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状况及其提升思路

2021-01-05杨子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认同感青年教师

杨子均

(西南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1756)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指高职院校年龄在45 岁以下、专职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他们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中坚和未来。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指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对其思政课教师职业的认可与接纳,它不仅反映了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对职业工作的喜欢和热爱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投入与效果、影响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弄清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状况及其制约因素、形成机制,找到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思路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状况

职业认同感,指个体认为所从事的职业有价值,并在其中感受到意义、成就和乐趣,从内心接纳、认可和热爱自己职业的一种心理状态[1]。借鉴国内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成果[2],我们从职业价值认同、职业情感认同、职业期望认同、职业行为认同、职业环境认同等五个方面[3]编制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在省内5 所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基本情况如下:

在职业价值认同方面,97.73% 和93.18% 的青年教师认可“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思政课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十分重要”,其中“非常符合”分别占84.09% 和75.00%,88.73% 的青年教师认同“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够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其中“非常符合”占45.07%,这说明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对思政课的社会价值有非常高的认同,对职业的自我价值也比较认同,但认同度要低[4]。

在职业情感认同方面,79.54% 的青年教师“为自己是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而感到自豪”,84.09% 的青年教师在作自我介绍时“乐意提到自己是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88.64% 的青年教师“关心思政课教师地位和发展”,86.37% 的青年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感到快乐和充实”,81.82% 的青年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成就感和使命感,86.36% 的青年教师“当有人说思政课无用时”会“感到十分失落和沮丧”。可见,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有比较高的职业情感认同,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占到约八成。

在职业期望认同方面,95.45% 的青年教师平时都比较注意自己的身份与形象,90.91% 的青年教师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并在工作中取得成绩,81.82% 的青年教师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性格适合做高校思政课教师,81.81%的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比较满意,59.10% 的青年教师表示如果重新择业还会继续选择思政课教师,68.18% 的青年教师“打算一生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仅有20.45% 的青年教师不安心、一有机会就会离开。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有非常高的职业期待,有较高的职业志向与满意度,大多安心于现有职业,但也有二成的教师不安分。

在职业行为认同方面,93.18% 的青年教师对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总是认真对待、及时完成,88.64% 的青年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总是激情满满,97.72% 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总是积极应对、从不逃避,93.18% 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倾注了大量时间、精力和心血,88.64% 的青年教师为了搞好教学比较注意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也有很高的职业行为认同。

表1 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环境认同

在职业环境认同方面,情况较为复杂(见表1)。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很高的政治地位”,56.82% 的青年教师认同,13.64% 的不认同,29.54% 的“不确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收入高,待遇好,工作稳定,受人尊重”,31.82% 的青年教师认同,36.36% 的不认同,31.82% 的“不确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很多发展机会”,31.82% 的青年教师认同,27.27% 的不认同,40.91% 的“不确定”;对课程特点,56.82% 和65.91% 的青年教师认同思政课“充斥着大量政治话语,学生不爱听”“知识面宽,理论性强,变动频繁,非常难教”,不认同的分别占25.00% 和27.27%,“不确定”的占18.18% 和6.82%;对学生尊重和认可,47.73% 的青年教师认同“思政课教师的辛苦付出没有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不认同的占25.00%,“不确定” 的占27.27%。可见,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对职业环境的认同感较低,除政治地位基本认同外,对收入待遇、发展机会基本不认同,而且感到课程难教、学生不爱听,得不到学生尊重认可,职业成就感低。

二、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的特殊性

一般教师的职业认同,主要涉及对教师这种职业活动以及对所授课程或专业的喜欢、认可与接纳,它一般不涉及对所授课程或专业内容的认同与信仰。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则具有特殊性:它不仅存在一个对教师这种职业活动以及对所授课程或专业的喜欢与认可问题,而且还存在一个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同与信仰问题。

教师是一种以知识和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影响学生行为、塑造学生品格的职业。高等学校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课程和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类课程两大类。在我国,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都要承担课程“思政”的职责。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课程的价值取向性不明显,但实际上它们仍然具有价值取向性;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类课程的价值取向性比较突出,而且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类课程之间的价值取向性差异甚大。其中,思政课则是一类价值导向性最明显、最强烈的课程。通过思政课的讲授与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来说,它不仅仅只是涉及是否喜欢教师这种职业、是否认为这种职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还在根本上涉及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同与信仰。

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同,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这就是常说的“真信”问题。思政课教师不仅仅只是向学生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还要从内心真正相信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对教师这种职业活动以及对外部职业环境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价值取向的认同。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制约因素

职业认同感,作为个体对自身职业活动的认可与肯定,是个体职业志向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5]。个体的职业志向是个体的职业兴趣与职业期待,即希望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以及对这种职业活动的热爱程度,包括个人的职业性向、对职业价值的认知、职业情感的强烈等。外部环境包括职业受重视和尊重的程度、国家的职业政策、单位的职业氛围等。简单地说,如果个体所从事的职业符合其职业志向,且外部环境也有利于其职业愿望的达成,那么职业认同感就高,反之,如果个体有高的职业志向,但职业环境不利于其职业目标的达成,或者职业环境有利于职业目标的达成,但个体缺乏应有的职业志向,那么职业认同感就难以形成或者不高。

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形成机制也是如此。即,如果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热爱思政课教师职业、认为从事该职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且国家和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学,为思政课教师创造了很多发展机会,思政课教学得到学生、社会的充分尊重和认可,那么就会形成高的职业认同感。反之,即使青年教师有很高的职业抱负,但思政课不受社会重视、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或者思政课很受学校重视和社会尊重,但教师的职业志向并不在此,那么也很难形成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只不过在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中,对思政课及其教学内容的价值认同,是职业认同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方面,需要单列出来。因此,制约和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职业志向,二是课程的特点,三是社会重视的程度。

从职业志向来看,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有比较高的职业志向,但其职业坚守性并不乐观。从调查来看,81.82% 的青年教师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性格适合做高校思政课教师,90.91% 的青年教师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并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九成以上的青年教师认可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十分重要,86.36% 的青年教师认可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八成以上的青年教师有职业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感到快乐和充实,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比较满意,这表明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是比较喜欢和热爱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的。但是,思政课青年教师对职业自我价值的认同低于对社会价值的认同近10 个百分点,还有两成的青年教师的志趣不在思政课教学,特别是打算一生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的只占到68.19%,如果重新选择职业还会继续选择思政课教师职业的青年教师只有59.10%,有两成的青年教师不安心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所以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性不容乐观。

从课程特点来看,思政课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和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教师教学的自主性较低,课程比较难教,教学成就感不高,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6]。首先,思政课教学具有较强的政治刚性,不论是从课程设置还是到教材编写、从内容取舍还是到课堂讲授、从案例选择还是到教学举例,都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规范性,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受到了一定限制。其次,思政课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经验、新提法、新观点、新理论多,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宽,对老师的知识广度、理论功底、教学技能、思想境界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要上好思政课非常不容易。最后,思政课本质上是一类价值观塑造课程,要塑造学生“三观”和理想信念,是一个涉及面广而又见效缓慢的过程,思政课教师虽然尽职尽责,但教育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付出与收效不成正比,职业成就感较低;而且学生对思政课有成见,思政课教学甚至思政课教师有时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容易产生沮丧感和挫败感。

从重视程度来看,虽然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给予思政课教师比较高的政治地位,也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思政课教学和学生思政工作的政策文件,但从调查来看,可以说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并没有感觉到思政课教师的地位有显著提高,职业环境有较大的改善。调查表明,只有56.82% 的青年教师认可“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如果说政治地位是一种“虚”的荣誉,它需要通过发展机会、收入待遇、受到尊重等“实”的方面彰显出来。但这些“实”的方面并没有彰显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地位。调查显示,只有31.82% 的思政课青年教师认可“高校思政课教师收入高,待遇好,工作稳定,受人尊重”和“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很多发展机会”;感到“收入低于其他高校教师”的思政课青年教师(占34.09%)要远远多于没有这种感觉的青年教师(占15.91%)。

四、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思路

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需要根据制约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主要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路;同时还要根据国家、社会和高职院校的现实条件,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对策。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职业志向上比较高,也就是在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期望和职业行为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认同,而思政课具有政治刚性,在教学内容上做工作的空间有限,而制约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是职业环境认同感低。所以,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要把重点放在改善职业条件、提升职业环境认同上。具体来说,

第一,加强对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志向引导。也就是说,要加强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增强职业使命感,使他们从内心喜欢和热爱思政课教学事业[7]。首先,加强对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意义教育,充分认识思政课教学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使思政课青年教师深刻认识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还对自己净化灵魂、升华思想、锤炼品格、坚定信念、实现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加强对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情感的培育,增强职业使命感。职业情感是职业活动的内生动力。思政课青年教师只有从内心里喜欢和热爱思政课教学,对从事思政课教学感到自豪和光荣,并把搞好思政课教学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他才会对思政课教学充满激情,干劲十足,反之,就会精神苦闷、消极怠工、应付了事。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虽然总体上职业情感较好,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某些方面的职业情感还比较低,需要提高[8]。最后,加强对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坚定职业信念。有相当比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不安心思政课教师职业,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稳定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稳定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关键是要留住他们的心,也就是引导思政课青年教师把思政课教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做,并矢志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职业。

第二,增加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自主性,提升教学能力,增强职业成就感。思政课属于一类意识形态课程,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和政治刚性,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案例选择到观点阐述,都具有较多的原则性和规范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原则性和规范性,但也可以在坚持教学原则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即让教师在遵循教材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给予教师在具体教学内容、案例选择方面以更大的自主性,发挥教师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同时,对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进行不定期的短期培训或脱产轮训,培训学习侧重于两方面能力的提升,一是提升对教材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能力,二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包括方法选择、教学组织、语言表达、师生互动、关爱学生、人格魅力等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增强课堂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赢得学生的喜欢、认可和尊重,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职业成就感。

第三,改善职业环境,使思政课教师成为全社会最爱尊敬的职业。思政课是在塑造人的灵魂,这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职业,理应受到学生和全社会的尊敬。但事实上,思政课常被当作“假大空”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不仅学生不喜欢,而且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认为思政课“没用”。所以在相当长时期,思政课事实上处于说起来重要、实际上可要可不要的尴尬境地。近年来虽然思政课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但长期形成的偏见依然有市场,加强思政课的许多措施并没有落实到位,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思政课教师在学生和社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这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根本因素。因此,提升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着力点应放在改善职业环境上,通过大幅度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营造思政光荣的氛围,使思政课教师成为全社会最爱尊敬的职业。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大幅度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经济待遇,使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收入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处于中上水平,方式可以采取职业津贴的方式,就是学校拿出专项经费设置思政课教师津贴,在工资和岗位津贴之外,对思政课教师每月发放思政课教师津贴,从而改变思政课教师收入相对高校其他教师较低的状况;二是为思政课青年教师创造多种发展机会,包括为思政课青年教师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海外考察提供机会和经费,为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充足的经费和良好的条件,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向思政课青年教师倾斜,对表现优秀、适合从事管理工作的思政课青年教师,优先提拔使用;三是鉴于思政课的特殊性,为了使思政课教师能够把心思主要放在搞好教学上,减少甚至取消对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任务考核,对思政课教师的科研只奖励不惩罚,从而减轻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大的问题;四是在全社会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宣传,使社会认识和理解思政课教师,感受思政课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以及思政课教师工作的不容易,在高校和全社会形成“思政光荣”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认同感青年教师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