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策略分析

2021-01-06刘颖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内涵

刘颖

摘 要:在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审美情操,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平衡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古诗词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承担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职责。然而,小学古诗词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比较深,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过分重视背诵记忆的现象。本文通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从审美教学出发,探讨小学古诗词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审美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28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世界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语言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意境之美和文学之美。古诗词赏析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有助于锻炼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启发创新思维。此外,古诗词往往还记录了古人的情感或思想,学习古诗词,让学生们体会情感,学习思想,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总之,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学习可以挖掘出许多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应该革新教学策略,拓展语文课的内涵。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比较深,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对古诗词含义的理解,只是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背诵,过程枯燥。传统教育也不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把各种晦涩艰深的文章作为教学内容,与学生智力的发展严重不符。传统教育模式不注重拓展思维,不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做不到以人为本。小学古诗词教学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同样产生了重背诵,轻理解,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现象,在这些现象的影响下,进行古诗词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无从谈起。为了配合教育改革,体现新的教育思想,深入挖掘语文课的内涵,进行审美教育,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进行小学古诗词审美教学的具体举措

1.重现诗词场景,加深学生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为了与青少年理解能力的成长阶段相配合,多数为描写某处自然环境,记叙某一生活场景的诗词。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因为这些诗词内容都比较直白,少有深文曲笔的描摹,所以学生们很难从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内涵。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重现诗词情境的方式,引导他们对诗词进行赏析。

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这是一篇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我们可以将诗词描写的内容讲解出来:前两联描写了西湖一天中随着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景色,并对这些景色进行了赞美,第一联“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天气晴朗时西湖水面波光粼粼,是一处景色描写,第二联“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下雨时山丘周围云雾迷蒙,又是另一幅奇景。最后两联则总结了景色的变化,运用比喻总结道:西湖的天气无论怎么变化,是晴是雨都有美丽的景色,就像古时的美女西施无论怎么打扮,是浓妆还是淡抹都让人觉得漂亮一样。解释清楚诗词大意后,学生们不但能通过联想记忆法把诗词记得更深刻,还能体会到诗词之美。

2.解析诗词的写作手法,启发学生认识手法美

古诗词之所以拥有其他文学作品没有的魅力,是因为它们在写作手法上独树一帜。古诗词注重韵律,在诵读时比平铺直叙的白话更加流畅,古诗词还讲究对仗工整,诗歌每一联相同的位置之间,都要求词语在读音和用意上对仗整齐,例如山对川,江对月,爆竹对春风,江山丽对花草香,既有平仄,又有意象,此外,古诗词还大量运用复杂的修辞,要想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审美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在写作手法上的优点。

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稚子弄冰》就利用了引导读者感官随诗词变化的手法,把简单的田园场面写成了一首奇诗。前两联写道“稚子金盆弄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直接描写了在冬日的清晨,小孩子们取出铜盆里的冰块,用彩色的绳子穿起来,当作打击乐器进行游戏的景象,这是直接描写,表示这是诗人直接“看到”的。后两联写道“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则间接描写了声音,孩子们敲着冰块钻进了树林,从诗人眼前消失了,最开始还能听到如同敲打玉磬一般的脆生生的声音,后来则是冰块掉在地上摔碎的声音,这些是诗人“听到”的。整首诗歌中的意象不是简单摆到读者面前的,而是有先有后,有远有近。孩子们还在附近的时候,诗人还能看到他们的动作,孩子们跑远后便只能通过听孩子们玩耍的声音来想象孩子们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诗人由看到听,就是孩子们由近及远的过程,这就是“生动”。以往“生动”这个词往往被学生们当作一种解答试题时的套话,对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在对古诗词的赏析拓展中,学生们就会对这个词有一个切身的体验,对“生动”这个词的认识也会加深。类似的内容不但可以让学生们在挖掘古诗词内涵的过程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认识,还能锻炼学生们的联想能力,使思维水平得到提升,而学生们在这样的启发下,自然而然会对古诗词的手法美产生认知,审美鉴赏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3.拓展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引领学生热爱古诗

我们都知道学习古诗词的重大意义,知道古诗词中蕴含着古人在创作时的情感,凝聚着古人的思想精神。学生们学习古诗词,就是为了体会古人们的经历,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使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并通过学习过程锻炼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但是学生们往往不会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学习时,面前只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只能去应付作业和考试,在一次次机械重复的枯燥任务中,学生们消磨掉了学习的兴趣,综合能力也无从提高。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们也认为这些主题过于宏大,学生们理解不了,在课堂上传授这样的内容对提升考试通过率也没有帮助。但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运用以前没有用过的新方法,体现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把这些内容带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比如,各个科目都要求上好开学第一课,向学生传达学习本课的目的和要求,笔者在小学四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就以古诗词为切入点,告诉学生们课程的意义。在课堂上,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外国人像中国人一样,用本民族的语言创作诗歌,能写出古诗词独有的韵律吗?在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后,笔者告诉他们,我国的邻国日本在我国诗词的影响下也有一批作家创作了一些诗歌,随后,笔者举出了在两国地位相同的诗,中国的是《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本的则是“闲寂古池塘,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随后,笔者让学生们对两首诗进行比较,学生们普遍认为,无论是诵读时的韵律,还是诗歌语句中的内涵,日本的诗歌比起我国诗词都稍有不及,最后,笔者作出了解答:中国诗歌受中国语言自身特点的影响,拥有其他语言诗歌没有的工整韵律;中国诗歌在中国独特的文化环境下,发展出了独特的意象,比如“明月”就常常与“故乡”相关联;而思乡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情感内涵,经常出现在诗歌当中。在进行这样的拓展之后,学生们认识到了我国古诗词的独特性,进而产生对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使命感,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古诗词,学生们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了培养综合素质的主动学习,认识到了古诗词的历史传承之美,实现了锻炼审美能力的目的。

我国的古诗词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宝库,其内涵浩如烟海,而语文课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基石,肩负着传承古诗词的使命。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指明,语文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责任,要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古诗词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要想把古诗词的独特作用发挥出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就一定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价值,从内容,手法和学习古诗词背后的重大意义出发,利用课程改革的新思想,让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的古诗词,重新变得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王祖才《創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年第9期。

[2] 杨丽平《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文渊(高中版)》 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内涵
踏青古诗词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挖掘习题的内涵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