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2021-01-06谢志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德育

谢志英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德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得以体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关键影响,所以无论是学科教育还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都应重视德育渗透。其中校园文化在德育中发挥着导向、约束、陶冶、实践等方面作用,所以有必要针对其如何在德育中发挥最大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为教育从业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 校园文化 德育 作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53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地位在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提高,其中校园文化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德育实效具有关键作用。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所以极易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如今,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小学德育工作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身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所谓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创造出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而承载两者的可以是抽象的活动形式,也可以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氛围,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地教育与影响,尤其在内化学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方面效果明显。从这一点来看,校园文化是学校关键的教育资源,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

二、校园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小学校园文化有着多种表现形态,不同表现形态在德育中的作用有所不同,但共同点在于均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关键影响,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途径。下文对不同表现形态的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观念文化的导向作用

观念文化体现在思想认识、道德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校园文化中的观念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态为学校精神。许多学校经过历史岁月的洗涤,在发展中逐渐凝练出自身精神,一般会以校训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有的学校校训为“文明、和谐、超越、拼搏”,对学风要求为“勤学、善思、实践、创造”。小学校园文化需要紧随社会时代发展,表现出时代特点,顺应教育发展要求,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校园精神作为观念文化的核心体现,能够指引学生发愤图强、不断进取,在德育中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2.制度文化的约束作用

校园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对师生行为进行约束,所以也是校园文化的关键内容之一。校园制度文化对师生行为具有约束作用,存在规范性与纪律性特征。

3.硬件文化的陶冶作用

在校园中所有肉眼可见且以实体形态存在的文化形式均为硬件文化,主要包含校园的建筑物、绿化物、教学设备等。而物质环境作为师生教学、生活的根本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会让学生对校园心生热爱之情,进而有效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操。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与德育的统一,促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4.行为文化的实践作用

校园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是指全体师生行为习惯所表现出的一种文化,主要体现出校园师生关系特征与校园活动开展特征,在校园文化中属于影响最深远且范围最广的文化形态。教师与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两者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能够加深彼此认识,发展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等能力,是对“学校即社会”教育理念的有力践行。

三、在德育中合理利用校园文化的策略

小学校园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科文化知识的传播,而且在德育工作中也能发挥显著作用,所以需要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其中丰富的德育元素,促使德育能够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发挥其德育教学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构建融洽师生关系

唯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确保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学生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同时在活动中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建立。身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尝试与学生交朋友,双方良性关系的建立是德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只有双方充分信任,才能在思想、情感层面深入交流,从而提高德育实效性。同时,身为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对学生形成良性影响,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一定要学会“蹲下来”平视交流,不得滥用自身教师权威,用命令式语气去支配孩子的思想与行动,而要用心引导,友善沟通,帮助学生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促使其成长过程中能够快速成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导致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施加太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所以,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关怀,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与被呵护,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2.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不管是校园环境还是教室环境,都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所处的主要环境,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良好班风、学风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身为教育工作者,则应通过构建良好且具有特色班級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发挥作用。

其一,张贴名言警句。在班级教室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等,提醒学生要把握时间、勤奋求学,树立远大理想。

其二,制定班规。教师可广泛收集所有学生的提议,遵循学生的意见制定班规,让学生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班规。班规的内容可适当细致,比如包含班上同学的着装要求、课桌椅摆放要求、值日生要求等等,所有班级同学都要积极遵守,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三,开设学习园地。可将学生按照座位或成绩进行合理分组,要求各小组学生轮流出黑板报,主要内容为德育知识内容、学科趣味知识等等,以学习园地的方式营造浓郁的班级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

其四,组建班级图书馆。班级图书馆是营造班級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的文化氛围的重要举措,并且能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班级图书馆的组建可与学校图书馆对接,让班级图书管理员管理班级同学的借阅事务,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岗位意识。

3.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类活动

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会将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师生的身心中,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摆在那里让学生看的,更加明智的做法是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中去,通过各种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本校校园文化的理解。例如每周升旗仪式时的国旗下讲话、校园艺术节、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征文竞赛等。

比如,学校可利用本地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邀请先进人物本人到学校进行演讲或交流。让师生感受先进人物和集体的崇高品德,使学生树立起对伟大人格的敬仰之情,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并由此激发自身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感人事例并将其生成简短的报告反馈给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寻找闪光点,这样更容易获取榜样的精神力量,也更容易让学生与生活建立起深刻的联系。最后,学校也可根据榜样示范规则确定优秀教师和学生标兵,让其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从而加强校园榜样示范文化建设,使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得以强化。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切实实现校园文化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目的。

4.净化校园网络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早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接收习惯形成直接影响。然而网络毕竟是虚拟世界,许多信息未经证实便在网络传播,而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认知能力偏弱,所以容易受到不健康信息的影响。所以,学校方面还需要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净化,帮助小学生剔除对成长有不利影响的信息,并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校园网络中,发挥出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作为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约束、陶冶与实践作用,并且能够由内而外地体现出办学宗旨与学校的人文风采。因此,学校应当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化、长期化工程,确保发挥出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以文化环境影响人才,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