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体会

2021-01-06胡思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0期
关键词:后遗火针神经痛

胡思杏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带状疱疹又名“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最早记载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清之后各医家对此病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留下了许多古籍文献。其中大部分医家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乃湿热火毒蕴结于人体皮肤,导致经络不通,从而不通则痛。而现在治疗带状疱疹以西医治疗为主,一般采取抗病毒治疗,结合营养神经的药物,以预防后遗症,然而西医治疗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且后遗神经痛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而笔者在古籍中发现火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有机会将此应用于临床之中,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复发率较低。遂笔者今将从火针,围刺法的作用机理及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 针法溯源

1.1 火针的作用机理

火针属于《黄帝内经》九针中的“大针”,又名“燔针”“焠刺”,《伤寒杂病论》中又将其称为“烧针”,而晋代《小品方》中最早出现了“火针”的名称[1]。在《医宗金鉴》有“轻者毒气随火气而散……通彻内外”的理论,从中可以看出火针具有以热引热、驱邪外出的作用[2]。当火热毒邪内藏于人体、寒凉药物也无法发挥作用,不能清热泄火之时,火针疗法可以通过自身引气和发散的作用,使热邪火毒外散,从而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同时火针通过加热的针体,将针体刺入腧穴、经脉循行又可以将火热之力导入人体,以激发经气,鼓舞脏腑之气、推动经脉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温经通络,畅通气血之效。

而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发现火针治疗各种疼痛疗效显著与火针较大的刺激量可以使人体感痛系统产生调整有关[3]。这是由于火针对于人体的刺激大于毫针的刺激,同时患者接受火针治疗时注意力更加集中,使中医“治神守气”的效果发挥的更好,从而使火针治疗在临床上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成为患者的福音。

1.2 围刺法的作用机理

围刺法又名围针法,是“扬刺法”的继承发展。内经[4]中记载:“扬刺者……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而《灵枢·官针》又言:“豺文刺者,……此心之应也。”所以围刺法又名“豹纹刺”。而围刺法是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运用平刺法多针进行包围式针刺,针尖刺向病灶中心。属于针刺的近治作用。围刺法能够阻止邪气侵入人体局部,同时围而奸之。这样对于急性发作的带状疱疹,围刺法可以调气和血、消肿止痛,阻断病变传入人体内部,延缓病情的发展,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围刺法一针多穴透刺针刺部位集中,同时加大了刺激量,还可以达到一穴多治的作用。并且围刺法具有减轻病损区物质的渗出,消除炎症性水肿等作用,有助于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5]。并且现在围刺法可以通过阻断病邪侵入人体局部的神经组织,促进其修复与再生,因此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人体局部的痛症[6]。在临床上有学者认为,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其中的丘脑、脊髓、脑干、皮层和尾核均参与针刺镇痛过程[7],还有研究表明[8],针刺镇痛也与神经-体液因素相关,它通过上调人体内部炎症反应中的局部内啡钛以及周围阿片受体,并且可以促进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再加上抑制人体内内源性致痛物质的产生,进而可以达到针刺镇痛效果。而围刺法一针多穴透刺因它刺激量较之普通针法增强许多,它的针刺镇痛效果也比普通针刺疗效显著,因此带状疱疹所造成的神经痛运用围刺法在临床上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出现疱疹前可有轻微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也可自觉患处皮肤出现灼热感或者神经痛,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肋间神经、三叉神经、颈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随后人体患处皮损部位可出现红斑、水疱,通常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其中水疱疱液先呈透明,后变浑浊,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坏死或者血疱。再经过5到10天疱疹干燥然后结痂,痂皮脱落后,会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遗留下来,但是愈后一般不留瘢痕。而部分患者在带状疱疹结痂脱落后,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往往是由于抗病毒治疗不彻底,病毒仍然潜伏于人体神经内,十分顽固,而西医治疗后遗神经痛效果不佳,此时如若运用针刺治疗,往往取得较佳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在中医学中又称为“ 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等,其病因病机通常为火毒湿热之邪蕴结肌肤,经络不通,进而不通则痛[9]。而在西医中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从而形成病毒血症,此时人体皮肤可能出现水痘或者呈隐性感染暂时无症状,然而病毒可长时间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人体受到刺激时(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时,潜伏在机体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将会被激活,此时病毒就会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3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男,48岁,平素从事体力劳动。初诊日期:2020年11月9日。主诉:左侧胸肋部疼痛8天。病史:患者于2020年11月1日出现左侧胸肋部疼痛,呈刀割样疼痛,伴有簇集性小水疱,有灼热感,当日就诊于武汉市第一医院,服用更昔洛韦治疗1周后,疱疹逐渐消退,但仍有刀割样疼痛,遂来我院就诊。全身症状:左侧胸肋部刀割样疼痛,伴灼热感,口干微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诊断:蛇串疮(肝经郁热型)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遂采用火针联合围刺法在阿是穴上进行针刺治疗该患者2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再增加治疗1疗程后,症状消失,现未复发。

这1例患者平素从事体力劳动,易疲劳,又嗜辛辣刺激之品,故感受外邪后极易发病,服用抗病毒药物后虽然疱疹消失,但由于平素从事体力劳动,易耗气,导致正气虚,食辛辣刺激之品又易诱发外邪,而此时正气虚无力驱邪外出,使外邪流于肌肤经络,四处走窜,阻碍气血运行,导致不通则痛,因此即使疱疹消失,但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依然存在。而火针可以将火热之气导入人体,然后火热之力激发经气,温壮脏腑之气、从而鼓舞经脉气血运行,达到以热引热、给邪以出路的作用,将毒邪排出体外。而围刺法则一针多穴透刺加大刺激量,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更好的针刺镇痛效果,从而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使患者可以正常生活。

4 体会

带状疱疹又名“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最早记载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此病发作,患者往往会感到刀割样疼痛,同时此症状即使通过抗病毒治疗,但仍有可能还会持续疼痛,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笔者将火针联合围刺法应用于临床,通过对患者的治疗,发现大部分患者均减轻了疼痛,且复发率较低,这说明了火针联合围刺法在临床上运用治疗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大力的推广。也说明了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很多经验还未发掘,需要我们广大中医人继承发展,从而更好地造福于患者。而火针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推广,建立现代临床应用标准十分重要,只有使之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更好的在临床上运用,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猜你喜欢

后遗火针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