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城市道路路段服务水平分析方法对比研究
2021-01-06程建梅
程建梅
(四川警察学院道路交通管理系,四川 泸州 64600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6)仅列出了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并未给出具体的分析方法。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经过多次改版和完善,2016年第六版发布,研究内容全面、完整,更具代表性。本文研究成果为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提供参考。
1 中国CJJ37-2016的评价体系
1.1 评价标准
饱和度是衡量城市道路路段服务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为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用v/c表示。根据饱和度取值大小,将城市道路路段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具体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城市道路路段服务水平等级划分标准
1.2 评价流程
通过v/c比确定研究路段的服务水平等级。
1.3 评价参数确定
CJJ37-2016将路段通行能力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饱和度是指服务交通量与设计通行能力之比。
(1)服务交通量
服务交通量是指路段上指定地点单位时间到达的小时交通量。若对城市路段高峰时段进行服务水平评价,则服务交通量为该参考点高峰小时到达的车辆数。
(2)设计通行能力
确定城市道路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主要有两种方法:经验值和理论计算。CJJ37-2016列出了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建议值见表2。设计通行能力也可根据基本通行能力修正得到,修正系数主要包括自行车影响γ、车道宽度η、车道数n′及交叉口影响β四个方面。计算模型如下:
表2 城市道路路段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建议取值
CD=CB·γ·η·n′·β
(1)
其中:CD为设计通行能力,pcu/h;CB为基本通行能力,pcu/h。
(1)自行车影响折减系数
根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之间是否有分隔带及自行车道负荷程度,将自行车影响折减系数分成三种情况,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γ
其中:Qbic为自行车交通量,veh/h;Pbic为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veh/h/m;W1、W2分别为单向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的宽度,m。
(2)车道宽度影响系数
车道的标准宽度取3.5 m(η=1),车道宽度与影响系数之间的变化关系见表4。
表4 车道宽度影响系数η与车道宽度W0
(3)车道数修正系数
当单向有多车道时,每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均不相等,一般越靠近中心线的车道利用率越高。
(4)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
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由交叉口间距和控制方式决定。信号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路段的服务水平。当交叉口间距增大时,路段车速和通行能力也会提高。路段通行能力与交叉口间距基本呈线性关系,计算模型为
(2)
其中:s为交叉口间距,m;β0为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
2 美国HCM2016的评价体系
2.1 评价标准
美国HCM2016机动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平均行程速度、基本自由流速度及饱和度(v/c)。机动车服务水平等级划分标准如表5所示。
表5 美国机动车服务水平等级划分标准
当v/c≤1.0时,在不同的基本自由流速度和不同的行程速度下,服务水平等级划分也不一样;当v/c>1.0时,此时无需计算基本自由流速度和行程速度,直接将该城市道路路段服务水平确定为F等级。
2.2 评价指标确定
(1)交通需求量
交通需求量是指路段下游交叉口直行方向车辆的到达交通量。由于调查时间段不同,或未统计中间节点交通量等原因,导致统计的交通量不均衡,故需对路段出入口交通量进行检查和调整。检查内容包括两点:路段上游交通量和下游交通量。上游交通量主要检查的交通量是否超过通行能力,如果超过则需要调整;下游交通量主要检查的流量和出口流量是否均衡,如果不均衡则需调整。
(2)通行能力
HCM2016中定义的通行能力是指路段下游交叉口进口道直行流向通行能力。交叉口入口通行能力的确定方法有三种:实地测量法、通行能力校正系数法及饱和流率法。
①实地测量法
对路段下游交叉口直行流量和车速进行实地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建立流量-速度模型估计直行流向通行能力。实地测量法是最直接、最能真实反映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方法。
②通行能力校正系数法
(3)
③饱和流率法
(4)
其中:g/C为车道对应有效绿信比;s为车道饱和流率,veh/h/ln。
(3)基本自由流速度
基本自由流速度(BFFS)既可以通过理论计算,也可以通过实测法来获得,本文仅介绍实测法,计算模型如下:
(5)
(6)
(7)
其中:Sf0为基本自由流速度,mi/h;Ls为相邻信号交叉口之间的间距,ft;Sf为自由流速度,mi/h;Sspot为平均点速度,mi/h;σspot为点速度标准差。
(4)确定行程速度
行程速度是指路段长度与行程时间之比,计算模型如下:
(8)
其中:St,seg为行程速度,mi/h;L为路段长度,ft;tR为路段上的行驶时间,s;dt为下游边界交叉口直行流向的控制延误,s。
3 中美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3.1 等级划分
中美城市路段服务水平等级划分标准不一样,中国CJJ37-2016将城市路段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美国HCM2016将城市路段服务水平划分为A、B、…、F六级。中国的一级对应美国A、B级,二级相当于C级,三级相当于D级,四级对应于E、F级。
3.2 评价指标
中美对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不同。中国常采用饱和度(v/c)作为城市道路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美国采用以饱和度(v/c)为辅,以行程速度-基本自由流速度为主的评价指标。且饱和度的定义也不相同,中国是指路段饱和度,美国是指路段下游边界交叉口直行流向的饱和度。
3.3 数据采集
(1)交通流量
中国CJJ37-2016中的交通量是指路段上某一点的服务交通量,而美国HCM2016中交通需求量是指路段下游交叉口直行方向车辆的到达交通量。
(2)通行能力
中国CJJ-2016中的城市路段通行能力是指设计通行能力,主要通过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而得,修正系数包括自行车影响、车道宽度、车道数及交叉口影响四种。美国HCM2016中的城市路段通行能力确定方法有三种,建议采用实地测量法获取。
4 展 望
我国人口密度大,属于混合交通,非机动、行人对机动车的干扰较大,所以直接照搬国外的方法,将无法满足我国混合交通发展的现状,所以应该立足于国情,加大对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形成系统的、完善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