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航电枢纽鱼类增殖站建设与管理
2021-01-06肖宇,陈杰,孙斌
肖 宇, 陈 杰, 孙 斌
(1.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11; 2.长沙理工大学 水利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14)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提升,工程项目除了需对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估外,环保也成为一个重要考量标准。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未来交通建设要注重“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要“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带来大量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在库区和大坝下游,由于水文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鱼类栖息环境随之变化,从而导致工程所在河段的鱼类资源下降。建设鱼类增殖站是补偿因航电枢纽建设导致鱼类资源下降、保护特有濒危鱼类种群、补充重要经济鱼类的有效方法[1]。目前国内部分鱼类增殖站由于前期设计不合理或运营阶段专业人才不足、技术力量匮乏,导致难以长期维持运营。
土谷塘航电枢纽鱼类增殖站汲取原有经验和教训,在设计阶段进行了从建设期到运营期全过程研究,以保证鱼类增殖站长期有序运营。
1 工程概况
调查表明,湘江衡阳市以上江段为我省青鱼、草鱼、鲢鱼、鳙鱼4大家鱼和其他经济鱼苗的3大产卵场之一。随着土谷塘航电枢纽的建设,不少鱼类产卵场受到明显影响,其中包含漂流卵鱼类产卵场3个,定居性和短距离洄游性鱼类产卵场9个。根据影响情况和鱼类的生活习性,鱼类增殖站制定了详细的年放流数量及规格:计划每年增殖放流苗种456万尾、亲鱼50组、增殖放流受影响较严重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黄尾鲴、长春鳊、湘华鲮、长薄鳅等8种鱼类。
通过拟定的土谷塘航电枢纽鱼类增殖站放流数量及规格,计算分析了该工程的建设规模。增殖站总体按照苗种亲鱼培育、催产孵化、青饲料种植基地、生产办公等4类功能进行布置。其中:苗种亲鱼培育区包括亲鱼池1个、苗种池4个、后备亲鱼池1个;催产孵化区包括包括产卵池2个、集卵集苗池2个、开放式厂房1座(其中包括孵化槽20个、育苗池6个);青饲料种植基地占地面积4 720 m2,生产办公区建生产用房1栋。
2 工程设计
2.1 工程选址
鱼类增殖站作为一种保护鱼类的环保设施,其选址尤为重要。根据实际建设经验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①要考虑水源充足、水质清洁、适合鱼类生活习性的地方,这样更利于鱼类增殖生存;②对周边的环境要求较高,且施工期间不能产生新的环境污染;③所在地要求地质条件良好、防洪能力强,以防养殖鱼类流失;④为便于建设完成后管理,宜选择在建工程永久征地范围内,且尽量靠近营地;⑤要保证必备用电用水条件及交通便利。
根据以上几个原则,将配套设施与鱼类增殖站建造在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下游、湘江左岸的营地范围内。该区域水质清洁、周边无较大污染、环境良好,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和防洪能力;场地内已设计建造了相关的电力、通讯及给排水系统,能满足鱼类增殖站及管理区的用水用电需求,另外鱼类增殖站与外界交通往来便利,满足使用要求。
2.2 设计准则
鱼类增殖站的布局与建设应当遵循“科学、环保、便利、节约”的设计原则。“科学”体现在设计数据应当有据可依,鱼类增殖站作为一个建设工程首先应当满足建筑学的要求,同时也应满足环保要求与水产养殖要求;“环保”是指坚持绿色生产,鱼类增殖站除了要确保自身的使用功能外,还应注意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避免产生新的污染;“便利”是指在经营管理上简单,易于操作,目前部分已建鱼类增殖站无法正常运转的原因就是因为操作复杂、难以学习;“节约”是在保证生产合理需求和生态环保原则基础上,各功能区、各生产设施空间布局上应尽量节省工程成本。
土谷塘航电枢纽鱼类增殖站在设计阶段根据放流鱼种的生态习性,对亲鱼数量、亲鱼催产、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的设施设备等进行专业设计,各参数的确定均按照科学的计算方法取得,各建筑物的布局科学,建设规模及投资额度合理;同时考虑生态环保因素,将鱼类增殖站与工程建设内容有机结合,设置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保证养殖排水经过净化处理并达标后再进行排放,避免了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其他污染;给排水系统设置自流引水系统,利用现有的消防用水系统低成本解决了鱼类增殖站取水问题,并按高程科学布局各功能区及生产设施,使得鱼类增殖站各功能区均能自运行进排水,节约运行成本。
2.3 沟通渠道
在土谷塘航电枢纽鱼类增殖站设计之初,就注重加强建筑设计、水产养殖专家、业主、施工等参建各方的交流沟通,使鱼类增殖站在设计上达成一致意见,避免了在施工期间出现返工或产生矛盾的可能性,节约了施工工期。
2.4 绿化设施设计
鱼类增殖站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应当结合工程建设内容及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园区绿化。土谷塘航电枢纽鱼类增殖站通过景观建设,使鱼类增殖站成为集鱼类养殖、科学研究、休闲散步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园区。景观与建筑相得益彰,既体现出该工程的生态本质,又在功能性、生态性和观赏性上有机统一。
3 运行管理阶段分析
3.1 生产管理
鱼类增殖站的生产管理包括亲鱼培育、催产、孵化和苗种培育等几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类鱼不同的生理特征、生态习性及生长阶段,控制水质、光照、流速、流态、溶氧量等鱼类生活要素,建立最适合其生存的环境条件,使养殖鱼能够健康生长。
3.2 标志放流
在大规模的增殖放流工作中,为了评价放流效果,掌握放流鱼种的移动分布规律,开展标志放流是其重要的途径。选择合适的标志方法关系到对增殖放流效果的科学评价。土谷塘航电枢纽鱼类增殖站主要采用挂牌法对放流亲鱼及鱼苗进行标记。
3.3 兼顾科研
依托已建成的鱼类增殖站,对鱼卵的孵化、鱼苗亲鱼驯养、饵食制作等进行科学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鱼类产量与鱼类增殖放流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在合适地点布置科普展馆,展示各种鱼类生活史、人工繁殖及放流过程相关图片,宣传鱼类增殖放流及水生态保护工作成果,提高公众对鱼类保护、水生态保护意识。[2]。
3.4 有效管理
运营初期没有专业人员对鱼类增殖站进行管理,应考虑与当地水产养殖部门或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同时在公司内部培养一批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提升公司自身技术力量,使鱼类增殖站具备独立运行能力,以便于鱼类增殖站的长期运行[3]。
4 结语
土谷塘航电枢纽鱼类增殖站建设初期通过合理选址、按照“科学、环保、方便、节约”的原则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实施过程中加强各方沟通,使工于量一次成型;运营期间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保证鱼类增殖站长期运行;兼顾鱼类研究和知识科普,提高广大民众的对保护水生生物和鱼类资源的意识。
土谷塘航电枢纽鱼类增殖站全年养殖生产、增殖放流工作实施顺利,运行状况良好,共人工增殖放流鱼种228万余尾,为湘江流域维护生态平衡、增殖鱼类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经验可为其他鱼类增殖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