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分析

2021-01-06齐永忠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基站河南省基础设施

齐永忠

(河南省统计培训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

一、引言

“新基建”对应传统的“旧基建”概念,两者的区别实质是技术特征、经济发展阶段等社会历史情景变化引致的内在差异。“新基建”不仅定位为“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对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短板、民生(尤其是乡村地区)短板的新投资,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内容。“新基建”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重点投向关乎未来社会发展,具有技术前瞻性的基础设施;重点投向支撑新技术发展的核心制造业领域,主要是智能制造;重点投向与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相关联的短板领域。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陕西、山西等地考察时,多次提及“新基建”,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新基建”项目落地建设。按照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关于做好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河南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全省及重点地区推动“新基建”的有效做法。调研发现:2020年以来,河南省按照中央部署,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新基建”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方发力推动“新基建”项目有序建设。但是,缺乏综合性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细则、项目建设运营成本高以及市场化主体较少等问题也影响了河南省“新基建”项目的实施和落地。

二、河南省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项目建设情况

(一)“新基建”项目投资

2020年以来,河南省在“新基建”领域持续发力,先后谋划并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项目落地和实施推进进度日益加快。据初步筛选,上半年全省在库“新基建”项目共68个,同比增加19个;计划总投资2311.86亿元,同比增长16.6%;本年完成投资180.12亿元,同比增长64.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62.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6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4.3%。从“新基建”的主要领域看,上半年全省在库信息基础设施项目12个,同比增加5个;计划总投资174.96亿元,同比增长66.5%;本年完成投资13.66亿元,增长1.9倍;融合基础设施项目40个,同比增加10个;计划总投资2005.33亿元,同比增长15.7%;本年完成投资149.25亿元,同比增长54.2%;创新基础设施项目16个,同比增加4个;本年完成投资17.22亿元,增长1.2倍。从项目规模上看,规模较大的“新基建”项目主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其中计划总投资在50亿元以上的11个项目全部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占全部在库“新基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的76.0%;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也具有较大的投资规模,其中中国移动两个大数据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65亿元,上汽云计算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从项目所属区域看,不同城市间差别明显。郑州市是全省“新基建”的绝对高地。2020年上半年,在库“新基建”项目中,郑州市项目达40个,占比58.8%;计划总投资2145.71亿元,占比92.8%;本年完成投资159.09亿元,占比88.3%。其他地区与郑州市相差较大。

(二)“新基建”项目建设

1.5G网络。无线网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建设5G基站10684个(其中,移动9000个,联通1433个,电信251个),数量位居中部六省第2位,完成投资42.1亿元,实现了各省辖市(示范区)城区5G网络全覆盖和正式商用,河南省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所有省辖市(示范区)5G商用的省份。目前,全省累计已建成5G基站15947个(其中,移动12800个,联通2592个,电信555个)。核心网方面,河南移动承担建设中国移动网络云华中大区节点,承载华中大区河南、湖北、湖南三省5G核心网,并负责华南大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核心网的容灾备份;河南联通争取中国联通5G核心网中部大区中心落地郑州,为河南、湖南、湖北、内蒙古、山西等多省区提供5G核心网业务支撑。

2.工业互联网。2018年,河南省出台《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着力强化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培育一批综合性、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2018年和2019年,工信部认定的2批共153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中河南省入选4个,分别为中信重工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拖现代农业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卫华集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起重机装备远程运维新模式应用、宇通客车新能源动力电池LCC解决方案。此外,河南省工信厅于2018年和2019年也认定了2批共1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3.大数据中心。2016年河南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来,提出打造以郑州、洛阳为中心的区域性数据中心。目前,全省已建成中国移动郑州航空港区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电信郑州数据中心、洛阳景安互联网数据中心、华为新乡云计算中心、焦作蛮蛮云云计算中心等一批大型数据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中原大数据中心、鹤壁京东云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工信部2019年《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显示,河南省在用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有3个,规划在建的有4个,总量与湖北、山东、陕西等省份相当,但与广东、上海、北京、内蒙古、贵州等IDC资源优势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特高压。河南省主要有两项,其中在建特高压直流工程1项,即青海至河南±800KV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简称“青电入豫”工程。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换流站,落于河南省驻马店换流站,全长1563公里,其中河南段375公里;总投资231.49亿元,其中河南段投资74.59亿元。目前,河南段已投资44.85亿元,占总投资的60.1%。另一项是与“青电入豫”配套建设的交流特高压工程,新增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总投资50.8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43.87亿元。

5.充电桩。按照国家有关部署,2016年河南省出台了《“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河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对配建要求、财政奖补、用地支持、价格优惠等进行了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各类充换电站超过1000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10万个,满足超过35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累计建成充换电站747座,各类公共充电桩35521个,接入国家监控平台数量超过1.59万个,居全国第12位,中部第3位,基本满足全省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另外,河南省电动私家汽车保有量在14万辆以上,参照全国私人充电桩配建率(68%左右)计算,预计河南省私人充电桩保有量在9.5万个以上。

6.智能交通。6600余公里高速公路实现视频采集和信息发布设施全覆盖,实时提供全路网拥堵、撞车、停车等交通事件报警,普通干线公路重要路段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建成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两客一危”车辆安装率达100%,在线率达95%。启动“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与智慧公路试点工程”,郑州机场在全国率先研发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全省水路运政管理系统”和“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搜救协调与指挥系统”上线应用。交通一卡通“轩辕通”卡实现全省18个省辖市(示范区)及全国279个城市跨区域、跨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全省17个省辖市均实现公交移动支付应用,郑州、济源等地已建成了涵盖公交电子站牌、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在内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平台,郑州地铁以及郑州、许昌等城市客运场站积极开展人脸识别进站乘车试点。

三、河南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建设出台的政策措施

(一)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制定“新基建”支持政策,谋划“新基建”重点项目

1.起步较早,政策先行。近年来,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新基建”发展的决策部署,先后出台《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河南省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一系列支持“新基建”发展的政策,对5G网络、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等进行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郑州市《新基建建设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工作方案初稿,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发展改革部门已谋划并梳理“新基建”项目库,对纳入项目库的“新基建”项目,督促有关单位提前完善项目立项、选址、用地、环评等有关手续,为争取国家“新基建”政策和资金支持,在2021年下半年尽早开工建设一批“新基建”项目创造条件。开封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开封市5G网络建设发展的意见》,编制了开封市5G基站建设发展规划,并加快基站建设;编制《开封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0—2025年)》,推动充电桩建设。许昌市印发《许昌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智能电力装备、5G产业、新能源及网联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办法。

2.以重点项目规划推动“新基建”项目建设。2020年初,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实施补短板“982”工程,在乡村振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综合交通、低碳高效能源、重大水利工程、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9大重点领域,统筹推进8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郑州市谋划“新基建”项目177个,计划总投资1230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61亿元。其中5G基建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33.6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22.6亿元;人工智能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339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65亿元;大数据中心项目85个,计划总投资736.1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147.2亿元;工业互联网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121.2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26.5亿元。

(二)建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1.项目审批方面。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各审批部门主动为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并提供辅导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手续办理、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为重点,集中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落实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一清单、在线办理一平台、审批时间一百天“三个一”改革各项举措,建立绿色通道,优化5G网络建设审批和用电报装流程,提高自然资源、环评、无线电频谱资源等行政审批效率,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2.项目建设空间规划方面。将5G基站建设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为基站、机房和相关配套设施预留建设空间;完善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研究编制5G基站建设、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技术标准,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学校、医院、轨道交通等建设项目按照标准同步设计并预留通信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空间。郑州、开封、许昌等地逐步建立跨行业基础设施“多规合一”体制机制,推动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公共设施向5G基站、管线、机房等开放,免收基站租赁费、资源占用费等费用。

3.完善项目建设配套政策。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所属设施,公路、绿地、机场、地铁、大型场馆、景区等公共场所向5G基站建设免费开放,推动通信杆(塔)与电力、市政、交通、公安等行业的杆(塔)资源共建共享。编制5G基站配电专项规划,建立电力部门与电信企业联合推进机制,对具备直供电改造条件的基站,由电力部门实施直供电改造。以郑州、新乡、平顶山等转供电基站占比超过30%的省辖市为重点,开展基站直供电改造专项行动,力争到2022年全省转供电基站占比降至20%以内。对直供电基站执行一般工商业电价,统一实行集团账户结算管理,支持打包批量采购,参与市场化交易。电力部门配合基站产权方核查辖区内基站用电情况,县级以上区域基站用电费用统一结算、统一告知、统一催缴。开展转供电基站清理规范工作,依法查处转供电环节乱加价、收取不合理场租费用等行为。

(三)扩充资金支持渠道,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1.引导产业基金支持项目建设。扩大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统筹使用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优先支持5G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场景试点示范等项目;统筹运用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等,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支持5G产业发展;积极申报国家5G产业试点示范项目,对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大项目,省财政适当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市、县级财政给予相应支持。

2.财政奖补。全省统一5G基站建设的补贴标准,对采用独立组网模式建设的5G基站,由省、市级财政按照1∶1比例,每建成1个给予5000元奖励。开封统筹中央和省级新能源基础设施奖补资金,安排适当比例的资金作为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奖励。对符合奖励条件的市场主体,财政部门按安装的主要设备(交流、直流充电设备,充电箱式变电器,充电柜)投资额的40%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完善引才工作机制

依托“中原百人计划”“中原学者”等人才工程,鼓励各地制定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引进创业创新人才,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实现科技人才交流、科研成果共享。制定“新基建”专项人才引进培养支持政策,支持重点研发机构加大融合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和培育一大批专项领域的技术创新团队,促进人才流动和科研资源共享。将符合条件的核心技术人才列入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在科研经费、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郑州、许昌、济源等地大力实施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将数字经济人才(团队)纳入人才工作重点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鼓励企业采取兼职、短期聘用、有偿服务等方式,吸引相关领域人才来豫创业兴业。开封市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允许和鼓励在汴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才经单位批准后在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在3—5年内保留其身份和职称,创业所得归个人所有,经考核合格后,按照有关规定在原单位晋升薪级工资。

(五)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新基建”项目落地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共同签署推进河南省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协议,三大运营商将巩固提升河南5G网络枢纽地位。2020—2022年,中国移动加强网络云郑州大区中心建设,持续增强服务中部省份5G网络的能力。中国联通加快推进5G核心网中部大区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河南、内蒙古、湖北、山西四省5G核心网业务承载能力。2020—2022年,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计划新增服务器机架1.8万架,全力打造中国移动在中原地区最大的通信生产基地和信息服务基地。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计划新增服务器机架1万架,推动中国联通全国核心云资源池落地河南,未来三年构建计算能力vCPU超10万核、存储空间超20P的云资源池。中国电信郑州航空港云中心计划新增服务器机架1.2万架,大幅提高中国电信在河南的云计算能力。同时,引入国内知名企业成立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华为云运营服务创新中心等,为发展“新基建”提供技术支撑;培育产业联盟及研发机构,成立河南5G产业联盟、河南中德智能产业研究院,构建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各地通过组织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开展“新基建”产业峰会和专题研讨会,进一步宣传展示“新基建”发展成果。开封市开展以资引商、品牌招商和信息化招商等新模式,借助开封·中关村智酷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华为产业云创新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平台招商,参与展会、商会、协会组织的论坛等活动,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加强投资环境推介和项目信息收集工作。

四、河南省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中存在的难点

调研发现,河南省在“新基建”投资过程中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投资项目实施,甚至导致一些项目不能落地,落地的项目迟迟不能发挥效应。

(一)缺乏综合性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细则

融合基础设施立于联通,成于融合,必须打破传统壁垒,才能真正做大做强。目前,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尚未出台关于“新基建”的综合性指导意见,各部门对《河南省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具体实施办法也尚未出台,加之缺乏监督保障机制,部分政策要求还没有落地实施。比如,河南省政府明确各地市要通过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落实5G基站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费用,目前全省只有周口、信阳、漯河、商丘4个地方政府批复相关费用。再如,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云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涉及电力、水利、工商等多个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由于存在管辖权争议,对实现数据交换、比对、分享造成很大困难。

(二)项目实施面临建设运营成本高、新站址获取难等问题

当前,河南省正在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计划在2020年底实现县级以上城区全覆盖,但由于建设和后续运营成本高,影响项目实施和推进。一是铁塔改造成本巨大。为保证5G网络的快速建设,目前以改造现有站址为主。铁塔公司现有站址中多数为运营商移交站址,运行周期均在10年以上,且当时建设时未充分考虑5G网络部署,部分铁塔承载力不足,无法安装5G设备,如新建铁塔,单站铁塔建造成本在20万元以上,建造成本大。二是配套电源普遍需要改造,投资成本增加。由于5G网络主设备耗能较高(单个站点耗能在5500W以上),造成现有站址动力配套容量不足,均需提高开关电源容量和蓄电池容量,以满足5G网络运行需要。同时,现有站址采用2×25平方毫米的外电电缆,线径及压降均无法满足5G网络需要,需重新布放外电引入电缆。三是网络运营后电费成本压力巨大。由于5G网络主设备的高耗能性,平均单站耗电量是传统3G、4G设备的4—5倍,投入商用后电费成本大幅增加,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特别是现阶段“转供电”供电方式在网络建设中占比高,这种模式由于业主涨价随意、电费单价较高,会增加运营商成本压力。四是新建站址获取和存量站址保有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5G网络由于频段较高,站址密度较4G网络站址密度将提高一倍以上,新建站址位置要求更加精细,对站址的获取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存量站址改造方面,也面临着业主涨价及周边群众阻挠等风险,给现有站址的保有造成一定影响。

(三)“新基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作用尚不明显

“新基建”与现有产业融合度不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当前5G应用场景更多处于创新试验阶段,收益与投入不匹配,本应成为5G产业链中最大收益群体的下游终端产品商、方案供应商和应用集成商还未形成广泛的社会推动力量,现有下游合作方尤其是本地潜在合作方在应用研发、应用场景创新上投入动力不足,明显滞后于社会需求,不利于5G产业未来发展。目前,全省“新基建”相关项目主要以地铁、5G基站、数据中心以及创新基础设施为主,而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应用类项目数量少、规模小。

(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存在不足

河南省布局“新基建”较早,吸引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5GSA核心网大区中心布局郑州,引进了华为、IBM、浪潮集团等大数据龙头企业落地,但市场主体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政府主导项目多,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少。目前全省在建项目大多集中在5G、充电桩、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以政府投资为主,对社会资本撬动不够。二是缺乏本土龙头企业带动,面临人才短缺困境。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领域,本土龙头领军企业尚未形成,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一些产业还处于起步、起势阶段,尚未形成有力有效的增长点、支撑点、带动点。三是相关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人才短缺,尤其是缺乏涉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后续场景应用人才。

五、促进河南省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

建议在谋划“十四五”规划过程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谋划。尽快制定出台推进“新基建”的综合性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新基建”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项目、重大举措等,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实施,解决规划、发展、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交通、物流、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建设5G、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系统整体优化和协同整合;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智库等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健全监督保障机制,推动“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改革创新,发挥市场作用

在建设主体上,降低准入门槛,推动各类企业主体平等竞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为创新型企业、民营企业的进入和参与创造更多机会。在资金投入上,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资金保障制度,健全与项目资金需求相匹配的资金筹措渠道。优化政府类产业基金、专项基金的审批和投资流程,发挥专项债等公共财政及政策的协调和杠杆作用。在营商环境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消除民间资本进入相关产业领域的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问题及法律性约束,为社会资金加大“新基建”投入营造良好环境。

(三)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缩短审批时间

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简化审批材料要求,简化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进一步推动部门间行政审批事项互联互通,尤其是市、县两级加快打通网络堵点,尽快实现全域联审联批、交叉审批、一网通办等,提高审批效率。降低立项过程中工程咨询、标书制作、专家论证等前期费用,切实减轻项目建设成本和投资费用。

(四)提高直供电比例,对5G网络电费单价进行优惠,激发建设单位积极性

鉴于5G网络的高能耗性,一是建议协调电力部门与铁塔公司建立基站转改直联合推进机制,协同开展勘察和接电服务。根据配变分布和5G基站规划布点情况,制定5G基站转改直“一站一策”,对于满足接入条件的,凭产权证明或物业租赁证明进行电力报装,实现低压就近接入,对基站周边无公变或公变容量不足的区域开展电力增容,同时推动相关单位开放专变资源,加快推进5G基站直供电改造,提高直供电比例。二是协调电力部门对已开通5G网络的基站电费给予优惠,为通信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猜你喜欢

基站河南省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5G基站辐射对人体有害?
5G基站辐射对人体有害?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