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粮食全程机械化作业减损增效贡献山东农机鉴定力量

2021-01-06

山东农机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减损农机化机械化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和使用大国,但农业耕地面积广、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是不争的事实。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业效率以及供给能力的提高具有突出作用。山东作为农业、农机化和农机装备制造业大省,如何提升良田、良种、良制、良机、良法“五良”融合水平,助力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减损增效,全面强化农机鉴定对农机化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是当前农机鉴定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粮食产业现状

我国以粮食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产业经济年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

(一)粮食产量高位增产。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6949×108t,平均亩产提高近1kg,连续6年稳定在6.5×108t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2kg,超过国际400kg粮食安全线。稻谷、小麦两大口粮的库存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的消费需求。

(二)耕地质量全面提升。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24×108hm2以上,已经完成7.05×107hm2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8×108hm2,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796×107hm2。近两年,累计建成约1.087×107hm2高标准农田、新增约2.866×106hm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年均轮作休耕面积超过2×106hm2,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生产方式更加绿色。农业用水总量稳定控制在3.7×1011亿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大幅提高,化肥、农药使用量始终保持负增长,利用率比2017年分别提高1.4%和1%;秸秆、畜禽粪污利用率达到85%和74%,粮豆轮作、稻鱼综合种养、绿色统防统治、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加快推广,农业正在回归绿色本源。

(四)农机装备对粮食作物机械化减损增效作用尤为关键。全国农机总动力1.03×109kW,农机装备总量达到2亿台(套),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装备支撑基础。“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958亿元,扶持910万农户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061万台(套),我国农机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实现了从人力畜力到机械动力的历史转变。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已超过80%,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减损工作迫在眉睫

农机化毋容置疑已成为缓解季节性劳动力短缺、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效率大规模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但是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还存在差距。全面推进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是减少收获环节损失的有效措施。过去传统人工收获损失率基本在10%以上,目前我国机收损失率约为1.5%~5%,做得好的地区可以下降到1.5%以下。通常情况下小麦、水稻、玉米主粮作物机械化收获损失分别能够控制在1%、2%和3%左右,但与农机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收损失率还有不小差距。

(二)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耕种收主要环节之间的机械化水平发展差距大,智能农业装备的适应性不强、可靠性不高仍然是农机相关生产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全程机械化存在机械化种植、高效植保、秸秆处理和粮食烘干4大薄弱环节。以水稻为例,机械化种植、病虫害防治、产地烘储等还存在农机与农艺不配套、机具创新不足等问题。我国稻谷亩均生产成本是美国的一倍多,其中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7倍,占稻谷生产成本的42.5%,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不降反升,土地成本、人工成本也居高不下,严重挤压了农民种粮收益空间。

(四)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近年来,自走式高效植保机、四轮打药机、无人机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但是由于粮食作物种植行距宽窄不一,存在高效植保机难以下田,或存在打滑沉陷及过埂越障困难等问题;由于田间动态与固定障碍物较多,无人机存在超低空作业时飞行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亟需加强植保装备技术研发,提升病虫害立体防控能力,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全面提升粮食作物机械内在质量,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粮食作物收获后处理存在损失率较高。由于秸秆机械还田技术不成熟,容易发生病虫害、还田成本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秸秆还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质量,降低秸秆还田成本。由于国内干燥工艺技术与产品性能落后,粮食作物烘干后的口感、色泽、营养成分均有所逊色。

三、推进农机化全面融合,助力山东粮食减损增效

2020年山东扛牢农业大省责任,粮食总产量达到5.447×107t,占全国增量的16%,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全年亩产达到438.5kg,比上年增加8.9kg,增长2.1%。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6hm2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76×106hm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85%,高于全国近17个百分点。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4.7%、20.5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6%,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重要进展。

目前,全国粮食减损增效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山东面临的问题。粮食减损增效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从促进山东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视角来看,涉及到农机产品本身、机手素质培训、种植农艺等诸多方面,对未来山东粮食减损增效工作,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一)强化技术指导、机手培训和管理服务。深入贯彻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指导服务,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机械,调整好机械作业状态。针对因灾倒伏严重作物抓紧开展收获机械改装,提高机具适应性。强化在用粮食作物机械质量调查,妥善处理粮食作物品种、机收、植保及烘干质量投诉。

(二)强化农机化装备升级。发挥农机试验鉴定源头把关作用,引导企业提高收获机械技术水平。支持研发高效低损收获和适应作物倒伏状况的高效复式作业机械。推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农机、农业机器人等新型农机装备在规模化种养领域率先推广应用。研发智能监测设备,提高智能化监测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烘干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不断提高粮食烘干品质。

(三)坚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效供给不动摇。持续将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重点机具全部纳入山东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加快向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渔业机械等领域拓展。坚持将通过农机试验鉴定作为补贴机具的主要资质条件,切实保障补贴机具产品质量。合理确定补贴标准,促进合法合规下的补贴额度与农民购机期望值的有效衔接。持续推进产品鉴定、购置补贴全流程网上办公,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高购机农户满意度。

(四)推动农机维修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取得新成效。推动农机维修专业化与机具维修保养时效性,通过维修网点布局、维修人员素质培训、维修设施装备条件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和农机装备技术快速进步。提升农机维修管理服务水平,增强维修服务能力,建立相对稳定的维修服务机制,加强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妥善处理粮食全程机械化作业农机维修服务质量投诉。

四、强化农机鉴定技术支撑,保障山东粮食减损增效

山东不仅是农业生产大省,也是农机装备业制造大省。山东现有农机制造企业2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约450家,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00亿元左右,基本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配套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产品涵盖种植业机械等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拥有潍柴雷沃集团、时风集团、五征集团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产业规模和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对山东粮食增效减损工作保障作用具有先天优势,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了农业生产进度。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偏弱、整体竞争力不强、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等问题也阻碍了山东农机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农机试验鉴定是农机化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围绕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为政府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提供技术支撑,为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等提供基础服务,省农机鉴定工作在粮食减损增效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愈加凸显,下一步将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发力。

(一)稳步提升鉴定能力。依据粮食减损增效等新形势新要求,农机鉴定的设施设备条件、方式方法手段还需要补齐短板、与时俱进。着力增强新产品专项鉴定能力,加快粮食减损增效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粮食全程机械化产品试验验证能力,促进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鉴定和技术推广融合,促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发挥鉴定数据统筹应用作用,提升农机化管理工作水平。

(二)不断创新鉴定机制。针对山东农机化发展重点,主动应对粮食减损增效。积极采信社会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合规采信。着力鉴定大纲标准制定,强化粮食作业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关键产品、关键领域技术体系,引导省内企业构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体系和数据共享的统一平台。强化鉴定公共服务问题研究,进一步完善鉴定大纲、实施方法、评价体系,实现鉴定数据与实际结果相统一,强化鉴定数据技术支撑作用,推动全省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农机鉴定供给。大力拓展粮食减损增效急需农机产品的鉴定种类和范围,逐步减少市场供需基本稳定的农机产品鉴定量,重点加快粮食全程机械化、农产品加工业以及高效智能、绿色环保农机新产品的试验鉴定,扩大资质认定范围,集中力量解决好急需农机产品及新产品鉴定不足的问题。

(四)高效提升鉴定服务。农机鉴定受理现已全流程网上办公并正式纳入山东政务服务大厅管理,持续深化企业“零跑腿”服务,全面融合线上农机投诉、质量调查、仪器设备管理,将“好差评”结果反馈到实际工作中。在大纲、标准等技术文件的制修订过程中,要强化鉴定与质量认证结果信息、农机购置补贴品目、补贴参数的对接。

(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施新修订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加强鉴定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推进农机鉴定品牌建设。针对玉米收获机、水稻收获机等关键产品,结合质量调查活动,加大鉴定证书证后监管力度。联合推广部门举办有影响力的玉米籽粒直收、棉花机采等薄弱环节关键技术农机化技术推广活动,补齐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短板,助力山东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

(六)着力鉴定队伍建设。全面落实部总站关于建设“一懂两爱”队伍的总要求。加强与技术推广部门的互动,建立和完善人员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常态化机制,使得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技术发展状况、具备岗位资格。加强作风建设,厚植干部职工的“三农”情怀,引导干部做实事、重实效。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法规学习,切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完善程序,规范行为,廉洁自律,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猜你喜欢

减损农机化机械化
2022全国农机化主推技术现场演示活动暨天津市“三秋”农机化生产田间日活动在天津举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天津农机化技术试验服务中心深入开展技术服务 助力“三秋”农业生产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取得十项减损共识成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