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中西文化差异

2021-01-05刘根月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俚语夫妇俩空姐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学习一门外语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而英语就是一门使用范围最广的国际语言。实际上真正能够了解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并非是一件易事,我们很多的学习者往往仅仅从字面意思去了解它,更加重要的是应该把它放入到具体的语境当中去研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 it is common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Englis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In fact, it is not easy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Many of our learners often only understand it literally. However, they should put it into the specific context to study it, so as to avoid some unnecessary embarrassment.

【Key words】cultural differenc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简介】刘根月,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虽然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会按照中文习惯来生搬硬套,导致交流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严重时甚至会损害了国家的尊严。

中国的餐桌:一双筷子走天下。西方的餐桌:右刀左叉,由外至内依次使用。中国人的节日:鞭炮迎新春,悲肠扫清明,龙舟祭屈原。西方的节日:情人节(st. valentine ' s day)、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圣诞节(Christmas )。中国人回应他人夸奖:“没有没有”“过讲了”。西方人回应他人夸奖:“谢谢(thank you)”。

不同的举止、不一样的谈吐、不一样的喜好,这些都构成了中西方明显的文化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便形成了不同民族间交流的障碍。这种交流的障碍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研究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1. 几年前,一对中国夫妇带领着未满12周岁的女儿去美国旅游,就在准备乘飞机回国时,因语言运用场合不当导致了严重后果:夫妇俩被荷枪实弹的警察带下飞机调查,留下一个未满12周岁的女儿独自乘飞机回国。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说起来还是得归咎于对英语语言使用场合的不当引起的。夫妇俩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路上发生了争执,上了飞机以后,二人带着情绪在飞机的廊道里横七竖八地堆了几只行李箱。就在飞机快要起飞时,空姐提醒他们赶快收拾好行李箱,系好安全带。可是夫妇俩因为英语蹩脚,男士对着空姐说了一句:“shut up, shut up!”原来这位男士只知道它的字面意思是闭嘴,却不知道这个短语的使用场合,他极大程度上激怒了空姐,空姐直接叫来了警察,警察直接打开了机舱舱门,示意他们下飞机,可是夫妇俩还是觉着自己没有错,死活不肯下飞机。于是警察亮出了枪支,从飞机上硬生生驱逐出了夫妻俩,不允许他们任何解释,即使道歉了也没有挽回的余地。原来shut up字面意思是“闭嘴,你别说”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在英语当中它往往是带有侮辱性的句子。空姐认为她是在行使自己的權利和义务,可是没有想到遭到了中国乘客的极大侮辱,而美国的空乘人员具有极大的权利,机长及其空乘人员有权决定乘客的去留,美国的政府或者司法机关不能干涉,所以这个丈夫只知道shut up 的表面意思,根本不知道它的内涵,更加不知道它的使用场合,必然会带来因文化差异产生的严重后果。后来的事情也是让人大跌眼镜的,调查结果说是因为这个丈夫对空姐以及飞机的全体成员都带来了暗藏的人身安全隐患,不得不强制要求夫妇俩立即下飞机,先让其他乘客安全飞离。夫妇俩后来不仅做了道歉,罚了款,之前的飞机票不能改签,只能作废,自己还要承担再买机票的代价。损失惨重不说,还让泱泱大国遭到了别人的讥讽。可见,要是学习外语不深入研究文化差异,直接生搬硬套,便会苦了自己也害了别人,经常听到文化差异会产生笑话,今天这个故事可不仅仅是笑话了,还达到危害自己以及他人的程度了。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外语的人深思,当然文化差异确实是一个需要长期推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2.下面笔者再举一个自己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案例加以说明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对于英语当中反义疑问句前否后肯的回答句,很多学生是模棱两可的,总是搞不清楚。比如,对于这么一个句子:“You are not a student,aren't you?”我跟学生这样分析,在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要根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来用“Yes”或者“No”。比如你们确实是学生,就应该先确定下来用yes,然后逗号后面半句必须用肯定句的模式,这样就应该回答成:“Yes, we are.”不能前面用yes, 后面又写成了we  aren't,一定要前面yes,后面半句也要肯定句的模式,不然就不是英语了。但是翻译成中文时就得注意了,应该翻译成:不,我们是学生。这就是中英的差异了。 然后我又拿自己举例子,我的职业确实是老师,不是学生,那我来回答时就必须按照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No, I'm not.”因为我确实不是学生,先确定是用No,然后是否定对应着否定,必须要一致性的。所以回答语就应该是:“No, I'm not.”在英语当中事实是否定的,就确定用No,后半句与之对应也得用否定句的模式,如果实在搞混了,就要No句号结束,后面半句就省略掉了也是可以的。翻译成汉语时也是得注意的,应该是:是的,我不是学生。可是很多学生就会受中文影响,同样一个回答句子中,一半否定一半肯定,弄得老外直摇头,一副不明白的样子。

二、英语中很多字句是不能直接翻译的,都有它的典故,尤其是俚语,很多都是需要了解经典故事的

1. 在浙教版中职英语第二册书中有个词语叫rain cats and dogs,很多学生不懂为什么天上下雨时会掉下猫和狗。这就需要老师解释这个成语的缘由了。原来在古伦敦,一场倾盆大雨后往往会淹死许多迷路的狗和猫,雨水过后满街都是死狗死猫,似乎是天上掉下来这些猫和狗一样,伦敦人想象力丰富,从此以后就硬生生地把猫狗和大雨扯上了关系,有了这个成语。即使后来地下排水系统建设得非常顺畅了,不再堵水了,也一直沿用了这个成语。要是不去了解这个词的出处,我想凭自己的想象力是很难理解的了。

2. 厕所的俚语叫the John,想必很多人闻所未闻吧。这还是得从英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John Harrington 说起。就是这位英国女王的宠臣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冲水马桶,为女王解决了一大难题。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后来的抽水马桶称为the John了。Instead calling it John, I'm going to start calling my bathroom the Jim. That way I can say I go to the Jim every morning.这段话要是不知道John的历史的话,肯定是觉得莫名其妙的。作者利用了厕所的俚语叫法是John,同时也利用了Jim的發音与gym(健身馆)相同,从而把go to the John 改为了go to the Jim,意思是说:每天早上上厕所,还不如改成去健身房。

作为一名中西方文化学习的传播者,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深挖每一个习语或者句子的深层次含义,尤其是俚语,不懂的地方多问老师,多查阅相关的资料,现在大家的学习渠道那么多。相信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克服文化差异应该是可以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不如不去运用,要不然既会闹出笑话,又有可能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英语的同时讲授英语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并且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有着种种深刻、广泛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并且渗透到教材和我们英语学习的其他领域中去。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且也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的关键所在。只有懂得英语文化,才能更好地学好英语,用好英语。

参考文献:

[1]钱敏汝.跨文化经济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45-51.

[2]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J].绥化师专学报,2003(1)90-92.

[3]申鸿翎.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2(4):79-80.

[4]张郦红.谈英语学习中的东西文化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2010(5)90.

[5]高玉兰,田丽芳.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00-101.

[6]谢永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高职英语教学[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19-120.

猜你喜欢

俚语夫妇俩空姐
空姐
课堂重地,俚语免入?
空姐
多高
等候秋天
学习英语俚语的四大理由
50个关于午夜狂欢的俚语表达
那些看不见的痛苦
新闻浮世绘
下一站: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