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育人的职教课程思政体系设计研究

2021-01-06景红娜闫学娜李艳蕊侯丽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9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景红娜 闫学娜 李艳蕊 侯丽军

摘  要 高校思政工作目前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突出表现是单纯依靠政治理论课,弱化了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脱节的问题。基于此,着力构建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两大着力点,目的在于建立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从而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独作战的现象,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协同育人;职业教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9-0071-03

0  前言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然而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尚未形成协同育人格局,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存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脱节的问题。立德树人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受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大学生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职业教育有义务承担起凝聚大学生思想共识、立德树人艰巨任务,引领社会思潮向正确方向发展。因此,能够发挥协同育人效应,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落到实处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自2016年以来,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究日渐增多,主要从内涵、路径和机制等方面展开。例如:何红娟重点阐述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2];石丽艳探讨了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3];高德毅等从战略高度探讨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4];孟庆楠等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5];敖祖辉等从顶层设计研究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6];王学俭探索了助力课程思政的联动保障机制[7]。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缺少可操作且系统性强的课程思政总体设计实施方案与具体方法。

当前,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尚未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突出表现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脱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单纯依靠政治理论课,而弱化了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研究基于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目的在于建立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改变传统思政课单独作战的现象,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以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两大着力点,两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1.1  思政课程价值引领

思政课程指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专门的思政教师完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随着当前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改进和加强,坚持不断丰富和完善,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

1.2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基于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对象主要针对各类其他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選择,对我国职业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与设计

思政课程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上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不墨守成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类课程协同育人、同向同行,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基于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如图1所示。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两大着力点,思政课程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面对日益多元的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同向同行,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课程思政如何实施

实施课程思政应从育人的三个维度即教师、教学和课程三方面着手。

3.1  教师方面,对非专业思政教师的要求

3.1.1  深入学习思政知识,提升思政理论素养  实施课程思政,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高职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知识的研究和提升上面,而对于思政理论素养则认为是思政教师的事情。因此,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深入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给予学生一滴水的同时自身应具备一桶水,还要将其有机地融入专业教学中。

3.1.2  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提高课程思政本领  课程思政意识是课程思政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与实践者,承担庄严与神圣的使命,其人格与学术水平能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只有不断提升思政意识和能力,才能完成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同向同行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思政意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九大报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教育大会等理论精髓,才能提升理论素养,提高课程思政的本领。

3.2  教学方面,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从学科对应知识和技能寻求突破

3.2.1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  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以往的教学中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教师应坚持丰富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避免教条式、填鸭式的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元素,将社会上的新鲜事例与实事热点等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增强课程思政与知识技能的关联性与趣味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专业知识,又加强了思政教育。从学科对应的知识和技能寻求突破,以自然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道德、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2  构建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随之兴起。线上教学具有知识获取便捷、突破时空限制等优势,其回放功能更是实现了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和自主性,可以很好地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可以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教师在课前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准备与课程内容配套的体现课程思政的学习资料(如视频、课件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在线上面对面教学时以线上平台资料为基础展开学习、讨论与研究,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思想价值以自然、严谨、贴切的方式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3.3  课程方面,从“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活动实施—效果评价”四个维度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目标引领、课程内容融合、课程活动实施、课程效果评价,立体化全方位践行立德树人根本原则

3.3.1  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思政目标是整个课程的价值引领,是课程编制的准则,为课程活动实施提供依据,也是课程效果评价的准则。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设计,教师应在深入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的基础上,研究党的教育方针,确定课程思政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点,培养学生关注和兴趣,并进一步细化思政目标。

3.3.2  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活动实施的前提,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活动方式。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思政目标为引领,应体现与传统思政理论课的不同。结合课程特点、课程知识结构体系,选取适合课程思政的重点内容进行育人教育和渗透,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融合。

3.3.3  课程活动实施  课程活动是指课程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教学活动,是实现预期课程目标的途径。课程思政活动的设计应以某一主题为切入点,以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内化专业知识,而且锻炼意志和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4  课程效果评价  课程效果评价是指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思政目标,从教学知识点、技能与能力、思政内容等方面予以评价,既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技能等专业方面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思政方面的育人功能,具体可以根据课程思政的活动实施情况,从主体、维度、活动等方面确定评价形式。

4  总结

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的立身之本,是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必然选择。因此,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抓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这两大着力点,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密协同。本文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进行详细设计,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以期为职业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等.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4):76-84.

[2]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3.

[5]孟慶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3):139-145.

[6]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128-132.

[7]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8]王子赟,王艳,纪志成.基于课程思政的《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案例设计[J].高教学刊,2020(36):93-96.

[9]易鹏,王永友.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4):54-58,66.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