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与逻辑

2021-01-06盛德荣何华征

天中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预警要素机制

盛德荣,何华征

试析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与逻辑

盛德荣,何华征

(遵义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2020年后,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将成为公共经济治理的一种常态化形式。预防返贫风险机制具有前置性、协同性、触点化和常态化特点。它的基本框架包括风险信号识别、风险控制流程和风险关联管理三大方面。信号识别系统的复杂性、风险控制流程的二维性(动态流程和静态化流程)、风险关联管理的紧密性,使返贫风险预警机制执行的实效具有匡正经济发展方向和及时止损的作用。构建预防返贫风险机制应基于客观世界的内在逻辑,就是要重塑经济结构力,进化预警机构组织的能力,加强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全面引导,使整个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内外冲突,顺应“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理念。

返贫风险;预警机制;贫困问题

返贫现象是运动式扶贫必然面临的后续问题。当贫困治理更多依赖于外部力量的干预,地区经济发展只是建构在政策供应基础之上时,其效果就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基于此,2020年后,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心将发生转移,建立返贫风险预警机制,预防和治理返贫现象,化解因为返贫而造成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将成为公共经济治理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本文试图对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逻辑等问题展开讨论,期望对防治返贫工作有所裨益。

一、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

返贫指的是原生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经过内外部主体的治理而实现脱贫后重新回归贫困状态的现象[1]。这里所说的返贫风险,不是指返贫现象发生后所引起的社会格局变化、社会不稳定状况以及民众经济损失、经济结构恶化、国家经济发展指标不达标等问题,而是指在精准扶贫后,由于经济体内部的原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已经脱贫的地区与人口重新返回贫困状态的可能性。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在精准分析脱贫地区和人口的脱贫原因及致贫因子的基础上,以维护、巩固和发展精准扶贫实效为目的,对相关经济体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全面剖析,对其生产生活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实时获得其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因素,并通过适当方式介入其经济运行过程,调整其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从而避免其返贫的机制和方法举措。

(二)内涵特征

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具有完整的科学内涵,它将贫困治理的过程控制置于贫困发生之前,通过协调各经济主体、公共专门机构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强化多元互利互动,对贫困的“再发生”采取“触点管理”,从而清除激发贫困复发的潜藏因子。这种机制的构建,对建设长期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扶贫开发重置为在经济公平与政治普惠意义之上的国家治理常态业务。

1.前置管理

预警机制的本质在于前置管理,它的重要作用在于设置一系列有效关联,以便对返贫风险做出敏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行为抑制或消除返贫现象的发生。返贫属于继发性贫困,它与原生贫困不同之处在于,先前的脱贫实践已经将致贫因子进一步遮掩,尤其在运动式扶贫过程中,贫困体由于过分依靠集中的外部输血式帮扶而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规律疏于适应,对外部资金和技术的输入过于依赖。习近平说:“单一的、短期的、救济式的送钱送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231这种脱贫可以称之为“过度扶贫”,它是导致返贫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将化解风险的措施前置到继发贫困产生之前。因此,这就需要清查首次脱贫的举措,以利于制定相应的返贫预警方案。不同的脱贫方式,对脱贫效果的稳定性具有不同的影响。过度扶贫的程度越高,返贫风险越大。因此,前置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首次脱贫帮扶“适应度”①进行检测与标识。

2.协同治理

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主体具有多元特征,这要求建立协同治理构架,以提高主体间互利互动的配合能力。部分返贫的发生具有不可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对单一地区或人群的返贫现象,人们也许能够较快获得其再致贫的内在原因,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但是,由于治贫过程涉及范围广,各种致贫和治贫的因素迥异,不同地区和组织都有不同的治贫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维持特定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返贫风险预警机制中的协同治理原则将经济组织和个人的协助进行必要的再组合,从而在可能范围内实现“再结构化”。这样,治贫经验信息就会达到共享共用协调状态,在减少经济单元内部冲突和能量消耗的同时实现功能效用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3.触点管理

触点管理将责任与义务同时分配给各经济主体,使其在经济活动中做到权责统一,从而避免了机会主义的滋生。在风险预警机制中,触点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对经济体系中全部触点进行搜集和管理,这是在特定经济格局中对资源和市场要素的汇总,这些触点是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进入经济领域将要遭遇或需要的功能元素及支撑元素。触点搜集和管理是一种带有大数据共享资源性质的经济资源管理手段,是减少贫困治理成本的可靠保障。其二是对经济单元可能接触的经济要素和环境要素进行管理。特定经济单元总是在特定的业务与功能实施进程中吸纳经济要素或输出其经济功能,由此人们就能确定特定经济单元所依赖的经济资源和市场条件。返贫风险的出现,实际上是经济资源和市场要素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变化导致的经济单元功能失调。从这个角度看,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就是对经济触点的准确定位和敏感反应。

4.常态治理

习近平曾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209因此,2020年前,扶贫开发工作可能更多从政治普惠和经济正义角度确立帮扶关系,从而在全社会构建起主体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然而在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扶贫工作的政治要义和伦理要义在表象上将逐渐弱化,扶贫呈现为一种常态化社会治理工作。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在全面脱贫后,要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将治理涉及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的返贫现象作为发展社会文明的一种公共管理工作制度。从政治普惠和伦理情怀到日常治理策略的转化,并不是一种格调和方案的升降问题,而是基于社会经济总体发展客观事实的行政布局。2020年之前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前,扶贫攻坚的主要工作是对绝对贫困的消除,以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达到一定的经济指标。2020年后,建立预防返贫风险预警机制,既是对消除绝对贫困成果的维护,也是对经济快速高质量增长的谋划。返贫风险预警机制作为常态管理的公共经济事务,是构建经济社会安全网络的有效举措,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面。

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在“有贫治贫”的基础上将“未贫防贫”纳入社会治理的框架内。因此,它在治理策略诸方面与扶贫攻坚时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别。

二、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框架

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框架包括风险信号识别、风险控制过程管理、风险关联管理等。

(一)风险信号识别

风险信号是对返贫触点和隐情的信息捕捉,是构建返贫预警机制的前提和基础。返贫风险信号在各种返贫类型中指向一定的经济资源和市场条件。

1.返贫风险信号的类型

返贫风险信号分为生产性风险信号、消费性风险信号、流通性风险信号和辅助性风险信号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包括了借贷、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消费信心、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状况、教育等诸多要素。

生产性返贫风险指的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结构性问题和总量供给、生产要素满足、生产运作畅通等问题。生产充分、活跃、丰富,是经济生活良性发展的起点。消费性返贫预警信号指的是通过居民个人消费和生产性消费体现出来的经济稳定性指标。流通性返贫预警信号是指商品流通、人口流动、信息传播、渠道环境等反映出来的信息。辅助性返贫预警信号包括了制度供应、社会心理、经济舆情、科技与教育等对经济健康发展起不同作用的非直接经济因素。在这四大返贫信号类型中,包含着诸多致贫、返贫因素,它们成为甄别返贫风险信号的重要方面。

金融信贷信息是经济异动的重要信号。在资本市场广泛渗透各行各业的现代社会,脱贫地区和人口的金融信贷行情、金融账户动态、资本流向、个人金融业务及种类、金融秩序与信用体系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晴雨表,也是撬动返贫风险预警的重要指标。消费市场是显示脱贫效果及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又一标识。个人消费的绝对数量和消费结构,反映了脱贫地区人口的实际经济支撑能力,考量着一个地区人口的综合发展程度。尤其在消费绝对总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消费结构的过度“物质化”,意味着在提升当地居民文化软实力上投入不足,从而更具有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生产供应是指生产性需求和消费性需求的满足程度,其反映的是供给端是否具备满足发展生产和丰富消费的生产能力。就返贫预警而言,生产供应信号还包括了生产供应的差异性。脱贫地区与人口能否在经济系统中提供优势产品和服务,是检验其脱贫是否具有脆弱性的重要方面。经济信心是脱贫人口对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自我意识和鼓励,它是稳步脱贫和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社会福利意味着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总体经济增长的盈余状态。在根本制度稳定的情况下,社会福利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宣示器。交易市场包括市场交易流水总量、交易渠道、交易频度、交易属类等,反映了脱贫地区和人口的经济活跃程度及市场参与度。卫生健康和科技教育并不属于直接的经济因素,但营养保健、医疗水平、健康程度、受教育程度、教育环境、科技渗透率、技术人员的比率和层次等,对脱贫地区与人口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信号显示了返贫风险的强弱,是特定地区和人群被重点纳入长期预警范围的依据。

2.返贫风险信号的识别方法

对返贫风险信号进行识别,就是全面实时掌握以上述四大类型及诸多要素为主的返贫信源状态,通过动态趋势分析寻找潜伏的返贫因素,从而及时止损,防患未然。返贫风险信号的识别方法可以借鉴传统的信息甄别方法,也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手段。一般而言,传统信号识别方法有比对法、整体观察法、样本测量法、调研访谈法等。比对法可以通过对原生性贫困和继发性贫困产生的不同根源做出对比,也可以将稳定发展阶段的诸因素指标与变动的指标进行比对,从而发现经济发展的趋势。整体观察法通过综合脱贫地区与人口的经济状况及动态,理性分析其获得经济发展是否具有逆增长的风险认知。样本测量是在建立标准发展模板的基础上,对照标准发展模板检查脱贫地区和人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调研访谈法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科技、市场等宏观要素的显著变化,对局部地区与特定人口进行深度调研和访谈,并通过这种方法获得返贫风险的预诊结论。对事件性返贫(如因病返贫等)风险而言,一般通过传统方法识别就足以达到目的,而对复杂的社会返贫风险的识别,只有通过新技术手段,才能更为准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返贫风险信号识别可以运用更多新型技术手段,例如大数据计算方法、人工敏感神经计算网络、舆情观测法等。大数据技术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对致贫因子的监控,能够及时准确地对经济发展状态做出判断。由于海量数据的存在以及越来越多的事物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成为通往未来的必然选择。“由于不受限于传统思维模式和特定领域里隐含的固有偏见,大数据才能为我们提供如此多新的深刻洞见。”[3]这种洞见,根源于大数据算法机制较少受样本选择过程中主体价值倾向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在全面实现数据化的情况下,诸如消费、生产、商品流、保健、科教等大数据相关性计算能够获得更为接近现实的逻辑结论。因此,就监控脱贫地区和人口的返贫要素而言,大数据技术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对关联因素的系统认识能力。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工敏感神经计算网络成为万物互联的重要基础,“通过创建一个为个人数据提供深度和背景的公共数据公地,可以在使个人数据更有用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率的目标和想法的合理流动”[4]。智慧物联网将整个社会纳入一个智能系统之中,当它接入相应信息处理指令时,就能迅速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数字痕迹进行整合计算,从而提升对脱贫人口消费结构和收支状态信号的识别能力。在自媒体空前发达的背景下,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社交化”[5],个人和区域经济生活与行为轨迹在自媒体展示的机会大幅提高,同时对局部经济信息与人群经济社会状况异动的“自报道”程度越来越高,舆情观测也因此成为预防返贫风险发生的重要通道。无论是使用传统手段还是新的技术手段对返贫风险信号进行识别,其目的都在于更为有效地制定风险控制策略,以减少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

在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中,风险信号的类型划分与识别方法创新同等重要。没有准确的类型划分,识别方法就失去依据;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类型呈现就形同虚设。只有将信源类型管理与科学识别方法有机融合,才能对返贫风险的发生做出准确判断,从而为风险控制手段的介入奠定好基础。

(二)风险控制流程

1.流程设计原则

返贫风险预警控制流程设计要遵循防患未然、节点贯通、备案充分、责权清晰、及时止损的原则。防患未然原则是指在风险苗头刚刚出现之时就介入,以便重新激活或调动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因素,通过修补政策漏洞和改进经营策略避免出现返贫情况,对新环境下发展经济需要的新要素予以补充。节点贯通原则是指在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整个流程设计中,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有机协调,信号传播与策略施治及时、顺畅。备案充分原则是指针对四大基本类型及其基本要素的“致返”因子,结合具体情况拟定各种应对返贫风险的预案。权责清晰原则指的是在吸纳返贫风险信号、分析和研讨相关信息、进行战略决策并实施决策过程中,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和个人要权责分明,杜绝推诿扯皮,从而调度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施治作用。及时止损原则要求在风险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过程监控和动态测评,及时纠正风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达到损失最小化。

2.流程基本结构

返贫风险预警机制中风险预警布控及执行流程结构可分为流程静态结构和流程动态结构。流程静态结构由机构、制度、运行图、环境四个部分组成,它是对返贫风险预警的主体、任务和风控程序的静态分割。流程动态结构是指具体运行的方案和环节,它包括拟案制定、拟案发布、拟案操作、信号收集、信号分析、预案启动、预案选择、预案执行、风控核算、风控进行、风控完成、调整拟案等运作方案。

在预防返贫风险爆发的静态结构中,机构主要包括领导、协调、决策、执行、监督五个部门。其中,领导机构是返贫风险预警的指挥中心,是树立某种价值观念并依据一定治理理念进行返贫风险预警的中枢机构;协调机构是对返贫风险涉及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进行有效沟通,并促成各主体机构、组织、个人之间密切配合,系统预防和清除返贫隐患的公共关系部门;决策机构是由主体责任部门、智囊团、相关组织及个人参与的制定预警方案和返贫风险控制方案的机构;执行机构是指依据返贫风险预警方案具体行使政策制定、经营改善、要素整合的公共组织、经济单位和个人;监督机构是指负责监督预警方案和返贫风险控制方案执行情况的组织机构。

一般而言,动态形式的返贫风险预警机制体现着治贫防贫的领导与指挥、风控主体的内部治理、风控手段和路径、返贫风险信号的接收与分析、风险等级评估与测度、风控方案的设计与执行等情况。制定拟案是贫困治理组织、脱贫地区及其管理部门为稳定脱贫效果,发展社会经济,促进脱贫地区与人口获得持续稳定“经济力”的第一个环节。在首次将返贫风险纳入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时,拟案的制定主要依据脱贫攻坚中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并比对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和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贫困地区及其人群的市场胜任力和经济应变能力而拟定出致贫因子及治贫因子。致贫因子活跃性清单尤其彰显返贫风险的大小。发布拟案是指初步拟定致贫因子敏感程度及其风险指标后,相关机构通过内部渠道将其发布至返贫风险预警主体。相关主体接受拟案后,进入“拟案操作”流程,即进入人员布局、主体协商、信息系统建设、功能区划、技术准备等环节,并制定具有较大选择幅度的预案体系,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返贫风险。“信号收集”和“信号分析”是指在拟案启动后对返贫风险信号要及时掌握,在风险触点经济指标变动并达到一定界值时“启动预案”,通过有效协商制度、意见集成方式或大数据智能系统,选择预案系统中的部分方案。“预案执行”过程是返贫风险控制和剔除风险因素的阶段。返贫风险控制预案执行中要加强“风控核算”,将管理成本与行动代价作为执行预案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而确立稳定的预案执行策略。经济系统的活跃性和系统性增强了返贫风险预警的复杂性,在风险控制进行中,有必要持续增加对其效果的反馈和方案调整,直到各项风险信号指标降低至警戒线以下。根据中期或最后风控效果,“调整拟案”要适应经济环境和人文要素的变迁,由此而进入更高层次的返贫风险预警流程。

3.流程运作机制

返贫风险静态流程是贫困治理系统内部自治的重要依据,而动态流程则反映贫困治理系统发挥外部作用的运行规划。前者侧重于治理机构、组织、个人和环节的细节品质提升,后者更侧重于环节之间的耦合和协调,以提高工作效率。返贫风险预警流程设计决定着整个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实现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治理的方案体系中,返贫风险预警流程属于“基因诊断”的策略,它通过分析脱贫地区与人口在治理贫困的过程中积累的巨大信息资源,尤其是对致贫敏感要素的搜集和整理,保障流程运作的实效性。返贫风险预警流程将整体功能主义的系统思想、结构思想与带有发生学意义的深层生成思想结合起来,在历时性中寻找规律和经验,在共时性中防贫治贫,以此提高防范返贫风险的质量和效率。

(三)风险关联管理

1.问责制度

在返贫风险预警机制中,严格问责制度的意义在于:其一,使主体责任明确,提高经济治理效率,激活主体预警响应的敏感性;其二,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数据,指导脱贫地区与人口坚持社会系统发展思想;其三,有效沟通经济治理各环节,促使返贫风险预警流程顺畅。“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绝不摆花架子。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6]返贫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预防返贫风险,防止盲目蛮干、懒散不干、迟钝错干,要做到权责明确,对决策失当、经营危害社会持续发展项目、因循守旧造成返贫预警失灵失效的,要精准问责。

2.激励制度

西蒙在《管理行为》中指出:“当个体在组织里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实现个人目标有利时,他们就愿意接受组织成员的身份……这里所说的‘个人目标’应该从广义上去理解,而绝对不限于自私的目标,更不是只有经济目标。”[7]预防返贫风险需要不断提高社会参与度,对化解重大返贫风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不过,奖励的设置仅限于事件性规模返贫中的个别地区、组织和个人。脱贫地区与人口巩固脱贫成效、发展经济会涉及更为广泛的领域和人员。在此情况下,西蒙所谓的“激励”,便可作为“工作激励”予以兑现。这种工作激励,一方面包括外部激励,如物质奖励、荣誉、晋级等;另一方面包括工作上对组织和个人“才力”的尊重与使用。

3.参谋制度

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常态治理任务,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智库和专家系统是重要的参谋组织,可为返贫风险预警流程的拟定和执行提供科学的分析框架和业务指导,减少行政成本和经济运行中的组织内耗。返贫预警机制中的参谋,既需要高精尖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参与,也需要社会观察员和理论分析家的参与,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建立一支体验式觉察专员队伍,专门反馈民众的感性意见。这三者分别在技术、理论和经验的不同维度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提供支撑。科技管理专家是脱贫地区与人口发展经济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点;社科理论与政策专家为预防返贫风险提供环境分析和应对建议;体验式觉察专员是深度参与经济生活的脱贫人员和脱贫地区社会组织与管理机构的成员,他们在感知经济社会发展动向上具有非理性的大量经验材料,是科学决策与及时感应“致贫触点”的“观测点”。

4.司务制度

所谓司务制度是指关于各司其职的职务和官僚体系的规定,包括预防返贫的主体机构和执行机构及其职能岗位分布。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将“从最高权力机构到低层下属的一系列领导层级”称为“等级链”[8]。由于在这种“等级链”中存在权力的金字塔结构,低层级组织和人员缺少自决权和反应活力,这在返贫风险预警机制中表现为低效率和歪曲上层意见的机构内耗。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正发挥巨大的社会作用,重叠式社会网络系统逐渐改变了“等级链”防贫治贫过程中的意见偏差和执行失策问题。重叠式网络系统指的是智能互联网中的节点均权和去中心化,它在思维方式和治理模式上使预防返贫风险的科学决策和全民动员更为有效。

三、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内在逻辑

(一)减少内耗:结构力的生成逻辑

从流程结构的视角设计返贫风险预警机制,是系统观念在社会治理上的应用。社会经济运行的复杂现象背后,隐藏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对这种结构的探索是主动防范经济风险爆发的重要路径。贫困的产生或继发,既存在经济结构上的错位,也存在产业的自然淘汰,还存在经济环境的诸多原因,有些贫困是能力性问题引发的,有些贫困是宏观环境引起的,也有些贫困是个人品行与社会风俗引起的。因此,在预防返贫风险的预警机制上,将脱贫地区与人口的经济触点、环节和链接方式诸要素结构化为某种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架构,从而通过协同治理的方式,预防或扭转返贫危机,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1.要素和链接方式

与官僚层级制度的链接方式相比,重叠网络链接方式使得返贫预警在更为宽泛的意义上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漫长的反贫减困斗争中,官僚层级链接方式曾经发挥过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极大提高了治理贫困的效率。官僚层级链接方式,使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个人与集体、贫困地区之间具有一种共同靶向,那就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举全社会之力以攻贫克困。由此,过去若干年里,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2020年精准脱贫的彻底胜利,靶向消失,集中领导制度下的治理目标变得模糊起来,经济治理由显性的扶贫工作转向隐性的预防返贫工作。致贫要素潜伏,意味着链接方式失灵。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是群众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他们在巩固脱贫成果,维持并发展小康生活的迫切需要下,更加关注自身经济状态;另一方面是科技要素在经济治理中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智慧物联系统使人们生产生活格局愈发数据化。预防返贫风险预警构建的这一背景,使重叠式网络链接关系成为新的经济治理策略,个体和组织在数字化生存中的参与活动及数字资源,成为返贫预警风险信号设置和风控应对的物质技术基础。重叠网络系统激活了全员参与的热情并赋予这种热情以实践的能力。

2.结构力是一种高于要素力总和的力量

返贫风险受体是广大脱贫地区和人口,扶贫开发工作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结构性贫困进行了改善,其主要方案在于弥补结构性要素缺失或改善要素性能,从而激活与恢复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经济功能。因此,在脱贫状态下,贫困地区与人口作为经济良性发展的单元和系统,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结构功能。这种结构性功能往往在扶贫开发之前并不具备,而是随着几种致贫要素的治理才得以彻底改变。结构大于要素的总和,指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在脱贫地区与人口的经济功能中,结构相较于要素,具有优先性。这种优先性根源于这样的事实:由于结构,要素才获得其意义、功能和性质。如果没有结构性参与更大经济系统的活动,贫困地区和人口就被排除在市场经济体系之外,从而失去结构功能的全部价值。在结构完善的情况下,脱贫地区与人口作为功能元加入市场经济“功能丛”中。结构力大于要素力总和的原因还在于结构的形成基于某种内在的必然性,同时“要素关系”使结构融入某种“文化”之中,从而增加了结构的整体力量。返贫风险预警机制流程结构需要渗透一种积极发展生产、创新经营模式、协调公私利益的精神文化。

3.减少内耗是提高返贫风险防控效率的途径

预防返贫风险的触点管理是根据致贫因子的触发条件和风险层级进行的高效管理,而预警风控流程结构的设计是依据全程全员全面管理方案而设置的。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机构庞杂和流程的复杂性会降低预警响应效率。为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机制的响应能力和速度,就需要不断优化流程结构。优化流程结构就需要减少要素冲突。要素冲突的减少,依赖于要素与环境的冲突、要素与要素的冲突、要素与系统的冲突等诸方面的摩擦减少。所以,只有减少要素冲突,才能实现要素最优化结合关系。这方面的思考使组织和防贫主体不至于片面追求结构价值而忽视要素的培育与矫正。要素与环境的冲突主要是经济社会文化变迁导致的要素适配问题,无论是人的要素,还是物、文化的要素,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中都有一个适配性问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寄希望于一种兼容状态的要素是不可取的,适当调整要素的适应性才是明智的选择。脱贫地区与人口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就是指这个问题。要素与要素的冲突在市场启蒙不够的情况下,将导致机会主义盛行,导致生产经营的同质化,从而使结构功能弱化,生产相对剩余。理解返贫预警机制中的“协调治理”原则,也要在这个层次上有所顾虑。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冲突表现为要素的示弱或膨胀,这对结构功能的发挥是不利的。

(二)提升组织能力:内生力的动力机制

将预防返贫风险预警机制中的流程设计划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既是理论分析的需要,也是实践的需要。它反映的贫困治理理念是对要素的重视,尤其是对脱贫地区和人口自身建设的重视。社会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生产滞后、管理陈旧、观念落后等使一些地方和人群逐渐失去新时代赋予的创富机遇。只有激活要素生产力,构建组织开放体系,形成自组织系统,抑制致贫因子的活性,增强经济功能的代入能力,促进组织自我进化功能的完善,才能使返贫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

1.功能导向组织

触点管理对返贫信号具有“刺激—反应”机制,并成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组织方式和组织机构延续变更的依据。机构的设置一般以实现组织目的为出发点,目标导向组织建立在人们对实现目标的系列工作的科学预见上。在精准扶贫工作逐渐转入常态预防返贫轨道之后,目标导向组织将会在实践中暴露出一定的缺陷。精准扶贫作为短期减贫运动的公共决策,其目标指向是明确清晰的,因而以精准脱贫为目标的组织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常态预防返贫风险工作,其目标是不确定的,它的目标体系具有变动性和复杂性。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触点管理方略,就是基于这种不确定性而重新拟定复杂返贫信号系统中的触点应激管理方案,以便在纷呈的返贫因子中甄别具有地域特色和时间特色的致贫风险信号。针对返贫风险信号的预警机制,其组织构建具有功能导向的特点。具有功能导向的组织,意味着其在构成、成长、修正、更换和取缔等问题上能够顺应触点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机关作为依靠。功能导向的组织原则使返贫预警机制有了更强的灵活性和生命力。

2.组织进化能力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功能—能量”体系,它对内部能量和外部能量的不同策略使其具有封闭性或开放性,它对功能的设计饱满程度使其区分为成熟组织和成长组织。封闭组织以调节内部信息和能量的均衡为主要目的,开放组织则在此基础上将其外在的信息与能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对组织功能的预设以完成预设的特定目标作为功能要件,是成熟组织的标志;而对组织功能的预设建立在动态机制的视野上,并以完成一个动态目标为工作宗旨,则是成长组织的表现。显而易见,在预防返贫风险预警的组织机制中,开放性和成长性是其重要的特征。返贫风险是在致贫因子的复苏或新生的基础上形成的。致贫因子复苏的原因是复杂的,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条件复原和反贫要素的丧失。在政治性反贫运动中,反贫要素的丧失(如政策供应的断供)或许是致贫因子复苏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经济条件的变迁,尤其是科技应用和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日新月异,使得经济竞争存在诸多致贫因素。所以,只有“功能—能量”的开放系统,才能使返贫风险预警组织自身具有进化能力。

3.非正式组织的广泛形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多,公共资源的组织化和再结构化成为新的社会机理,尤其是智慧物联系统的数据资源和技术系统的应用,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互为补充、相互协调,公共管理进入主体多元时代。正式组织具有核心目标坚定、组织能力强大、物质支撑富足的特点,而非正式组织具有人员参与广泛、组织应变活跃、市场嗅觉敏锐等特点。在精准扶贫中,“激发内生力量,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2]229是重要的扶贫内容。在常态化预防返贫风险的预警及控制工作中,激活非正式组织的潜力,促成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到预防返贫斗争中的意义重大。在公共经济管理中,生产经营性参与方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噬利本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资本噬利本性使其对经济格局和趋势有着天然的敏感性。非正式组织的激励政策具有直接的物质响应和精神响应性,符合非正式组织自身的价值追求。

总之,由于功能导向组织的定位,“功能—能量”组织可完成自组织化建设的逻辑设定,从而形成预防返贫风险预警的开放型成长组织,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具有隐秘性、动态性的返贫风险预警防控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脱贫地区和人口的经济发展内生力量。

(三)回归人本:价值力的导引方案

在产品经济之前的社会,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由于竞争需要和禀赋差异,导致优胜劣汰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不均,从而出现绝对贫困或结构性相对贫困。目前,世界正处于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商品经济以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为主要特征,社会价值体系对物质利益的重视达到历史顶峰。在此情况下,人们对资本的批判一刻也未曾停歇。返贫风险的出现,一方面是一般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是资本迭代获得新的自我膨胀力量的必然产物。在一般市场竞争的格局下,产业竞争、地域竞争、企业竞争、个体竞争是常态。竞争直接导致管理和经营手段不断升级,市场反应性较差的地区和行业在竞争中会渐呈败局。在资本迭代的竞争格局下,主导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主流经济形态发生嬗变,旧有行业和产业被淘汰,从而出现新的贫困地区和人群。这是资本自身固有的逻辑。构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出发点就在于对资本野性的布控,它以完善经济结构体系、促成体系内部和谐为己任,包括拟建诸如医疗、旅游、学习等各方面的道义指标,实现经济正义。这是人的发展逻辑。

一旦将人的发展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出发点和归宿,资本逻辑就会受到掣肘。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价值指认就成为新的社会观念旗帜。在治贫过程中,“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丰富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加强贫困地区社会建设,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9]。这种带有强烈共享主张的经济发展理念与资本的等级攀升需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资本集团以超越一般等级作为自己的使命,由此而形成垄断格局和超额利润的源泉。预防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将竞争和禀赋造成的过度差异视为一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失调,而不是将客观结果视为科学结果。共享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契合当前重叠式复杂网络系统的社会结构现实和管理模式。在资本的等级攀升欲望控制下,等级链管理模式一直备受推崇。由等级链管理模式趋向重叠网络系统管理模式,迎合了物质技术发展的社会变局,也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价值观上的优越性。

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设计,无论是触点确认、风险感应机制的建立,还是风险预防布控的检审、决策和修正、评估等,都将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作为基本出发点,从常规的“三返”②到潜伏的权力格局变化、禀赋丧失、社会心理结构变迁、环境更新等,每一个层级和触点丛的信号设置、敏感性测验、决策遵循,都是以人的发展为依据的。智慧社会进一步发展,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不断提供新的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绝对贫困将会成为历史名词。返贫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固然是从预防重返绝对贫困的立意出发构建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的战略举措;另一方面也是从缩小两极鸿沟的立意出发对相对贫困的常态治理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人们关注返贫风险及其社会危害,其出发点往往就在于规避或克服运动式扶贫开发所带来的痼疾。在扶贫攻坚历史任务面前,为实现短期社会效用,出现过度扶贫的情况在所难免,但其埋下的返贫风险也同样令人担忧。在政策供应减少、帮扶主体撤场、帮扶格局单一、社会风尚转型受阻的情况下,扶贫格局中的“扶制”“扶志”和“扶智”都将失去架构基础,从而使经济发展出现反复无常的动荡。因此,拟定和实施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无疑是有意义的。

① 这里的适应度是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扶贫开发与人口、资源、环境、民族等的结合程度,它标识着精准扶贫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经济发展内生力的激活程度。

② 指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

[1] 何华征,盛德荣.论农村返贫模式及其阻断机制[J].现代经济探讨,2017(7):95–10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 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4.

[4] 彭特兰.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M].汪小帆,汪容,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186.

[5] 凯茨,莱斯.互联网的社会影响[M].郝芳,刘长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17.

[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17.

[7] 西蒙.管理行为[M].詹正茂,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35.

[8]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迟力耕,张璇,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36.

[9]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0.

The Connotation and Logic of the Warning Mechanism of Poverty-Returning

SHENG Derong, HE Huazheng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6, China)

After 2020, anti-poverty practice will enter another norm of public economic governance: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the risk of poverty-retur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rning mechan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positiveness, coordination, and normalization. Its basic framework includes risk signal identification, control process and associated management. The complexity of the signal recognition system, the two-dimensional nature of the risk control process (dynamic process and static process), and the closeness of the risk association management mak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chanism have the effect of rectify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opping losses in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objective world: reshaping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ptimizing its capability and minimiz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flicts with the new era concept of “human centered”.

poverty-returning; warning mechanism; poverty issue

F062.6

A

1006–5261(2021)01–0017–10

2020-04-30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ZC089)

盛德荣(1979―),女,湖南沅江人,副教授,硕士;何华征(1977―),男,湖南新化人,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预警要素机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也谈做人的要素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皮革机制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