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奋斗引领陕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01-05王哲
王哲
延安宝塔山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决定》《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决议》,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全部工作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要以更大勇气解放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在陕西这片黄土地上,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進行了28年百折不挠、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结束了100多年来遭受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压迫与剥削的历史,结束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人民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陕西的胜利,开始陕西历史的新纪元,受奴役、受压迫的陕西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在政治上彻底翻身得解放,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陕西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陕西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在陕西的建立,为陕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政治前提,为实现人民幸福和陕西的发展振兴开辟广阔的道路。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领导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完整保存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以及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参加全民族抗战的出发点。
晨雾下的金色田野 ——汉中勉县阜川镇唐家湾油菜花。 摄影/ 李仁義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的活动,在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奋斗历程中,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这里形成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指导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在这里形成的延安精神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伟大建党精神最为生动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照金精神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中国革命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南泥湾原本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历史将它谱成一首能唤起人们精神共鸣、传唱不衰的歌曲,一种精神的象征。这里奏响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曲凯歌。今天,广大人民群众从南泥湾精神中汲取力量,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同志时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深刻揭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的真谛。张思德精神是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的精神,务实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全会以宏阔的历史视角和深厚的历史智慧,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为全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注入强大思想动力。在总结“十个坚持”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团结带领陕西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陕西积贫积弱、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三秦大地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项工程中在陕西布局24个,位居全国第二位。“三线”建设时期,陕西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工业基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航空、航天、军工、电子、兵器、船舶等国防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宝成铁路创造我国铁路建设的多个第一: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第一批入选中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共产党领导陕西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陕西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1982年,陕西彩色显像管正式投产,结束我国不能生产彩色电视机的历史。1984年,西飞制造的运7飞机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我国第一架自行生产的中短程涡桨运输机。陕西是全国水果第一种植大省,世界上平均每7个苹果中、每3个猕猴桃中就有1个产自陕西。1997年,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在陕西杨凌成立,杨凌示范区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江、丹江流域在陕西涵盖的区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70%的水量。陕西作为能源大省,承担着国家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项目,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陕西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历史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三秦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振奋人心的巨大变化。
陕西人民生活发生历史性巨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7868元和13316元,较1980年分别增长91.9倍和93.1倍。
各项民生事业也实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加快解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西坚持精准发力,实现了56个县摘帽、28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作为科教大省的优势逐渐显现。100多所高等院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66名两院院士、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正在催发陕西科技走向新的辉煌。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成为陕西的新名片。大飞机“起飞”、“嫦娥”探月、珠峰“测高”、“蛟龙”潜海、“嫦娥”奔月、“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科技成就中都有陕西科技力量的贡献,体现了陕西的科技担当……
100年来,陕西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是中共陕西省委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陕西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省情认识,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勇于实践的结果。
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调研时说:“我们要继续把这条路走好。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看看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奮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体陕西人民认真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