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诗教学与形象思维的融合策略

2021-01-06毕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首诗想象

毕锋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39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而形象思维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是思维发展的起点,而且关乎着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形成。

形象思维,即凭借表象或形象进行的思维。形象思维是诗歌创作的思维方法,也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写作技巧。在诗歌教学中,通过抓住诗歌的形象性这一特点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诗歌文学形象的理解,有着事倍功半的作用。

首先,我们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部分的课后思考练习为例,来看看编者是如何在教材中渗透形象思维的训练。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提到的一些高频词:反复诵读、想象情景、描绘情景、说出感受、扩写古诗。而我们在学习古诗词中运用的有关形象思维的关键词是:诵读、想象和联想。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对形象思维的训练去提高他们感知形象、描绘形象、概括形象、再创形象的能力。

其次,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操作策略:

一、反复诵读,导入情境

诗歌最初产生之时就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后来诗歌脱离音乐、舞蹈,独立发展,其声韵、节奏的美感特征不断得到完善。通过反复诵读,就能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美;同时,通过诵读也能整体感受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入境,为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做充分准备。

二、抓住意象,突出特点

1.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意象有:山、径、舟、老翁垂钓、江、雪。学生借助这些主要意象就能描绘这首诗所写的情境: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2.又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四个动作:“停”“投”“拔”“顾”,刻画了一个愁苦、迷茫的诗人形象。

三、抓住诗眼,探求意境

1.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中的“断肠”毫无疑问是本诗的诗眼,抓住它就能很好地分析该诗情与景的关系。

2.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本诗的诗眼是“空”,这里的“空”不仅是空荡、空阔的意思,还有空寂的意思,从这里出发我们就能进入诗中丰富的意境。

四、知人论世,深入理解

例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人生轨迹:21岁一战成名,踌躇满志,一路做到从四品龙图阁待制;42岁受弹劾被免职,在江西乡下闲居,一待就是二十几年;64时才被朝廷记起,重新任命。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学生出示诗人背景,学生对词中的“醉”“梦”“可怜”“白发生”等词的体会一定会更深,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本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联系生活,引起共鸣

在学习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时,学生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所突出的“早”不容易体会,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体会。回想自己秋冬时节上早自习的场景,虽没有“鸡声”,却有闹钟将我们唤醒,而且早上上学途中也经常会看到月亮未落的场景。同时,在联系自己遇到过的某个有霜的早晨,自己的脚步踩在打霜的路面上发出轻微的嚓嚓声,就能体会这首诗中的早行之“早”了。

六、聚焦情感,曲线再现

大部分诗歌的情感都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在分析诗歌情感变化时,可以借助“情感曲线”来讲诗歌的情感变化。比如李白的《行路难》,该诗中的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们让学生根据个人理解来描绘这首诗的“情感曲线”,最后发现,同学们的曲线虽大致一样,但每个人都有细微差别,这里生发了很多个性化的东西,达到了学生自主体验、内化的目的。同时,这样也能将抽象的情感进行可视化,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七、巧借图片,图文相生

1.为诗配图

诗词也是古人生活的反映,如把诗词所描写的生活绘成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会增强他们对诗词的感知。比如,让学生给《天净沙·秋思》配图,之后学生之间互相对彼此的画作进行点评,学生质疑的问题有:马画太壮了、画面的颜色太绚丽了、怎么体现西风……这样学生对这首小令的内容、意境、情感等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达到以文解诗的目的。

2.借用插图

教材里有很多的插图,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不熟悉的时候插图为学生提供了易于理解的外部支持,也提供了直观丰富的图像信息,这些插图也可以作为我们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资源。这样的活动不仅使课堂变得有趣,也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八、写作体验,再创形象

形象思维作为写作的一种基本思维类型,包括再现性形象思维和以想象为主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在写作中,学生需要经历一个由形象感知到形象理性化认识的加工过程。诗歌教学中的写作包括改写、扩写等。比如,八下《唐詩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后的“积累拓展”题: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成一则小故事。 又比如,九下《诗词曲五首》课后“积累拓展”题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这些写作不仅要求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整体的把握,而且还要求学生对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主题思想有基本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感情体验去进行创作,学生将会创造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富、更具个性化的诗歌形象。

总之,诗歌鉴赏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联想和想象,并提供一点思路和方法,使他们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首诗想象
《上课没人抢》
快乐的想象
我想写首诗给你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