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跨界创业,跨越式成长
2021-01-06林萍姗
文/林萍姗
“80后”徐青是四川成都人,出身军人家庭,受家庭影响自小有苏联情结,因崇拜普京而选择在普京毕业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语言系读本科,在俄罗斯学习、生活了五年;她曾梦想成为一名俄语教师,憧憬着为中俄文化交流工作服务,毕业后回国留在北京从事和俄罗斯旅游相关的工作,开始了五年的北漂生活;北漂期间接触了酒店管理,在结束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之旅后尝试酒店经营,继而赴香港理工大学的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读研;修得酒店管理研究生学位后,因机缘巧合进入零售行业,同几个怀揣梦想的伙伴创办了厦门众库科技有限公司。
高知女性的人生沉淀
徐青是一个难以用简单的词语去形容定义的女性,在我们身边也鲜有与其相似的例子。出身军人家庭,海内外名校求学背景,五年北漂生活,201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经历,国家级俄语导游,高级礼仪师,旅游、媒体、酒店、零售行业的从业者与创业者……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关键词,构成了徐青人生重要的历程。
“刚刚回国那年,我面试了很多工作,甚至有意去看看不同形态公司的面试,也忘记是谁告诉我:当你还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的时候,就多去体验吧。我很幸运,在北京遇到很优秀的上级和同事,他们教会了我许多。‘最好的管理,就是以身作则;好的团队,是有着共识认知。’现在我才深刻理解了这句话。”
2008年,当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第一批申请信息发出后,徐青报名了。很快,她收到了申请通过的回信。最开始,她被安排在了“多语种服务中心”,同各种语种的志愿者一起在线为在北京的外国客人提供语言类服务。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村正式开启,徐青加入了速8酒店的奥运村住宿服务团队,协助奥运村中部服务中心行政工作,带领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为运动员服务。
“我们从奥运村开荒服务到残奥会结束,离开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对奥运村的一草一木以及并肩服务赛事的小伙伴们恋恋不舍,大家一起工作的画面历历在目。如果说留学时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国,那么在奥运村的服务经历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无私的奉献。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成长可以用知乎上的一个问题来总结: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其中有一个答案想和大家分享:‘懂得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虽然还没有去过那么多国家,但有幸看到了很多种生活和工作方式,学会了换位和包容。”奥运志愿者经历为徐青打开了另一个生活视角,而其中沉淀的思想、思维以及人生感悟都对她往后的创业旅程产生重要影响。
五年星级酒店经营历程
2009年,告别了北京奥运会的故事,徐青来到福建,开始参与筹备一家四星级酒店,见证了这家酒店从0到1的成长,见证了酒店在市场经济下的变与不变,她也完成了从一个打工者到企业经营者的角色转换,体验了生意场上的起起落落。从“奥运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到“酒店无小事,责任大于天”,五年打拼,经历佐证行业、定义人生,徐青对酒店服务工作有了一种新的解读。
“从本质上看,好的服务就是在客人需要你的时候,能及时出现,然后非常专业地解决问题。在这点上,暂不论现在如何颠覆式创新发展,酒店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在服务领域是走在前面的。好的服务,就是我们用最真诚、靠谱的一面对待世界,它也可以是一种‘无痕服务’,隐藏在服务设计中。客人往往接受了服务,又感受不到服务的提供者。”
在经营酒店期间,徐青赴香港理工大学的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读研深造。创业者应当是持续求知者,当创业遇到瓶颈、需要打开新的局面时,最好的方式是提升自身的学识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寻求最佳的出路。
徐青告诉记者,酒店的经营经历使她收获良多,主要有三点启发。
第一,明白了用成本观念分类对待客户,即学会用户洞察、甄别核心用户。人们往往认为服务是有成本的,出高价者需要更多服务,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比如五星级酒店的客人比三星级酒店的客人更容易服务,甚至他们在酒店里待的时间更少,对服务的要求更简单也更少,对酒店设备更加爱护。相反,非高星级酒店的客人可能提出更多要求和标准,对房间物品损坏也更加严重。
第二,跨行业对标学习可以防止思维窄化,很多时候不是自身做得不好,而是没有见过更好的,酒店的体系化管理和微笑服务,也可以向其他行业所借鉴。例如,以前我们会向海底捞学服务、向屈臣氏学运营、向7-11学品类布局、向OTA学平台体系、向万豪学会员计划,甚至向夜总会学管理,如今社会上有了更多的优秀企业可以成为我们的学习标杆。
第三,员工和客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尊重,也是照亮别人心房的一道光。有时服务就体现在一个个小动作里:给每一个迎面走来的客人一个善意的微笑、给PA阿姨帮忙按一下电梯、给值班的夜班员工多准备一点好吃的、给开门的门童道声“谢谢”,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带给他人温暖。
五年星级酒店的经营经验对徐青而言,是人生路上的重要积累,尝试过不同的行业,终究都属于服务业,服务业的一些原则和做法在一定意义上是相通的,教会了徐青如何同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把握市场、俘获人心。
创立众库,向“价值共同体”走去
2015年,徐青退出酒店的经营,同几个有着同样梦想的伙伴共同筹备厦门众库科技有限公司,对于徐青而言,这次的创业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的释放。
“创业前我们没有思考太多,也没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判断当时做的事情是否真的可以实现我们的追求,只是源于对团队的信任,一鼓作气付诸行动。团队合伙人背景较为多元化,在各自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大家凑在一起创业,共同看好‘去中心化’‘共享经济’‘社区商业’‘数据驱动’ 的未来机会。”
2016年3月25日,厦门众库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打造会员服务平台;同年6月2日,厦门仓储供应链公司成立,验证供应链模式;同年9月1日,众库线上会员平台上线,实现线上线下商品一体化;同年9月18日,深圳城市合伙公司成立,验证商业模式的复制;2017年1月,连锁仓储式便利店启动,完成商业模式闭环;2018年1月起,众库科技2.0计划启动,从供应链、服务链和数据智能,赋能给更多平台参与者;同年5月4日,移动记账工具“众库账本”正式上线,客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全面开放便利店加盟;同年8月3日,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众库联采”上线,促进零售产业升级……
作为一家聚焦于服务社区商业生态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众库科技始终围绕“以技术和数据驱动产业互联,助力产业形成开放商业生态”的商业愿景,不断进行社区商业形态升级改革。
“2017年,我们在厦门开始了‘便利店’业务场景的尝试,开设了十多家便利店进行试水后,越发认识到:中国的便利店要摆脱传统零散经营形态,发展成为可与“7-11” 等国际品牌连锁平等竞争的状态,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强大且易用的信息化saas系统、‘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供应链服务、高毛利的与市场有差异化的高复购商品。”早期阶段的业务探索,众库科技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轻量收银系统“明算账”和联合集采工具“团采”建立了夯实的用户基础,伴随着交易体量的快速扩增,众库品牌在零售圈累积了一定的影响力,随着众库自营供应链战略布局的落地,扩大品牌知名度逐步成为众库科技的迫切需求。
徐青和团队伙伴们坚定地认为,改造众库服务的客户存量,使其成为带有众库品牌IP的自有渠道是众库科技当下最重要的市场策略之一。也正因为他们的判断准确、目标明确且行动果断,众库团队发展至今,已依据市场形势进行商业模式版本的革新,围绕中国700多万的传统夫妻型便利店降本增效不断进行迭代验证,形成了“众库赋能”的商业体系。
2019年7月4日,众库科技荣列“2018年福建省便利店十强”,位居第三名;登榜“福建省连锁企业五十强”,位列第四十二名。同年12月,众库科技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及行业创新能力获得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2020年1月15日,众库科技召开“众望所归”主题招商大会,全面开放便利店加盟,同时启动全新产品和品牌发布会,进入众库3.0时代……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众库科技把连锁便利店品牌化升级改造的计划提前了,徐青和她的伙伴们全新打造的“一见鲜美食便利店”是多元综合经营为一体的新零售形态,围绕多元场景,覆盖堂食、到家、外卖,产品和服务围绕“让生活更便利”展开,可高效地满足消费者“一日六餐”的服务需求。同年7月,众库“研发厨房”与“中央厨房”落地建成,投入运作;“一见鲜”小程序及APP上线运营,正式开展TOC端销售……
众库科技作为徐青的人生试卷,承载了她的思想理念、个人能力及对社会、生活与行业的理解。从创业初期的一人身兼多职,将时间用在HR、策划、品牌公关等方面,到如今将重心逐步放在组织文化和企业学院的搭建上,徐青的角色转换同众库科技的成长一样,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对她而言,“九死一生”的创业生存危机时刻鞭策着她努力向前,所有的挑战与收获如同攀爬高峰的阶梯,每一步都深刻,每个成果都算数。坚持复盘,抓住商业不变的本质,向搭建和链接“价值共同体”走去。
分享经验,传递创业正能量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保持积极、归零、开放,相信‘能量守恒’,真实的能量是通过广泛的链接而来,而不是你自己。”徐青在创业过程中十分注重阶段性复盘和自我提升,她常同优秀的创业者交流经验,也同许多求知者分享心得。早年,她参加过创业知识型社群,如混沌大学、笔记侠、插座学院,随着它们的商业模式更新迭代,社群创业伙伴们也互相伴随着成长;她也参加过女性创业社群GIRLUP和她时代,一直关注女性成长,也相信女性觉醒的力量在接下来的社会活动中能产生更奇妙的火花;她参加过创业论坛,发表了题为“与其等待机会,不如自己成长”“女性创业,让眼光比生活更高”的演讲。
今年,徐青和好朋友们共同发起一个名为“我们的朋友” 的社会小活动,初衷是在疫情缓和后利用闲暇时间走访实体小店,把好的零售经营经验分享给更多人,把“有趣”链接起来,让大家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共同拥抱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也奉献各自对社会该有的力量。
回首过往经历,徐青总结出几点经验教训:第一,锻炼“可迁移的通用能力”。即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基本功,如“听说读写”,解决某项问题的能力是长在身体里的,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都是有力的助手;第二,多去体验多元化的生活。多样化的视角接触越多,越有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主动多做事、多跟人打交道、多帮助他人,支持自己的上下级和团队;第三,常怀感恩之心。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里都会遇到很多事和人,现在看起来再严重的问题都会有一个结束的节点,做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靠谱的人;第四,关注健康,热爱生活。生意就是生活,商业模式也是生活方式,虽然工作与生活很难两全,但是身心的正循环可以让我们不断往“美好”靠拢。
跨界创业,让徐青获得了跨越式的成长,在不同的圈子里做服务工作,更能领会出在服务业创业的门道和规则。徐青提出,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视作一家创业公司,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对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值钱的,工作付出的是时间,看到的是薪水,看不到的还有个人能力的成长与收获,找好赛道、设好对标、专注优势、提升能力,必要时甚至可以尝试跨界。创业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力量,如同一场马拉松,持久而孤独,出发的时间和行走的路径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至于彼岸的目的地,心中有爱终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