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决不动摇的坚定立场
2021-01-06杨亲华
杨亲华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台湾问题的根本指导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政策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旗帜鲜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立场,对于今天应对台海局势,更自觉、更坚定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具有极为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
1949年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即着手制定自己的对外政策。1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起草并经毛泽东审定的《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指出:“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尤其是美帝国主义政府,是帮助国民党反动政府反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我们不能承认这些国家现在派在中国的代表为正式的外交人员。”“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文件确立了中国外交三项原则:即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不受任何屈辱外交传统束缚,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发端和逻辑起点。
4月2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一份电文中,进一步提出与英美建交的前提条件:“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它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4月30日,毛泽东在中英“紫石英号”事件声明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原则进一步具体化:一是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二是外国“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
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发表讲话重申:“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方针确立,并被写进《共同纲领》。
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方针:“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新生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正值联合国召开第四届联合国大会之际,为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应享有的合法席位,11月15日,周恩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及联大主席罗慕洛,表示:“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才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国民党反动政府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绝对没有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资格。”
当时中英正在商谈建交事宜。英国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又追随美国,在联合国内顽固维护国民党残余政权的所谓“合法地位”,企图搞“两个中国”。
对此,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多次致电中共中央,对中英建交问题提出指导意见。1950年1月18日,毛泽东发电要求外交部讨论与英国谈判建交问题时我方应取的方针态度及具体内容,并写成书面文件报他。1月20日,他又连发三电强调,“英国在联合国对待国民党代表的态度问题”,是“属于设立双方外交使团的先决问题”。1月29日,毛泽东再次批示指出,应重点谈“英国与蒋介石关系问题及建立外交关系的其他问题”。2月8日,毛泽东再电刘少奇强调:“最重要者为英国与蒋介石反动派残余的关系保存”“英国代表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及其他组织中竟继续承认国民党代表为合法,拒绝接受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这在建立中英外交关系上是不可能不解决的先决问题。”
毛泽东的上述电文,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原则核心要义:凡愿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均应断绝与国民党残余政权的关系,必须承诺不与台湾当局建立任何官方性质的关系;如果对方是联合国的会员国,还必须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唯一合法代表,支持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二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提出“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割裂中国领土主权的步骤。1950年9月,美国政府提议成立一个联大委员会研究所谓“台湾地位问题”。1951年秋,美国又策划所谓“对日和约”及“日台双边条约”,在台湾归属问题上做文章。1954年,与台湾当局密谋所谓“共同防御条约”。
中共中央高度关注美国分裂中国的动向。1954年7月,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对台战略。会议决定,迅即开展对美斗争,宣示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定立场。
1955年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东南沿海岛屿战役。美国政府为避免卷入与中国大陆的军事冲突,胁迫蒋介石放弃沿海岛屿,并策动新西兰在联合国提出所谓“停火提案”。其主旨是造成台湾与中国大陆事实上的隔绝状态,达成事实上“两个中国”局面的目的。
对此,中国大陆予以坚决反对。1955年3月5日,毛泽东在给赫鲁晓夫的信中明确表达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我们“坚决不能同意美国、英国人用沿海岛屿交换台湾澎湖造成‘两个中国’的要求”。
同一时间,周恩来也发表谈话指出:中国人民“决不容许任何人以所谓‘中立化’和‘交由联合国托管’的名义,使台湾脱离中国”。
台湾当局也对美国搞所谓“停火提案”的企图表示质疑。1955年2月8日,蒋介石在“国父纪念日”发表演讲强调,大陆、台湾均为“中华民国”领土,不容任何人割裂。所谓“两个中国”尤其“荒谬绝伦”。蒋介石反对“两个中国”的立场,给中共领导人留下深刻印象。
1958年夏天,美国在中东挑起事端,更纵容国民党当局向中国大陆进行军事挑衅。8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炮击金门,加强对美斗争。
炮击金门后,解放军基本封锁了金门岛。9月上旬,美国派军舰为国民党补给船队护航失败后,故伎重演,要求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并要台湾当局承诺不以武力改变台海两岸“现状”,企图“划峡而治”。对此,毛泽东在9月6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分析:美国“要拿沿海岛屿交换台湾,我们是原则上不能交换台湾”。
蒋介石为保住金门、马祖,并避免影响政权稳定,也反对放弃金门、马祖。美台双方矛盾激化。
鉴此,毛泽东决定实行“联蒋抵美”。
10月3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表示:“我们同蒋介石有共同点,都反对两个中国。可以设想,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如何?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可以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
10月6日,毛泽东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表示:“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这是中共主要领导人首次提出“一个中国”概念。毛泽东在文告中突出了两岸的共同点:“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澎金马是中国的领土”,其用意在于求同存异,拉住国民党,共同反对美国“两个中国”图谋。
毛泽东关于“一个中国”的思想,对对台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1964年1月,中法建交。建交声明表示:“承认一个国家的新政府不言而喻地意味着不再承认被这个国家人民推翻的旧的统治集团。”这是一个中国原则首次在与西方大国的建交公报中确立下来。
1969年,美国开始谋求与中国缓和关系。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会谈前,中央政治局开会,确立中美会谈方针。
会谈中,周恩来强调:中美关系改善的前提是一个中国,美国必须从台湾撤军,并且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基辛格表示: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随着中美关系改善减少驻台军队,并最终解决“共同防御条约”问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美《上海公报》写道:“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关系正常化启动,改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二七五八号决议”,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1972年9月,中日建交。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中美建交公报表示: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至此,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四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关于“一个中国”思想的基础上,首次将其作为中央制定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重要指导思想。1979年1月24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出版公司总编辑时说,“我们要求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政策和原则合情合理。我们尊重台湾的人士。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当局拥有它自己的权力,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1月3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关于台湾问题,现在我们不强调用武力解决,我们提出了非常合情合理的政策。台湾可以保持它现行的政治制度,甚至台湾当局可以拥有其军事权力。问题是只能是一个中国。”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完整提出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表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可见,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和他对制定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考虑,始终是建立在一个中国这一重要思想基础上的。
随着台湾老人政治的凋零,中共领导人对于台湾当局继任者能否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开始产生疑虑。1985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也表示:蒋经国身体不好,一旦去世,会出现什么情况,很难估计。
果然,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苏联东欧巨变、蒋经国去世等,台湾当局的一个中国立场出现严重蜕变。
1990年5月20日,李登辉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其就职演说改变了蒋经国生前坚持的一个中国立场,声称:“‘中华民国’为一独立主权国家”,并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所谓三条件:“中共当局推行民主政治及自由经济制度”“放弃在台湾海峡使用武力”“不阻挠我们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开展对外关系”。
祖国大陆开始调整政策,将遏制岛内分裂活动作为斗争的重点。
1990年6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代表新一届中共中央发表讲话,严肃地不点名地批判李登辉“一国两府”观点,首次提出一个中国原则主张。指出:海峡两岸应真正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不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
1993年8月,祖国大陆发表《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首次提出“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论断。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八项看法和主张。核心思想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八项主张”丰富和深化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思想,成为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1995―1996年,中国大陆开展了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这是自实行和平统一祖国对台大政方针以来,首度针对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的分裂活动,为捍卫一个中国原则而展开的一场重大政治斗争。
1998年5月,中央对台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为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和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我们提出,在实现统一之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也就是坚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能分割,这是两岸进行政治谈判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只要承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其他问题可以留待以后在两岸谈判中逐步解决。”进一步凸显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内涵。
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反“独”促统斗争,2000年8月24日,钱其琛会见台湾《联合报》系访问团,对一个中国原则涵义作了新表述:“就两岸关系而言,我们主张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六大,首次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新论述写入党的报告。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作出把反对和遏制“台独”作为对台工作首要任务的重大决策。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2005年3月4日,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一九四九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
党的十七大将这些重要论述和主张上升为全党的意志。
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提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观点,强调“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进一步深化了一个中国原则内涵。
五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大首次把坚持“九二共识”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正式文件,并将其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重要组成部分。
“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九二共识”的达成,直接促成了“汪辜会谈”成功举行,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
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鉴此,祖国大陆将“九二共识”作为检视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试金石。
2000年3月,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发表声明,明确提出“听其言、观其行”六字方针,把是否承认“九二共识”,作为观察陈水扁当局大陆政策的根本性指标。
2005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明确宣示双方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奠定了国共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就对台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化了关于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论述。
2013年年初,习近平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郑重表示:“我们将保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连贯性,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强调要“巩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增进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认知”。6月,习近平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表示,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2014年3月,岛内政局出现新变化,台湾爆发“太阳花运动”, 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胜,国民党惨败。2016年1月,民进党再次赢得台湾选举,两岸关系形势再趋复杂严峻。
为应对新形势,习近平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
第一,“‘九二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还用“两岸关系之锚”“定海神针”等形容“九二共识”。指出:“锚定了,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第二,“九二共识”是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的。其针对性在于,“九二共识”是两岸官方授权认可的“两岸共识”,而不单纯是“国共共识”,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都能正视。
第三,首次提出“两岸关系性质”的概念,强调:“‘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第四,“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的立场不可能有丝毫模糊和松动。”“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向“台独”势力划出清晰底线,形成强大震慑。
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拒不接受“九二共识”,祖国大陆果断采取有力措施,保持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基本稳定。
2019年1月,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再次表明了坚持“九二共识 ”的原则立场,指出,在坚持“九二共识 ”、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达成制度性安排。
回顾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的历程,更强烈地感觉到其坚定的政治品格、鲜明的思想特色和包容的民族情怀。
始终如一、一以贯之。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矢志不移的政治品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的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祖国一定要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绝不允许改变。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定立场是决不动摇的。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开拓进取的思想特色。解决台湾问题,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伟大事业。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主张,既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丰富发展。
合情合理、求同存异。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务实包容的民族情怀。合情,就是照顾彼此关切,不搞强加于人;合理,就是恪守法理基础,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求同,就是根据双方的政策文件,最大限度地求坚持一个中国之同;存异,就是存双方还一时难以解决的政治分歧之异,并最后聚同化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