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06何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语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何芳

摘 要: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体系相比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对于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以及调整教学策略提出了全新的看法和意见,并制定了有效的计划与方案。语感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成为教师青睐的对象。语感是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阅读的灵魂所在。良好的语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联想力、表达力等综合能力。农村中学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37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和提升,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方法。在此,教师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理解文字、分析文章、体会语义、感悟朗读的有效教学。基于此,学生的综合素养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且教师开展后续教学工作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对此,本研究将结合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对语感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问题分析与原则探讨,希望能够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深度开展提供有效支撑和帮助。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所谓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作为主导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维创新。启发是思维的重要环节,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学生在主动思维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农村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解具体知识,还要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良好的语感。

2.参与性原则

互动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知识的互动共享,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前,部分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模式单一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互动性不好,师生沟通渠道不畅,进而影响了整个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因为语感教学较为抽象,除了教师的积极引导之外,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只有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语感的提升。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語感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文从注重听说一体化训练、创设阅读情境、拓宽学生阅读范围、仿写训练等方面,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1.趣与乐——听说一体,培养学生语感

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学会培养语感的方式。一方面,自主阅读对学生语感的提升意义重大,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尝试自主阅读,并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加以引导,这会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作者的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以此提升学生阅读效果,增强学生语感。

例如,教师在讲授《背影》一文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场景之中,自主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体会各种角色的思想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另一方面,普通话水平也对语感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标准的普通话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感。因此,要鼓励农村学生大胆地使用标准普通话来进行阅读,并为学生树立身边的阅读榜样,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为语感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使语感得以内化。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语感水平。例如,教师在讲授《出师表》一文的时候,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大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并依据朗读内容让学生从集思广益、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方面大胆发言,促进学生朗读与思考的融合,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全面提升。

2.形与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感

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感提升的时候,结合阅读方法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对于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朗读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也有着一定的辅助效果。

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一文的时候,因为文字讲解相对抽象,教师可以找一些苏州园林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真实的阅读情境。这样,学生可以边看视频边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文字与视频的结合,学生就可以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恢宏气势,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升语感。另一方面,语感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来实现。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文章部分句子的语序打乱,让学生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提升语感。

比如,教师在讲授巴金先生的《灯》这一课时,针对文中“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这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对比,体会去掉“单”字前后,同一内容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会明白“单”字是这句话的灵魂,说明人不仅仅依靠粮食而活着,更依靠希望而活着,有了希望,人们就能奋发图强,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关键字词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明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感受的重要性,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3.启与思——拓宽范围,提高学生语感

量变引起质变,因此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有效增强语感。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拓宽阅读范围,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首先,农村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文学水平,给学生推荐可阅读的书目。比如,一些经典的中外名著名篇等,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无论其文字水平,还是思想价值都到达了一定高度。其次,一些文章的经典段落语言优美、思想深刻,文学价值很高。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将其背诵下来,以便学生加深理解,产生深刻的感悟。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可对“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一段进行详细讲解,并要求学生将其背诵下来。这一段话词句优美、意境深远,学生如果能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对提升语感十分有利。总之,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拓展阅读范围来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提升语感。

4.实与悟——巧用仿写,增强学生语感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感知是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感则是感知的一种,因此,要有效提升语感,必须重视实践,而最重要实践途径就是写作,写作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写作的第一步就是仿写,所以培养语感要从仿写开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以课本上的文章主题为中心展开想象和思考,针对不同主题进行仿写训练,进而实现语感的培养。另外,中学语文教材中文章的句式也较为典型。因此,在仿写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大胆使用不同的句式,让学生将思想情感融入不同的句式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春》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写景模仿训练模块,引导学生参照文章的结构布局、写景角度、用词手法,完成《故乡的冬天》《丰收的秋天》《火红的夏天》等仿写任务,加深语感体验。

综上所述,基于农村中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教学理念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与认知需求的朗读空间和朗读素材。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进一步提升,还能让学生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明白朗读的重要性和作用性。这对于优化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康连《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高考》2021年第23期。

[2] 高丹《融媒体视域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3] 林逸琳《基于线上视听平台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闽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语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