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五谷食品的应用研究
2021-01-06卢志雁章培军李自青李进霞杨德兵段爱旭
卢志雁,章培军,李自青,李进霞,杨德兵,段爱旭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部,山西大同 03700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能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甚至早死,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高血脂又被称为高脂蛋白血症,在现代中老年人中极其常见,主要表现是血浆中的脂质含量过高,已成为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潜在因素。尽管药物疗法对糖尿病、高血脂症有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副作用,而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发展和控制。因此,使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天然产品作为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的辅助食品和辅助治疗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1 中西医学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认识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主要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主要为血糖和血脂的增高。
中医学把糖尿病归属“消渴”范围,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最常见的证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2]。《灵枢·五变》中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的记载,说明其发病的内在病因和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有关。
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所致的病症,表现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湿”“痰瘀”“肥胖”“血浊”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血脂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和津液同源,随津液的运行而输布全身,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归正化,从浊聚痰生脂,浸淫血脉,最终导致气滞血瘀痰凝,脉络痹阻而发为该病[3]。
2 糖尿病、高血脂症与脾胃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观点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有从外界吸收的精微物质都需要脾胃的吸收、转输和布散。无论邪实侵袭脾胃,或脾胃本身虚损不足,均可导致五脏六腑的运行失常而发生疾病。
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本病发生与脾气亏虚、升清无力有密切关系[4]。因为脾胃元气亏虚则难以制约阴火,元气耗损益甚,因而治疗以补脾益气为主,同时辅以清泻血中伏火。
中医认为血脂是饮食精微所化,为血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与脾胃运化功能直接相关。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气健运,则精微物质布散有序,膏脂可到达身体内外,发挥正常的濡养作用;脾运失常,津液不归正化,聚湿化浊生痰,致膏脂输布运化发生障碍,而成高脂血症。可见脾为生痰之源,脾胃功能失调是血脂异常形成的关键所在。
3 五谷杂粮是养生调脾的根本
《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记载,认为五谷杂粮是养生的根本。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即大米、小麦、大豆、小米等,亦泛指所有谷类和豆类食品。
中医学中,治病尤其重视调养脾胃。五谷杂粮大多味甘、性平、色黄,多归属于脾经、胃经和肾经,这些性味归经特点也决定了其可调养脾胃的功能。
古代中医学中,蕴含着天人相应、同气以求朴素的哲学思想。五谷播撒在土地里便可生长发芽,那么五谷进入人体后,在脾胃土脏中也播下种子,再通过脾胃运转全身,以灌四傍。这也说明了传统谷物类食物最与人脾胃之性相合,能补养人体元气、阳气的根本原因。
中医历来强调“药食同源”,利用好食物,既能强身健体,又可防病治病。五谷多为平和之品,饮食不易过量,七八分饱既有助控制体重,又有益健康。且进食后血糖上升缓慢,同时有利于抑制脂肪的合成。这样通过人为进行饮食控制,可以调节血脂、血糖,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4 谷物类食品降糖降血脂的作用
苦荞麦,《本草纲目》记载: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因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抑制餐后血糖的上升,故常常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主食。现代医学证实苦荞麦具有抗肿瘤、抗癌、降血糖、降血脂、降尿糖等功效,为“21世纪人类的健康食品”之一[5]。
燕麦:具有降血糖、润肠通便、补充钙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几乎没有其他谷物的主要缺点。燕麦中含有的维生素B1有助于糖类及脂肪的代谢,使葡萄糖转变成能量;含有的皂苷、亚油酸可使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亚油酸又可控制血糖,使血糖的变化趋于稳定;燕麦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同时又可缓解葡萄糖的吸收[6]。
玉米:为粗粮中的保健佳品,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味甘性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健脾渗湿、平肝利胆、清湿热等作用。玉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核黄素等。玉米中含有的镁、谷胱甘肽,能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进而使血糖稳定。玉米中含有的硒能促进葡萄糖的运转而降低血糖,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玉米胚芽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可以防止血管壁上胆固醇的沉积。同时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又能降低胆固醇,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6]。可见常食玉米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已成为当代人们高质量健康生活的重要选择。
豌豆: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和中化湿、利小便的功效。豌豆营养较为全面均衡,含有膳食纤维、多肽、蛋白酶抑制剂等功效成分,有抗糖尿病、抗高胆固醇血症等作用。研究表明,在面制品中,适量的豌豆膳食纤维加入后,可以有效增加面团的持水力,从而使面食的蒸煮损失率降低,而加入酥性饼干中又能改善饼干的感官品质[7−9],更宜食用。
绿豆:营养价值高,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又可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绿豆味甘性凉,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利水消肿等功效。绿豆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多糖、多肽、香豆素、生物碱等,有解毒、降血脂、改善肠道菌群、抗肿瘤等功效[10]。绿豆是中药中解毒的良药,因其含大量的维生素,有助肝脏解毒;有毒的农药或重金属等进入体内,和绿豆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质生成沉淀,避免在胃肠道吸收,从而达到了解毒保肝的作用。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绿豆在防止血脂上升的同时,又能使已升高的血脂成分的含量迅速下降[11]。
大豆:是一种独特的豆科植物,在日常生活中有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大豆性平味甘,归脾大肠经。有益脾养中,润燥生津,清热解毒等功效。其种子中含有的优质蛋白,远高于其他任何植物蛋白质来源,被称为“植物蛋白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牛奶”[12]。大豆中含有人类发育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和谷物同用既可使营养均衡合理,又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现代药理研究大豆有降低胆固醇、降糖降脂、延缓衰老、抗癌等作用[10]。
花生:在我国广泛食用、产量巨丰,民间称其为长生果,有“素中之荤”的美称。其性平味甘,归脾肺经,有和胃悦脾、滋养补气、润肺化痰、强身健脑等功效。花生中富含蛋白质、白藜芦醇及磷脂等植物活性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也相对较高,在膳食营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又含有种类较全的必需氨基酸,尤含有各类主食所缺少的赖氨酸。花生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保护缺氧心脏、降血脂、降血压,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明显[10]。同时花生红衣中存在着大量的原花青素,有良好的抗氧化、降血糖等生理学功能。
枸杞: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提高免疫力等功效[13]。因其药食两用,自古民间即有单用枸杞子治疗消渴的案例,它也同时是中医处方中治疗消渴的常用药物。枸杞口感微甜,主要含有枸杞多糖、蛋白质、脂肪、黄酮等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能够改善大脑功能,有对抗自由基的功能,还能有效增强各脏腑的机能。此外,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也成为开发功能性食品的首选原料之一。
5 展望和小结
21世纪“饮食与健康”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在我国,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着变化,体力劳动越来越减少,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富贵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老年人已逐渐成为罹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虽然医学水平在不断进步提高,但目前高脂血症很难治愈,通过饮食疗法进行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手段而得到重视。现在人们越来越着眼于合理的饮食调节,注重药食两用物质,尤其对植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研究利用,开发的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多。
目前烘焙食品既可作为主食,也可在饭前或饭后佐餐使用,以满足不同消费者人群的需要。本课题根据五谷食品的药用功能、营养保健功效,拟选择合适的种类和比例,制成形色俱佳,口感上乘的烘焙美食,既重视调养脾胃,又兼顾寒热阴阳平衡,还注意营养搭配合理,亦食亦药,以期适合广大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的应用需求,进一步得到推广开发,适应健康中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