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场强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21-01-06赵银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8期
关键词:磁场强度场强磁共振

赵银东

(甘泉县人民医院,陕西 延安)

0 前言

磁共振成像(MRI)问世以来,主磁场强度已经从最初的低场强机型(≤0.2T)发展到目前最高可达17.0T超高场强磁共振,高场强磁共振强大的功能大大拓展了医学影像学的应用空间[1],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最高场强磁共振主磁场强度为3.0T。

近年来,随着高场强MRI的应用以及相关软件、硬件的改进,使磁共振成像从单纯的解剖形态影像学向为临床提供活体的生理、功能状态和分子的影像学发展[2]。很多新技术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灌注加权成像(DSC-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磁共振波普分析(MRS)、血管造影(MRA)已成为影像学检查的常规序列[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神经系统磁共振检查的120例患者,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35~70岁。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与术后病理对照。

1.2 方法

常规MRI采用GE Signa 1.5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常规横轴位扫描T1WI、T2WI、FLAIR、DWI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加扫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血管造影(MRA),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使用剂量0.1 mmol/kg,速率3.0 mL/s。对比剂静脉快速注射后,行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扫描。具体参数如下:T1WI:TR1798 ms,TE31 ms;T2WI:TR4937 ms,TE97 ms;FLAIR:TR7375 ms,TE150 ms;DWI:TR2130 ms,TE65 ms,b值为0、1000 s/mm2。FOV240 mm×240 mm,层厚5 mm,层间距5 mm。3D-TOF-MRA:TR 25 ms,层厚1.2 mm,层间距0.6 mm。3D-ASL:TR4632 ms,TE11 ms,FOV240 mm×240 mm,层 厚4 mm,层间距4 mm。SWI:TR49 ms,TE40 ms,翻转角15°,FOV240 mm×240 mm,层厚2 mm,层间距1 mm,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自动重建得到相位图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像显示颅内病灶。

2 结果

该120例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5例、静脉畸形患者3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例、脑膜瘤患者24例、垂体微腺瘤患者13例、表皮样囊肿患者4例、脑脓肿3例。

2.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5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脑组织有效血容量不足,使责任血管区的脑组织区域损伤,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所以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序列联合检查可以显示缺血梗死区,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少数病人行ASL扫描在DWI序列中显示在梗死之前可找到责任血管区的低灌注表现;急性脑梗死病人联合DWI与ASL扫描,在DWI序列中能够显示出梗死病灶的范围与ASL扫描显示的低灌注范围不匹配区,则可以确定患者缺血半暗带的范围,从而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对于治疗后病变区行ASL扫描能够显示出高灌注区则倾向病人有出血转化风险,提示临床谨慎溶栓。

2.2 静脉畸形患者3例

静脉畸形属于血流速度较为缓慢、流速较低的血管结构,常规磁共振(MRI)检查对显示流速低、血管直径纤细的血管敏感性很低,非常容易漏诊;增强磁共振扫描常常因为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而难以显示细小畸形的静脉血管结构,而SWI成像能直观地观察到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同时可以显示是否合并有出血以及其他的血管畸形;SWI上所有患者可以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与血管直径较为粗大的引流静脉,表现为血管直径异常增粗的引流静脉,由皮层伸入髓质,在其周围可见汇集于中央引流静脉的多发细小髓静脉,呈放射状分布,形似“水母头”状。SWI较常规序列显示更多、更清晰的髓静脉。

2.3 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例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发育异常的脑血管畸形,病理镜下可见病灶是由密集且异常扩张的窦状血管组成,由于管壁缺乏弹力纤维层和肌层,病灶会出现反复出血,周围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由于瘤内流速缓慢,脑血管造影不能显示和治疗畸形的血管团,常规磁共振(MRI)扫描T1WI、T2WI表现为混杂信号,周围环绕低信号环即为“铁环征”,在T2WI显示更清晰,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呈明显低信号,显示病变范围较常规检查序列范围更大、检出更敏感。

2.4 脑膜瘤患者24例

脑膜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脑外肿瘤,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与脑实质之间有蛛网膜下腔,脑白质受压塌陷,

肿瘤组织在T1WI序列中呈等T1信号、在T2WI序列中呈等/稍长T2,在DWI序列中呈明显的高信号,在ASL扫描呈高灌注征象,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征象,可见“脑膜尾”征。

2.5 垂体微腺瘤患者13例

肿瘤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是垂体微腺瘤的特征性表现,Gd-DTPA增强扫描,正常垂体组织呈明显强化,而所有微腺瘤无强化或仅有轻微的弱强化。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的信号差别增大,对比更强烈,边缘更加清晰。

2.6 表皮样囊肿患者4例

表皮样囊肿是胚胎发育中残余的外胚层组织错构而成,多发于桥小脑角区,肿瘤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塑形生长、见缝就钻,包绕血管神经,弥散加权成像(DWI)呈明显高信号为特征性表现,Gd-DTPA增强扫描肿瘤不强化。

2.7 脑脓肿患者3例

脑脓肿的影像学表现与脓肿病理时期有关,在不同的病理时期磁共振(MRI)影像表现不尽相同;当患者处在脑炎期(病程1~10 d),磁共振(MRI)表现为边界不清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有一定的占位效应,Gd-DTPA增强扫描常表现为斑片状强化,此时期需要与脑梗死鉴别;病情进展到脑炎后期Gd-DTPA增强扫描可表现为环形轻度强化;当患者处在包膜期(病程10 d后)磁共振(MRI)表现为边界较清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弥散加权成像(DWI)病变中心脓液呈明显高信号为特征性表现,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脓肿壁表现为环形强化,脓肿壁薄且完整、厚度均匀一致,脓肿壁周围常伴有大片水肿。

3 讨论

以往,在临床影像学中,通常把磁场强度≥1.0T的磁共振扫描系统称为高场强磁共振,把磁场强度≤0.2T的磁共振扫描系统称之为低场强磁共振,把磁场强度界于0.2T与1.0T之间的磁共振扫描系统称之为中场强磁共振[4]。随着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更高场强的磁共振扫描系统被应用于临床,为了突出高场强磁共振的优势,临床中将磁场强度>2.0T的磁共振扫描系统称为超高场强磁共振[5]。目前,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磁共振为磁场强度为3.0T的超高场强磁共振。

高场强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为早期确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6],详细评估梗死部位脑灌注的情况及半暗带情况;能发现更多隐匿性的静脉血管畸形,直观地观察到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同时可以显示其并发的出血及其他血管畸形;对颅内脑膜瘤、垂体瘤及表皮样囊肿等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能清晰显示其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对肿瘤定性诊断有极高的价值,同时可为外科手术提供良好的依据与方案[7-8]。

4 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MRI)以其快速成像、高信噪比和多功能等优点,在影像医学诊断的发展中开辟了一片崭新天地,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具有不可或缺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磁场强度场强磁共振
均匀异号电荷等大共轴圆板轴线上电场均匀性研究*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求解匀强电场场强的两种方法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关于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磁场强度建标
一种永磁种子磁化机的设计
超高商业大厦内部磁场强度的研究与分析
公式U=Ed在非匀强电场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