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正义

2021-01-06王秀玲

山东农机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公正司法政法公平正义

王秀玲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司法从产生起就作为定分止争的手段,用以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司法作为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倚重。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公正司法,不仅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事关党和政府法治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法制建设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党的意志主张,反映了党和人民对法治建设的时代要求,是习近平法制思想重要内容,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的主体,能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无疑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如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不断提升政法工作质量和水平,成为摆在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必须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政法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政法工作重要论述。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通过探索建立政治轮训和政治督察制度,确保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权威性,确保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

二、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就司法体制改革成效的判断标准论述指出:“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归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近年来,我国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同时,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司法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司法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彻底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和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重要论述,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公正司法提供了明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这一重大判断,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丰富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政法机关和司法干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必须加强执法司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要从体制上建立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要靠制度来保障在执法司法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推进严格执法的重点是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近年来,围绕如何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和制度,深入开展了重点领域专项执法行动,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有了很大提升,执法的不透明不文明不规范等现象明显减少。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执法工作与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该严不严、该重不重、查处不力问题,也有执法不规范、“一刀切”、简单粗暴、选择性执法、层层加码等问题,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破坏了党和政府公信力。要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体系,规范执法程序,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确保执法在法治轨道上进行。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对执法队伍中的“害群之马”、黑恶势力“保护伞”,坚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推进司法公平正义的重点是要紧紧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法官检察官员额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完善法官检察官利益回避制度,加快构建司法管理监督新机制,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真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建立办案质量责任认定机制,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确保“谁办案谁负责,谁违法谁担责”。健全错案责任倒查终身问责机制,通过责任倒查追究责任、总结教训、完善制度,避免错案重复发生,倒逼提升办案质量和水平。落实干预、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追责制度,维护司法裁判的终局性,增强司法判决的执行力。要努力让司法更可预期,让办案更阳光透明。构建与新的办案机制相配套的权责一致、开放透明、亲民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深入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保证法官检察官“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四、必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和宣传

法治文化是在一定的治国理念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模式确立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的建设、法治理念的树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基,夯实这一根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从小抓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二是处理好法治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重情轻法的传统,处理好天理人情国法的关系,培养人们对法治的信仰;三是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四是确立司法的社会价值引领功能。面对不当行为司法机关应当旗帜鲜明地表达态度,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拓展法治文化宣传平台。强化法治文化宣传,既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要借鉴域外先进的法治文化,加强法治文化评论工作,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服务和法治文艺活动,努力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产品。

五、必须全面强化政法队伍自身建设

“徒法不能自行”,司法是靠司法人员去操作的,司法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对于整个司法活动是否公正起着直接的作用。为了确保实现执法司法工作的严格规范和公平正义,就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政法队伍。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总要求,深入推进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铁军。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执法司法专业能力。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健全政法干警社会交往行为规范,对违纪行为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完善权力约束监督机制,分类制定政法干警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进执法司法全面深度公开,建立健全与司法权运行新机制相适应的监督制约体系。坚决惩治执法司法腐败,坚决查处滥用职权、贪赃枉法、充当司法掮客等行为,营造全面从严治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公正司法政法公平正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选优配强用好乡镇(街道)政法委员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聚焦法院改革 促进公正司法
드라마 ‘인민의 이름으로’
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作用
论打破“救人反被诬陷”怪圈的法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