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21-01-06李秀玲陶慧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障碍药物

李秀玲,陶慧娜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江苏 徐州 221131)

睡眠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见临床问题,长期的睡眠障碍导致脑功能紊乱,加重病情。本研究分析了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本组患者中,男91例,女43例,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48.25±5.33)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③均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

排除标准:①未获家属知情同意书。②患者有睡眠障碍既往史。

1.2 方法

以循证研究方式,在知网、万方等平台检索“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等关键词,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设计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原因调查问卷,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①环境管理,将病房温湿度控制在舒适体感范围内,定时开窗通风,定时消毒清洁,尽量选用面料柔软的床单被套,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夜间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操作,必要操作应当集中在患者觉醒时期一并进行,减少病房内走动,医护人员巡视时应开地灯,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安全、清洁的睡眠环境[1]。②心理支持,加强沟通,向其科普睡眠不足对身心的危害,通过心理调节方式改善睡眠质量,若患者想念亲属,可适当放宽探视。对处于恢复期者,可采用正向性语言激励患者,帮助其改善心理压力,正确对待疾病。③对症护理,精神状况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一般需通过药物控制精神症状,需及时了解患者有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感到不适,对睡眠质量形成影响,给予对症处理,失眠严重者,应遵医嘱给予抗失眠药物。④睡眠习惯的养成,为患者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对于早醒、睡眠间断者,应限制日间睡眠时间,还可指导患者在傍晚适当进行运动,帮助其逐步调整生物节律,养成规律作息习惯[2]。

1.3 观察标准

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以自制调查问卷为工具,由固定责任护士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调查,评估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

睡眠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后记录两组患者入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次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分值0~21分,分数越低,表明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分析,(±s)描述计量资料,(%)描述计数资料,分别以t、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包括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精神疾病因素、药物因素。见表1。

表1 患者睡眠障碍原因构成(n,%)

2.2 睡眠质量

经临床护理干预,患者PSQI评分明显降低,睡眠时间延长,夜间觉醒次数明显减少,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患者睡眠质量对比( ±s)

觉醒次数(次)干预前 134 16.78±4.334.32±1.25 4.10±1.03干预后 134 7.22±3.21 6.74±1.54 2.14±1.02 t 20.531 14.124 15.652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PSQI评分(分)睡眠时间(h)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为慢性、严重的精神障碍,在精神科临床为常见疾病,患者可表现为幻觉、思维混乱、行为及思想异常、焦虑抑郁等症状[3]。高质量的睡眠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相当一部分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障碍,致使其大脑功能紊乱,阻碍康复进程,严重时可能引发各种意外。

本次研究分析得出,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精神疾病因素、药物因素,针对这些原因,本研究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刺激,进而减少患者夜间觉醒次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调节方式改善睡眠质量;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减少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患者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养成规律作息习惯。研究结果提示,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证实了基于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促进其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障碍药物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