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行悟合一的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2021-01-06黄文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少先队队员辅导员

黄文英

摘 要:落实常态课是少先队活动的根基。基于知行悟合一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关注真实性、特征性、自主性、实践性、时代性、趣味性,通过立足指导纲要,回归自然本真,整合多种資源,引导少先队员在真实常态中明理导行,在知行合一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程 知行悟合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54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综合性活动课程,落实常态课是少先队活动的根基。基于知行悟合一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旨在引导少先队员在行中知,在知中行,在知行中悟道,在明理中导行,从而成为明理能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立足指导纲要,在实施过程中把准脉搏

少先队辅导员要立足《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纲”为本,认真研读,才能做到把准脉搏,有的放矢。明确以下几个要素:一个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两种课程性质:政治性和儿童性;三条实施途径: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四块目标内容:组织意识、道德养成、政治启蒙、成长取向;五维综合评价:对活动课、少先队员、队集体评选、辅导员、学校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督导检查,互观互检等;六种实施方式:队会、队课、队仪式、队组织生活、队实践活动、队品牌活动。

二、创新内容,强化活动课程的针对性

少先队辅导员要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中通过设计和开发具有特色的活动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推广民族精神,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内涵,进而引导少年儿童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也要和文化精神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少年儿童学习长征精神、雷锋精神以及革命精神,让他们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党和国家。具体可以组织安排诗歌朗诵、地域文化探索以及经典书籍阅读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劳动人民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更好地去继承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美德。另外,随着科技发展,少先队活动课程与互联网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要求少先队活动课程内容通过创新来跟上网络发展,从而更加符合儿童成长的需求。少年儿童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需要强化基于知行悟合一的少先队活动课程,通过内容的创新来促进少年儿童的道德发展。

三、回归自然本真,在真实常态中明理导行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要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只有恰当运用“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来关照教育,教育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完全释放。因此,我们要让少先队活动课程回归自然本真,让少先队员在真实常态中明理导行。

1.凸显真实性

“实”是少先队活动的生命,我们要本着“不求完美,但求突破;不求精致,但求有价值”的理念,不预演、不雕琢,不彩排、接地气,源于真实需求,开展真实体验。宁要真实的残缺,不要虚假的完美,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活动,要的是能触及心灵的体验。队员们在真实的活动中认知、悟道、导行,即使过程不完美,但是仍有研究和学习价值。

2.凸显特征性

少先队活动课程具有少先队的教育特征,它的“灵魂”就是队性强、队味浓。队性强体现在思想性、组织性、主体性、实践性、社会性这五个方面;队味浓就是有独特的组织架构、特殊的队活动仪式、规范的少先队礼仪、鲜明的组织标识、特有的话语体系。

3.凸显自主性

辅导员要放手锻炼少先队小骨干的自主活动能力,注重队员的自我教育、同伴教育,鼓励全体少年儿童动脑动手,自己的组织自己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人做主人,人人都探究,人人都创造,培养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辅导员要从“包办型”和“权威型”的角色中改变,不当“保姆”,不做“指挥”,而是做好幕后“策划者”“支持者”,让队员真正成为少先队活动的主人。

四、整合多种资源,在知行合一中快乐成长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少先队活动课程以少先队组织为实施载体,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坚持必要的灌输教育,正确引导的社会观察与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相结合。少先队活动的课堂有广阔的空间,辅导员要做有心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各种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利用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帮助少年儿童接触社会生活、接触大自然,促进他们在集体中健康成长,实现少先队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确保少年儿童在知行合一中快乐成长。

1.凸显实践性

我们要因地制宜,拓宽资源,在校园内外、家庭、社区和社会上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实践体验活动,注重体验教育,突显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可以为队员们开辟第二课堂,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依托红色革命遗址,利用周末组织队员追寻红色印记。例如,可以把队员分为四个小队,开展“小脚丫红色印记”研学之旅活动,在“红色故事篇”中,通过参观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和讲述红色故事,让队员们从大量的革命遗物、历史照片、文字资料、英雄事迹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红色知识篇”中,队员们开展红色知识竞赛,全面了解和认识革命历史;在“红色颂歌篇”中,队员们用红色歌曲和诗歌来歌颂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在“红色实战篇”中,通过实地演练,队员们体验革命先辈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必胜决心。研学之旅活动使队员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多元体验,这种体验是真切的,是有价值的。队员在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将学习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2.凸显时代性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网络授课、线上学习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运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在各种流行文化元素中长大的,因此,我们要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利用网络资源,应用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探索构建知行悟合一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原则,创设一个数字化、实证化的有效课堂,让少先队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让少先队员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受锻炼、长才干。例如,队课《党是太阳我是花》,在上课初始,可以通过播放向日葵围着太阳转的动漫,并配以解说:“早晨,太阳升起,向日葵会把自己的小脸转向东方的太阳。傍晚,太阳从西边落山了,向日葵的小脸又会慢慢地转向西边。”通过直观的动漫和生动的引导,队员们会发现:葵花像是少年儿童,太阳就像我们的党,由此导入新课,并增强队员们与共产党的亲近感。

3.凸显趣味性

我们要不断创新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进行活动,如才艺展示、演讲汇报、游戏互动、情景创设、角色体验、娱乐游戏、社会实践、学习探究、亲子参与等等。同样是“小脚丫红色印记”研学之旅活动,在“红色实战篇”中,首先组织队员开展“穿越丛林”实战演练:利用纪念馆附近一片茂密、有一定坡度的杂木林,让队员互相协作,“穿越丛林”。接着,开展“林间扫雷”演练:在一片杉木林里开展扫雷活动。因为杉木林落叶多,有一定的厚度,队员在上面行走极易滑倒。落叶底下藏有锥栗(奖品),队员既要勇敢又要细致,才能“扫”到“雷”。最后是“绝壁求生”实战演练:在纪念馆附近,找一堵陡直的泥墙,从上面垂下一根粗绳,队员把绳索夹在两脚中,双手握绳,双脚踩墙,身体往后仰,往上爬。上方和下方由辅导员和家长志愿者拉网保护。实战演练虽然富有挑战性,却寓教于乐,趣味性十足。从前面环节的认知活动到本环节的体验活动,队员从认识到顿悟再到行动,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使队员的认知得到了升华,灵魂受到了震撼,思想经受了洗礼。通过“知·行·悟”的体验过程,感受到革命战士为了革命胜利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从而自觉以英雄为榜样,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小立志,争做新时代好队员。

总之,辅导员要明白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属性,掌握好少先队活动课的要领,在意识上“先行—步”,走在科学、时尚的前沿,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急队员之所急,先队员之所先。这样,我们展示的少先队活动就一定会实现“公开课上出常态课的真实,常态课上出公开课的精彩”,一定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少先队活动课程,并由此热爱少先队组织,从而使少先队活动成为少年儿童的精神乐园。

猜你喜欢

少先队队员辅导员
社区少先队的“一二三”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不老的少先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