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探索
2021-01-06卢占英余立华朱玉平
卢占英,余立华,朱玉平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目前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自我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满足不了海军军事医学发展需求。 资源管理理论表明,共建共享是解决资源结构性短缺的最好方案[1]。 联合大学和附属医院,形成大学与医院资源共享良性循环体,加强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已成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与发展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2]。
1 实践教学条件的现状
1.1 共建共享理念匮乏,合作程度不高 各院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提高动手能力的平台,院校教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诸如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操作视频、数字图书、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等。 大学附属医院在为军为民服务过程中,医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了先进的治疗方法和手段、积攒了珍贵组织标本和罕见病例资源。 然而这些资源归属不同单位管理,各自为营,零散分布,呈现一系列的“资源孤岛”,各单位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缺乏跨单位间相关专业条件的资源共建,难于共享,缺乏合作,不利共赢[3]。
1.2 实践教学资源共享途径有限 目前,院校、附属医院各自独立开展工作,虽然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但是还没有建立起共享机制,共享途径有限,不能形成优势互补。 首先,长期以来的“围墙办学”理念,决定各院校重视教学平台建设及拥有的资源,缺乏共享共赢意识;其次,各单位“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运行、协调和维护工作主体责任不清[4];第三,数字资源共建及共享没有统一流程和规范,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制约政策。
1.3 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体系 各院校和附属医院实践教学单位,在多年办学过程中,虽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课程资源,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不能集中优势资源互惠共享。 (1)已有课程资源都散落在各单位教员/医师手中,没有统一分类整理,建立课程资源库。 (2)多数教学资源是重复性的,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格式和质量标准。 (3)各实践教学单位之间,缺乏沟通联系,不能发挥特长优势,合作创建精品课程资源[5]。 (4)因跨单位、跨地域和跨专业等因素,课程资源利用率低,没有建立开放性的,可供全军师生共同使用的实践教学资源网络平台。 (5)缺乏监管机构对实践教学资源共建进行质量管控,对资源共享进行管理。 (6)缺乏优质课程资源共建的奖励机制,不能极大地发挥人员优势,难以形成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规模效应[6]。
2 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1 促进传统实践教学改革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理论课程的附属,各学科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内容仍是沿用过去几十年老套的实践课题内容,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验证性实验,不能以问题为出发点并与海军军事作战实际相联系,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面对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院校和附属医院可以通过远程交互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的专业教学微课程和云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利用实验微课、网络学习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等一些现代化教学模式[7],以实现不同专业的学员能进行同步授课和交流,创建多样性的现代化智慧课堂。
2.2 整合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提高育人质量 建立院校和附属医院之间多方协作共进的管理模式,将各院校和附属医院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共享。 例如请教学名师录制内容丰富的精品实践课程视频,上传授课视频、实践操作视频和课件;收集整理临床罕见病例,制作数字化病例库;搜集各种疾病器官、组织临床标本制作电子切片,以组织-器官-系统为中心建立电子切片库等等。 将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和科研资源全面共享临床实习教学,将临床资料应用到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共享优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素材,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效率和质量,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做好数字化资源保障。
2.3 培养尖端海军军事医学专业人才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斯指出:“半世纪前,人们大学毕业后,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可用到退休前,但今天缩减为2%”[8],意味着新时代所需的职业技能需要从社会和岗位环境中获取,这便要求学员有着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帮助学员打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以更开放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快速获取所需资源;同时还可以围绕适应“军事斗争准备新要求”“作战形式新变化”,围绕影响部队实战化训练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可以全面关注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驻扎边疆、海岛等偏远地区的官兵。 以海军全体舰艇官兵作战和生活环境为研究背景,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培养学员科研思维,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合作和创新能力。
3 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究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主要目的,其性质决定了在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9]。 实践教学贯穿军事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大学和附属医院,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可跨地域建立多种形式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3.1 军队院校实验教学资源 目前海军军医大学具有齐全的医学机能学、病原生物学、分子医学、形态学、药学、化学、航海医学等二十几个专业方向的实验仪器设备,及配套100余项优质的教学课件、实验操作视频,30 余项虚拟仿真课题,120 余个组织器官数字化标本切片。 可以辅助各个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真实化、可重复展现;同时还可以为创新问题的探索提供研究平台。
3.2 附属医院实习教学资源 大学附属医院具有各个医疗领域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拥有先进的疾病检测和治疗设备,是救死扶伤的殿堂,同时也是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病例为载体,将课堂教学与专业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时也给予学员了解岗位需求和专业技能的机会,加强对自身专业的宏观认识,实现自我能力认知。
3.3 创建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 随着数字化学习时代的到来,创建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不受地域、教学仪器等的限制,是最容易实现共享的一个平台[10]。 所以,整合院校和附属医院实践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为共建和共享的出发点,(1)成立数字化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平台管理团队。 (2)建立全军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3)制定统一的课件制作和罕见/珍贵病例撰写格式,规范操作视频录制和珍稀标本电子切片制作质量标准。 (4)建立网络平台数字化资源库,包括精品课程授课视频资源库、经典实验/手术操作视频资源库、病例库、电子切片库、虚拟仿真课题项目库等。 (5)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监管和质量管控制度。(6)建立资源共建的奖励机制,调动全军各专业人员积极性,形成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规模效应和可持续发展。
打破地域界限,推倒院校之间、大学和附属医院之间“围墙”,建立海军全体师生互动平台,增进教员之间的沟通与良好互动,拓展教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建立线上师生交流、互动和答疑,突出教员随时随地指导教学的主导地位,突出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拓宽学员知识学习领域,突破现有科目的学习。
4 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机制
4.1 明确责任共同管理 实践教学资源共建要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管理部门,让院校和附属医院可以明确各自的责任,使得双方合作可以有序、规范地进行。 第一,可参考国防科技大学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办法,成立领导小组,依托校机关或者直属单位成立办公室,由各院院长负责共建共享业务工作,制定具有约束力、执行力的建设、使用长远规划,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共建共享中出现的问题[11]。 第二,院校和附属医院根据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完善网络建设和资源配置。参照国家教育部于2018 年4 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资源共建的信息化规范标准[12]。 第三,网络管理、课程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和审核监督制度制定、课程资源库的建立,由院校和附属医院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负责。 第四,精品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开发,根据专业优势整合基础和临床教学资源,以海军军事作战实际医疗问题为出发点,由院校和附属医院专家合作完成。 真正做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避免低标准重复建设。
4.2 建立奖励机制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必然会耗费相关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更好地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是发展的必然需求。 首先,对通过审核的原创教学资源申请数字化版权,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共建共享的版权保障。 其次,对创建教学资源耗时进行评估,并计入教学工作量,加强对共建共享的认可度。 最后,对用户访问量较高、评价反馈良好的教学资源创作者进行嘉奖,并优先推荐入选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资源创作者的积极性。
4.3 建立学分和考核机制 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能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否帮助学员顺利完成课程学习,能否促进学员基础向临床的过渡,这些问题都需要建立学分制度和考核机制进行约束监督。 选择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获得进入专业实验室学习的准入资格、获得进入临床实习资格。 例如:完成“实验室使用及实验室安全规范”内容学习,通过“实验室准入学习考核系统”考试后,才有进入实验室学习的资格;完成“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内容学习并通过考核,才允许进入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积累到规定标准学分,通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操作技能考核后,才可以进入临床科室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