯事迹素材(如宣武医院焦力群主任的文章《我想认真做一名大夫》等),写出读后感。以“我笔写我心”,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验证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成效,使学生将外化的知识经过思考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转被动知识输入为主动的思辨输出。同时,学生将课堂思政讨论内容的学习心得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对课后心得与课前学习体会进行对比点评,掌握课前课后学生思维认识的变化,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后交流互动,结合QQ、微信等通信工具为学生答疑解惑。

1.2.4  第二课堂  构建“珠医博雅苑”医学人文教育平台,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通识博雅系列课程,邀请临床专家、研究生、本科生等开展“通识博雅”讲座,组织读书会、影视作品赏析会、艺术佳作鉴赏会等活动,加强学生的通识博雅教育,提升其审美力、艺术鉴赏力等综合素质;开展“生命教育沙龙”,邀请临床专家就生命、死亡相关话题开展沙龙活动,从“认识死亡、直面死亡、死亡准备、超越死亡”等四个环节深化医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认知,锻炼学生临终关怀能力,构建深入的医患共情,达到“向死而生”的目的;通过开展访谈沙龙(如邀请本次疫情中奔赴武汉增援的临床教师讨论疫情期间关注话题)、医患沟通情景剧、分享解析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以翻转课堂形式开展学生项目学习,项目内容包括图说医学史、安乐死、医患情感账户、叙事医学中的平行病历、医学生领导力的培养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课程整体框架和内涵的深入了解,通过翻转课堂形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2  思考

课程思政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并找到契合点是最核心和最难解决的部分[5-6]。目前,大量的医学类课程思政点建立在古今医学名家如华佗、孙思邈、林巧稚等奉献医学的感人事迹上,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爱国情怀,但是不难看出,这些事迹远离学生日常生活,难以引发深层思考。

笔者团队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原则,从〇〇后学生的习得习惯出发,把握学生的需求,以疫情及身边医疗工作事迹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为切入点,凝练了“仁心—仁术—仁人”三大思政要素,如盐溶于汤不着痕迹般融入教学内容中,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有特色的内科学课程思政内容。在科学的教学设计下,从“课前—课中—课后—第二课堂”四个环节连点成线,以线带动画面,构建有血有肉的、鲜活的教学体系。

1)在教学设计中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实现临床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2)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教学技术,运用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案例辨析、翻转课堂、反思性写作等教学方法,以案例、问题为导向,将思政元素生动贴近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产生行为认同,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对医者的职业认同,同时强化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

3)通过拓展“通识博雅”第二课堂,涉猎历史文化、语言文学、艺术审美等学科领域,加强通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生心智培育,助其搭建完整的知识架构。

3  总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内科学中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从思政素材的收集与使用、教学设计及实践开展探索,以期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强、人文厚、有情怀、有能力践行“医病、医身、医心”及“救人、救国、救世”崇高职业理想的优秀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艳,朱丹,罗涛,等.《临床医学导论》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9(6):15-17.

[2]李秋萍.课程思政理念下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2):117-118.

[3]李笑岩,逯鹏,袁文丹,等,“课程思政”融入医学概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5):84-86.

[4]张冬冬,李如占.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分析[J].高教论坛,2018(10):112-114.

[5]罗萍,马菲菲.“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2):42-44.

[6]李扬.新时代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究[J].新丝路,2019(18):206-207.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