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噪声地图的研究与应用
——以某220kV变电站为例
2021-01-06丁少华
严 青,丁少华,陈 迪,张 一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41)
前 言
我国超高压变电站所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等,其中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基本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但噪声却常出现超标现象,超标现象包括站界噪声超标和站外环境噪声超标。为防止变电站站界噪声超标,可在设计阶段采取BOX-IN、声屏障[1]等降噪技术。但变电站在设计阶段往往无法判断变电站建成后周围的办公、住宅等敏感建筑物的建设情况(位置、使用性质、规模及楼层高度等),同时变电站多为分期建设,终期规模时变电站的外环境关系与初期规模时相比可能会发生变化。上述外环境关系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站外敏感区域噪声超标,反过来则会引起变电站的降噪措施发生变化,增加额外的投资。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从变电站初期规模设计阶段开始,建立变电站的噪声地图,即根据变电站的初期、终期建设规模,建立变电站噪声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当前变电站外环境关系分布情况与声环境功能区划,预测变电站对周围环境不同高度层的噪声影响情况,形成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噪声分布图。为实现区域噪声达标、环境噪声管理、优化城市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 噪声地图
“噪声地图”这一说法于2002年起源于欧洲,其含义为反映某区域噪声现状或预测该区域噪声分布情况的地图,可分为城市区域噪声地图、道路交通噪声地图、工业噪声地图、航空噪声地图、居住区域噪声地图等[2]。通过噪声地图,可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对噪声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区域噪声达标,另一方面也为区域环境噪声管理、城市整体规划、城市健康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3]。
噪声地图的绘制包含以下几个步骤:资料收集(包括噪声源强、背景监测、外环境调查等)、噪声贡献值模拟预测、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值叠加、插值法构建等声级线、噪声值的可视化表达、区域噪声状况分析与评价、制定噪声防治措施[4]。其中进行噪声模拟的软件通常有Cadna/A、SoundPlan等,均具有模型建立、噪声预测、数据可视化等功能。
2 变电站噪声地图绘制
2.1 变电站概况
以某220kV变电站为例,其总平面布置见图1,变电站主要噪声源为主变压器,初期规模为2×240MVA,终期规模为3×240MVA,主变压器之间均有防火墙隔开,防火墙高度为7m;站内初期将建成主控楼和配电室各1座;站外为农村环境,距变电站东侧站界约20m处分布有一处三层高建筑物(居民住宅),其余侧200m范围内均无建筑物分布。
图1 22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图Fig.1 General layout of 220kV substation
2.2 资料收集
2.2.1 声功能区划及噪声执行标准
根据区域声功能区划,该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即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其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
2.2.2 声源源强大小
根据主变压器厂家提供的资料,变电站拟采用的主变压器源强为:距主变压器2m处声压级70dB(A)。
2.2 .3 背景噪声值
该区域环境状况单一,无其他明显噪声源,根据监测结果,区域背景噪声值为昼间44dB(A)、夜间40dB(A),背景噪声满足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2.2.4 区域建筑物特性
根据调查,变电站附近区域建筑物多为居民住宅,楼层为1~3层,每楼层高约3m。
2.3 噪声预测
本次采用Cadna/A软件对变电站初期、终期规模产生的噪声情况进行预测,预测范围为变电站外200m以内的区域,预测高度分别为距地面1.2m(一层)、4.2m(二层)、7.2m(三层)。
2.4 噪声预测结果及分析
根据变电站初期、终期规模噪声贡献值,变电站站界噪声分布情况见图2,叠加区域背景值后,不同高度处的噪声预测结果(平面噪声地图)见图3~图5,变电站外建筑物各层的噪声预测结果(垂直噪声地图)见图6。
注:鉴于变电站东侧分布有居民,故东侧站界计算高度为围墙上方0.5m,即距地面2.8m,其余侧站界计算高度为距地面1.2m。图2 变电站站界噪声分布情况Fig.2 Noise distribution at substation station boundary
注:图上均显示的为夜间噪声分布情况。图3 1.2m处站外平面噪声地图Fig.3 Noise map 1.2m outside the station
注:图上均显示的为夜间噪声分布情况。图4 4.2m处站外平面噪声地图Fig.4 Noise map 4.2m outside the station
注:图上均显示的为夜间噪声分布情况。图5 7.2m处站外平面噪声地图Fig.5 Noise map 7.2m outside the station
注:图上均显示的为夜间噪声分布情况。图6 建筑物各层的垂直噪声地图Fig.6 Vertical noise map of each floor of building
由图2可知,变电站本期、终期规模投运后站界噪声最大值分别为47.6dB(A)、49.2dB(A),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功能区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不需采取降噪措施。
由图3~图5可知,当计算高度为距地面1.2m处时,站外均无超标,随着计算高度增加,变电站噪声影响范围逐渐增大。从4.2m开始,北侧站外开始出现超标现象,且随着高度增加超标范围逐渐扩大。鉴于站外建筑物的规划和建设情况无法获知,因此无法从变电站着手采取针对性的降噪措施。考虑到变电站终期规模时4.2m、7.2m高处北侧站外噪声超标范围分别约为10m、20m,可建议向当地规划部门请示,在变电站北侧站外10m范围内禁止修建两层建筑物,在20m范围内禁止修建三层建筑物。
由图6可知,变电站东侧现有建筑物各层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功能区标准,变电站初期、终期规模投运后噪声最大值分别为47dB(A)、48dB(A),均出现在第三层。
由于该区域环境状况单一,除本变电站外,无其他明显噪声源,故图3~图5为本变电站建成后的区域水平噪声地图,图6为本变电站建成后的区域垂直噪声地图,通过上述噪声地图,可得到以下启示:
(1)当变电站初期工程建成投运后,需对变电站站外敏感建筑物处的噪声进行实测,同时结合站外建筑物分布,建立站外现状噪声地图,并对噪声地图进行动态管理,当区域噪声源、建筑物分布情况及声功能区划等发生变化时进行噪声地图实时更新;
(2)根据绘制的噪声地图,判断站外现状噪声或规划工程实施后噪声是否超标,若已有敏感建筑物处现状噪声超标,则需采取相应的降噪整改措施;若规划工程实施后已有敏感建筑物处噪声超标,则需在设计阶段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若规划工程实施后站外规划区域部分超标,则需协同规划部门对超标区域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相关敏感建筑物建成后出现噪声超标现象,最大限度地实现噪声预先控制。
(3)新建工程设计阶段应首先收集区域的噪声地图,掌握区域的噪声现状,结合新建工程的噪声影响优化工程环保设计。
3 结 论
为进一步改善区域噪声环境,可采用噪声地图的方式,掌握区域噪声现状,同时获得新建工程建成后的噪声影响状况。本文通过绘制变电站建成后的噪声地图,明确了变电站噪声对区域的影响状况,当变电站终期规模建成后,东侧现有建筑物各层噪声值均能达标,但变电站北侧站外4.2m、7.2m高处均会出现噪声超标,其超标范围分别约为10m、20m,鉴于站外规划的不确定性,可向当地规划部门请示,结合噪声地图分布情况,进行站外区域的合理规划,如可建议在变电站北侧站外10m范围内禁止修建两层建筑物,在20m范围内禁止修建三层建筑物,实现区域噪声环境达标。
此外,对于某些城市区域,城市发展较快,城市功能较多,各项设施分布比较密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也较复杂,则需要利用现状监测数据,结合软件模拟预测,构建区域现状噪声地图,并根据工程和城市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不断更新,实现动态管理,为区域新建工程降低噪声影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同时有利于优化区域环境噪声管理及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