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提升新时代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2021-01-06河北省水利厅农水水电处二级调研员任文厚

河北水利 2021年5期
关键词:水源地管护饮水

□河北省水利厅农水水电处二级调研员 任文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于我们推进农村供水保障水平高质量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围绕供水格局、投资方式、群众需求和运行管理的新变化新要求,努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和小型工程标准化,加强工程的运行管理,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以扎实的工作业绩体现“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

1.把握努力方向,努力实现从小型供水工程为主到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的转变

我省过去已建的供水工程存在“散、小、多”的问题,仅分散式供水工程达50多万处,保障着农村饮水人口占全省的4.5%的人口,极个别的还存在靠天吃水的集雨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省在完成“十三五”巩固提升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下大力在南水北调受水区,按照“城乡一体、整县推进”的思路,通过实施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逐步打造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到2022年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受水区江水置换任务。其中:2021年,新增农村江水置换人口818万,沧州、衡水、廊坊3市率先全部完成置换任务;2022年,新增农村江水置换人口776万,南水北调受水区农村居民全部实现江水置换;在其他平原区,主要以大中型水厂为中心,通过扩大供水规模,延伸供水管网,增加规模化供水人口;在山丘区,按照“上规模、减数量”的思路,通过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等方式整合现有水厂,大幅度减少供水工程数量。“十四五”期间,努力实现基本消除分散供水,通过规划工程减少分散人口89.5万人,减少分散处数16.9万处,基本清除水窖、水池和集雨工程。到2022年,将有80个以上的县(市、区)全域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达到3100万以上,规模化供水率达到54%,较全国平均50%高4个百分点;到2025年,建立完善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规模化供水率达到的7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

2.适应任务需求,努力实现从中央投资为主到地方投资为主的转变

农村饮水是民生工程,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仅“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工程省以上投入资金82亿元。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建设要求和我省“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全省估算工程总投资为400亿元左右。从今年开始,按照国家以地方投入为主的政策,省市县财政的资金任务将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保障、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鼓励和引导受益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和管护,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把行业的事作成社会的事;采取“国家补助与地方自筹”相结合的筹集方式,各地要在中央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债券、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整合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保障、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下一步,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投入。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沟通,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的支持。二是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投入。省市县各级要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债券、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建设管理资金。三是用足用活现行政策投入。加强准入政策的研究制定,采取市场化融资、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租赁拍卖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确保投入力度不减,保障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确保财政投入与农村供水保障目标任务相适应。

3.坚持以民为本,努力实现从注重“有水吃”到“吃好水”的转变

早期我省修建的大量农村饮水工程,限于资金投入、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和思想认识等不足和落后原因,虽然解决了农村人口“有水吃”的问题,但与满足当前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还有距离,我们要努力实现既要“有水吃”,又要“吃好水”。当前,供水基础设施不完善、供水能力不足、水源地保护难度大的现实问题仍然在部分地区存在。部分单村供水工程没有配备水质净化消毒设备,个别规模供水工程消毒设备运行不正常,水质难以保障,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在水源地保护方面,我省千人以上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情况仍然不能乐观。据水源地的水质现状及污染源调查分析,水质易受到污染的供水水源地污染因子超标的有:铁、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总磷、高锰酸盐指数、BOD5。超标的主要原因:第一,部分水源地集水区水土流失相对严重,溶解土壤中的铁、锰离子、有机物、总磷、总氮等污染因子带入水体;第二,水源地集水区内人类活动相对较频繁,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废水无序排放,生活垃圾和粪便也随意堆放,大量污染物质随水流进入河道;第三,农业使用农肥、农药的流失量相对较大,受雨水径流、冲刷作用,加大了污染物质的入库量,加剧了水体水质的污染。按照我们“十四五”规划,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水处理及消毒工艺不完善的,新增水处理设施设备,完善消毒工艺,改善供水水质。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需扩大供水规模,又具备供水水源条件的,新建一批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三是提升现有水质化验室规范化运行能力,新建水质化验室和自动化监控系统。四是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对水源地的保护区和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

4.构建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从单村管护为主到集中统一的管护转变

农村饮水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效管护机制迫在眉睫。传统的各自为战的运行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选择合适的管护模式,提高工程精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是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的出路。一是持续推进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在进一步落实市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等“三个责任”的基础上,健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等“三项制度”,深化延伸乡镇政府主体责任人、水利行业监管责任人和村级工程管护负责人等“村级三个责任人”机制,采取公示牌、明白卡等方式在村内饮水工程和公示栏公示,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知悉范围。围绕压实责任、履职尽责、培训宣传等开展工作,真正做到有名有实。二是持续推动农村饮水工程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护。针对农村饮水工程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的特点,特别是单村及小微型工程专业化管理饮水工程能力相对薄弱,已成为饮水工程管护质量提升的堵点的问题,在去年开展农村饮水工程专业化管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推行政府主导、集中统一、市场运作管理力度。督促各地要围绕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四项安全指标,明确专业化管护标准,建立健全专业化管护制度,完善生产运行、水质检验、供水设施巡检、维修养护、计量收费、安全生产、卫生防护、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人员考核、消毒等管理,努力形成所有饮水工程管护主体责任明晰,管护制度标准健全的格局。三是强力推进水费收缴工作。用水付费是解决当前“后天管养不足”矛盾的根本性措施,务必大力推进必须收、按成本收、不足部分财政补齐等工作。加快推进计量设施安装,实行“一户一表、表移户外”,积极推广安装预付费水表、物联网远传智能水表,加强计量收费。四是推进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有效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实现工情和水情实时、全面数据响应、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和安全监控水平的重要支撑。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3S等高新技术,建立工程运行、水质监测、水源地保护等信息监控系统,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提升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我们水利工作的方向和动力,既是“大战”,也是“大考”。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提升工作能力,增强“赶考交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精神,建好管好用好供水工程,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水利部门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水源地管护饮水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简易饮水鸟
物探方法在下花园饮用水源地勘察项目中的应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电法在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渑池电厂为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